摘 要:隨著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提出和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現階段的學校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的教學活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而課堂教學是教學目標落實的主陣地,只有深入理解教育理念的核心內涵,并根據所得所感優化教學方式、提升教學質量,才能將核心素養培養目標落到實處。因此,作為一名高中政治教師,我們應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深入研究政治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優化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方式,以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促進高中生政治核心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高中政治;核心素養;教學策略;課堂實踐
一、 高中政治核心素養與培養現狀
核心素養是整合了知識、經驗、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諸多因素的綜合性概念,指的是人在面對復雜情境時所需要的能力和品質。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融合到學科教育之中,形成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教育是實現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政治是高中課程教學過程中的重點科目,也是提升學生政治參與能力、促進學生社會性發展的有效手段。將核心素養培養目標與高中政治課程教學過程結合起來不僅可以給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提供新的課程評價標準,促進高中政治教師對自身教學手段的優化和創新,改變機械、死板的高中政治課程教學現狀,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感和理性意識,提升學生的政治參與意識和能力,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精神和法治意識。但是,由于長期受到錯誤教育理念的影響,現階段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核心素養培養狀況并不到位,存在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 學生政治學習積極性不高
長期的灌輸式教學,使得政治課程教學在學生們心中留下了機械、死板的印象,甚至在某些學生們的心中,政治課程是可以直接與無趣、無聊等詞匯畫等號的。故學生在學習政治學知識之時往往會帶有明顯的懈怠情緒,課堂參與積極性不高。而當學生們不能參與到政治知識學習與探究過程中去時,政治核心素養培養目標自然也就無法實現了。
(二) 教師教學方法不當
雖然說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構建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政治課堂已經成為高中政治老師們共同的教學目標,但是由于自身教學能力和對教育理念理解不到位等因素的限制,現階段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過程,看似五花八門、熱鬧非凡,實則徒有其表,根本無法達到深度教學的目的。有的老師因循守舊,將灌輸式的教學理念嫁接到新的課程教學方式之上;有的老師生搬硬套,在吸收借鑒新的教學方式之時忽視本班教學實際;還有的老師過度開放,以放羊式的方式展開政治教學,雖然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但卻沒有給學生們提供有效的指導。而這樣的教學方式是不可能起到促進學生政治核心素養培養的作用的。
(三) 高考改革帶來新的挑戰
政治學科是新高考改革中的重點科目,走班、選課等教學制度的實施使得政治課程教學條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的教學現狀,帶來了新的教學問題,在處理新問題之時,廣大一線教師既沒有教學經驗可利用,也沒有獲得直接有效的指導,所以往往會感到迷茫、不知所措,阻礙了高中政治核心素養培養步伐的邁進。
要想提升高中政治課程教學質量,就必須深入分析政治核心素養與政治課程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構建以核心素養培養為教學目標的綜合性高中政治課堂。
二、 如何培養高中生的政治核心素養
那么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呢?下面我將結合我的教學實際從以下五個方面對該問題進行具體的闡述。
(一) 還原真實情境,培養政治認同
教學情境是學生展開知識學習活動的基本外部情境,也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吸引的重要因素。還原真實情境指的是在高中政治課程教學過程中利用教學手段將生活或社會中的情境進行還原,使其為教學內容的講授服務的教學方法。在政治課程教學過程中應用這一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從多角度理解政治學科知識,真正地相信和理解自己所學的知識。因此,在高中政治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妨以還原真實情境的方式幫助學生們提升政治認同感。
例如:在教學《當代國際社會》這一單元之時,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認清我國的國際地位,我為學生們組織了一次以“中國為什么能”為議題的主題教學活動。
首先,我利用多媒體電子教學設備,以視頻和圖片的形式展示了我國航天成就、交通運輸成就、經濟發展成就等硬實力成就,以及漢語熱、中國功夫熱、孔子學院等文化軟實力成就,并讓學生們在對祖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成就的欣賞中分析了祖國成就取得的原因,感受了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在這一課堂教學過程中,我以還原真實情境的方式,讓學生們真切地看到了祖國的發展壯大,激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升了學生們的政治認同感。
(二) 問題引導教學,培育科學精神
