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宋榮杰 李貴明
【摘要】在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征程中,電網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的機會,電力設計企業應當展現龍頭引領地位。在日益復雜的市場環境中,電力設計企業必須與時俱進,主動適應市場,推進設計服務化發展,積極推動市場拓展,敢于創新,引領電網建設高水平發展,為新時代的征程貢獻力量。
【關鍵詞】新時代;電力設計企業;設計服務化;市場拓展;創新
“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表達了新時代思想理念的核心。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新時代電網建設項目的實施既是落實黨和國家發展戰略目標,也是保障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改善、國防安全的具體行動,更是解決“新時代”特殊自然環境下社會用電需求與供電能力配置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所采取的重大舉措。當今中國已開啟了新時代的征程,新時代的腳步不容等待,電力設計企業以電網工程建設者的角色參與電網發展,在電網工程建設中起到龍頭引領的作用,電力設計企業從項目策劃階段介入,提供技術咨詢與服務,完成工程設計后,又以技術服務的角色參與到工程建設、竣工驗收、運行維護等,對整個工程的技術先進程度、質量等起決定性作用,因此電網設計企業必須緊跟時代步伐,認清形勢,謀劃發展戰略,開創電力設計新局面。
一、與時俱進,主動適應市場
電力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電力需求的日益增長促進了電網建設項目的持續增長。2017年,國網四川電力累計售電量1771.99億千瓦時,江蘇、浙江省電力公司售電量分別為4931億千瓦時、3611億千瓦時,與沿海地區相比,四川售電量有明顯差距;2018年1-11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6219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5%,其中四川增速11.9%,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排名全國第五,四川社會用電量快速增長已成趨勢。同時,為響應“一帶一路”戰略部署,積極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從國家及電力行業的規劃來看,將會有眾多的電網建設工程陸續實施,未來幾年四川電網建設將迎來新一輪高峰。
當前電網建設高速發展的同時,實際工作面臨復雜形勢。隨著城鄉建設進度的加快,利益相關方對拆遷賠償的期望持續增高,規劃沒有落地,變電站站址、線路路徑得不到保護,在實施過程中站址和路徑頻繁變化;鐵路、高速公路、林業等外部協調難度日益增大,工程受阻成為常態。在這種外部條件下,電力設計企業想要主動融入電網高速建設的新征程,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必須認清形勢,及時轉變觀念,主動迎接挑戰,積極了解電網規劃發展動態。其次,做到緊跟步伐、沖鋒在前,改變被動接受任務的習慣,主動掌握信息資源,以融入電網建設為動力,爭取獲得電網建設項目,贏得市場。再次,準確定位設計企業在電網建設中的地位,設計企業作為電網工程建設的領路人,為電網的建設出謀劃策、描繪藍圖,設計企業要主動發揮引領帶動作用,促進電網的建設和發展。
二、樹立服務理念,推進設計服務化發展
國家電網公司2018年1號文件提出“堅持以客戶為中心,提升優質服務水平是公司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服務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舉措”。國家電網公司對服務意識足夠重視,對于電力設計企業,在電網高速建設這一機遇下,必須盡快認識到服務的重要性,加快推進設計服務化。如果電力設計企業僅僅是在業主限定的設計任務基礎上配合完成設計工作,既無法為業主提供投資決策的咨詢,也無法管理、指導設計意圖的工程實現,那么電力設計企業只是整個電網工程建設中的設計技術工作的被動完成者,不利于電網工程總體目標的控制和實現。電網建設要求設計企業拓展服務范圍,主動爭取全程服務和管理權利,促使電網工程建設的有序推進。
設計工作要成為一種服務,從工程策劃開始介入,提供咨詢、技術規劃,對設計、建設過程進行管理和指導,工程建成或投運后進行設計回訪,優化、提高,提出運行指導建議,設計企業參與在整個工程建設的全壽命周期,為工程建設的質量和效率提供技術保障。
三維數字化設計的應用,可以為工程建立準確的數字化模型,實現了未動工就能將成品模型擺在客戶面前,具有可視化,可以幫助客戶最大程度實現建設意圖,并全程管控建設項目的進度和成本,是推進設計服務化的有效途徑。
電力設計企業應以客戶為中心,開發或應用由專業軟件開發商提供的有關基于云的BIM(建筑信息模型)服務平臺,以實現各專業、各參與方建設工程BIM模型的集成交互和協同管理。在電網工程建設實施過程中,業主、設計企業、施工方以及運維部門,都可以通過該云平臺實時地對建設工程的BIM模型進行實時情況的查看,并可以進行修改和批注,最終形成各參與方協同工作的機制。各方在云平臺上面對同一模型進行交流,減少了信息不對稱和信息壁壘,避免了由于信息傳遞不準確可能帶來的諸多問題。同時,為客戶建立檔案數據庫,及時了解客戶的業務動態與需求;為客戶提供技術咨詢,為運維、擴建提供基礎資料,應用基于云的BIM技術,將電網工程BIM模型的應用和分析的結果數據存儲在云端,設計和模型維護本地端用戶在個人電腦上主要工作是建模和修改模型,無需強大的圖形處理功能,而非設計和模型維護本地端用戶無需安裝專業的BIM軟件,就可以在云端進行BIM相關工作,充分利用BIM技術在數據集成和協同方面的優勢,提高電力設計企業與用戶間的信息共享效率,更好地為用戶提供技術服務與支持,也有助于了解用戶的動態及需求,因此,也有助于推廣一條龍服務,在客戶有新的需求時,憑借掌握的資源優勢,使企業更具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