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松華
摘 ?要:2019年2月,國務院發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方案》,方案明確指出:“高等職業學校要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高素質已成為學生未來能否立足崗位的重要指標之一,在學生的成長成才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該文擬從貴州高職院校學生素質培養現狀出發,具體以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從制度文化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信息平臺建設、第二課堂建設等方面,試圖構建一條有特色、有內涵、有效果、學生樂學的素質培養體系。
關鍵詞:高職學生 ?素質培養 ?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G71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8(c)-0168-02
貴州高職教育對貴州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建設貢獻了巨大的力量,但長期以來,貴州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上主要以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培訓為主,貴州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大多只能被稱之為“工具人”,而非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新形勢下,各行各業對高職院校學生“德”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構建一個特色鮮明、內容豐富、學生喜愛、可量化的學生素質發展教育體系就成為當前高職院校素質教育發展的重要課題。
1 ?貴州高職院校學生素質培養現狀
長期以來,受實用主義影響,在就業導向大背景下,貴州高職院校學生素質培養呈現出“三重三輕”現象。
1.1 重技能,輕素質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是為區域經濟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高素質”與“技術技能”處于同等重要地位。但從近來貴州各高職院校在新校區建設中對實訓實踐基地建設和學生素質培養的投入對比可以看出,當前貴州大部分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上仍將目光聚焦在學生的專業技能上,而學生的素質培養課程卻并未得到足夠重視。
1.2 重理論,輕實踐
目前,貴州高職院校開設的學生素質培養課程普遍以教師“自娛自樂的理論說教式”為主,學生素質實踐活動較少甚至沒有。從教師的授課方式到最終的課程考核,重點均在引導學生對素質的認知上,在學生素質的行為實踐上,并沒有引起師生太多關注,從而導致大多數學生對素質教育課程提不起興趣,甚至產生厭倦、抵觸情緒。
1.3 重高等,輕職業
高職院校學生具有動手能力較強、專業技能突出、思維較活躍和文化基礎薄弱、學習習慣差、自信心不足等雙重特點,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素質培養時應做到有的放矢,體現高職院校的特點。但縱觀貴州各高職院校學生素質培養課程開設情況,大多與本科院校無異,強調了高職院校的“高等性”,卻未能兼顧高職院校的“職業性”。
2 ?貴州高職院校學生素質培養體系構建路徑探析——以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作為“為貴州交通運輸和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服務學生全面發展”的交通人才主要輸出基地,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從領導者、組織者、實施者、接受者等多個層面進行有效協同,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學生素質培養體系構建中做出了有益嘗試,并取得了顯著成效。
2.1 以制度文化建設為引領,重視學生素質培養頂層設計
以制度為引領,按照課程建設標準,制定了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素質拓展教育學分制實施方案及補考方案,方案的制定,構建起了“黨團建設”“學術科技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公益活動”“人文藝術體育活動”“榮譽成就”“宿舍教室衛生及管理”“著裝掛牌軍容軍貌”“智育教育”“團學干部”“特殊貢獻”共十一大模塊50多個子項目的素質拓展教育活動課程體系,并探索推行集管理與教育為一體的“綜合素質+早操+勞動課程的素質教育拓展課程”,使第一課堂的教學在素質教育活動中得到有效的延伸和補充,促進了學院育人系統的整體優化。
2.2 以輔導員隊伍建設為主體,保障學生素質培養助推力
輔導員、班主任隊伍是學生素質教育的主要承擔者,該隊伍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是保證各項素質教育手段能夠落到實處的前提。為提高輔導員能力素質和業務水平,推動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建設,通過院級、省級、國家級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以賽促建,并與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推行“走出去,請進來”互派交流活動吸取先進教學理念和做法,結合學院實際和學生綜合特點,構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輔導員主題班會課體系及微課學習視頻,切實提高了輔導員和班主任的素質教育工作水平。
2.3 以第二課堂建設為抓手,提高專業教師及學生參與主動性
學生素質培養是個系統工程,為提高專業教師參與學生素質培養的主動性,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專業特長,通過院-系-部三級聯動,充分挖掘校內具有勞動及生活特長的師生共同搭建第二課堂,給予學生較高自由度的選課方式和課堂環境,體現趣味性和可玩性的同時引入學分評價機制,促進專業知識與素質培養的相互融合,充分體現高職院校學生素質教育的“職業性”。
2.4 以信息平臺建設為契機,加強學生素質培養診斷與改進
借助學院“十三五”建設發展契機,構建校園信息管理平臺(簡稱CRP系統),將學院運行多年的《學生素質拓展教育課程》體系整合進CRP系統,學生可通過移動端、PC端進行有關素質教育課程的自主學習、成績測試,系統根據學生學習情況生成學生素質發展畫像,幫助學生找差距、找原因,從而教育引導學生加強自身素質修養和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實現學生自我診斷、自我改進和全面發展。
3 ?結語
高職院校學生素質教育體系構建是新時代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要,也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高職院校應立足于自身實際,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將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學院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參考文獻
[1] 王周鎖.對高職學生素質教育體系構建路徑的思考[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3):2.
[2] 陳金石.高職高專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方法的研究和探索[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9(36):9.
[3] 練玉春.高職素質教育:培養高素質職業人[N].光明日報,2014-05-06(14).
[4] 馮玉梓.高職院校學生素質教育內容體系構建——基于山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實踐探索[J].職教論壇,2017(29):51-55.
[5] 李彥林.淺談加強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素質教育的措施[J].理論研究·科技風,2017(14):257.
[6] 鄭國桂.勸人教育視閾下貴州高職院校學生素質和能力培養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6.
[7] 梁美英.五位一體的告知學生素質教育評價體系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4,12(35):181-182.
[8] 張斌.論高職院校學生素質教育培育體系的構建[J].高教探索,2011(1):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