疑問是探究的起源,有問題才會有思考。而要想提升高中生的政治核心素養就要讓高中生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而鍛煉學生的學科思維與能力,促進學生科學精神的形成。因此,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妨以問題引導的方式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們在問題引導下感受知識形成的思維過程,學習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例如:在《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一課中的“愛國主義精神”教學過程中,我問學生們:“同學們,你們覺得什么是愛國呢?”“保衛祖國。”“維護祖國的統一。”“為祖國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學生們紛紛答道。“那你們還記得釣魚島事件嗎?該事件中國人抵制日貨、打砸日系車輛的行為是愛國行為嗎?”我繼續問道。接著,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對上述問題進行討論,最終在觀點的提出和完善中樹立了理性的愛國觀念。
在這一課堂知識教學過程中,我以現實問題切入課堂教學,讓學生們在對現實問題的分析過程中充分調動了自身的情感經驗,在觀點的表達和問題的爭論中理解了民族精神的內核,樹立了理性意識,讓學生們在今后遇到現實問題之時可以在冷靜分析的基礎上做出理性的判斷和正確的選擇。
(三) 精選教學案例,樹立法治意識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通過引導學生們對具體的案例進行思考幫助學生們養成獨立思考的行為習慣、掌握政治知識的教學方法。這一教學方式在高中政治課堂中的應用,有效的改善了灌輸式的知識教學現狀,尊重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提升了學生的知識學習興趣。而法治知識教學過程是灌輸式教學問題重要的區域。因此,要想培養高中生的法治意識,我們不妨以案例教學的方式幫助學生學習法律知識。
例如:在《政府的權力:依法行使》一課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多媒體電子教學設備展示了對2018年江蘇徐州市城管局有獎舉報工作人員的制度的實施方案和實施效果的相關報道。然后,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析該方案實施是否有助于政府權力的依法行使,是否可以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為什么?
隨后,我讓學生們結合案例思考如何建立一個良性、持久的城管作風改善制度,并引導學生們從個人、政府和群眾等角度分析該制度建立的意義。
在這一課堂教學過程中,我以具有積極意義的現實生活案例導入課堂教學,讓學生們在對案例的分析中看到政府為建設法治社會所作出的努力與不足,感受了法治意識的樹立對個人與社會的積極意義,形成了法治素養。
(四) 組織實踐活動,促進政治參與
政治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讓學生們背會多少政治原理,而是增強學生的政治參與意識與參與能力。但是,在現階段的高中政治知識教學過程中,學生們的知與行之間是脫節的,政治知識對他們來說是束之高閣的柏拉圖式理想,根本無法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因此,要想提升學生們的政治參與能力就必須增加學生們在政治知識學習過程中的實踐機會,豐富學生們的政治實踐。而組織實踐活動就是增加學生課堂實踐機會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民主管理:共創幸福家園”一課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就給學生們布置了一個以“我身邊的民主管理機會”為主題的社會調查活動。
首先,我讓學生們以自由組合的方式結成學習小組。然后,我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通過互聯網搜集、街頭采訪、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自己身邊的民主管理形式,并將搜集的結果以書面報告的形式整理出來。隨后,我以讓學生匯報社會調查結果的方式展開知識教學活動,在傾聽與交流中,了解了學生們的知識掌握程度,培養了學生們的政治參與意識。
在這一課堂教學過程中,我用過組織社會調查活動幫助學生們了解了身邊的民主管理活動及其參與方式,促進了學生政治參與行為的產生和政治參與能力的提升。
(五) 突出生活主題,引領學生實踐
政治學是一門從現實生活中脫胎出來的學科,與現實生活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政治知識學習最終是為學生現實生活服務的,提升學生們利用政治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能力是政治學科教學中不能忽視的任務。因此,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突出生活主題,讓政治知識引領學生的現實生活實踐。
例如:在《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一課的知識教學過程中,我問學生們:“你們覺得在考試中抄襲會取得老師的贊揚好嗎?”“不好。”學生答。“為什么呢?”我繼續問。“不誠實。”學生答。“還有嗎?”我問。“抄來的知識不是自己的。”學生答。“那你可以用發展的觀點去看這個問題嗎?”我繼續問道。“抄襲助長僥幸心理,影響知識學習,不利于個人成長。”……學生們紛紛解釋道。
在這一課堂教學過程,我以學生生活中常遇到的事情導入哲學原理教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提升了高中政治知識教學效果,促進了高中生政治核心素養的培養。
總之,要想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就要了解核心素養,明確什么是核心素養,然后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尋找政治核心素養和政治知識教學之間的結合點,將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滲透到教學實踐中去。
參考文獻:
[1]劉孝勝.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政治教學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52.
[2]林光靈.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路徑探析[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9(1):100-101.
[3]周德星.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政治課堂情境教學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2):91.
[4]龍鳳佼.淺談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A].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論文集卷二——理論前沿[C],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8:2.
作者簡介:
王冰娟,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市第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