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奇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素質教育成為教育教學的重要理念,教育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要培養學生使其成為全面發展的人。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為學生打牢基礎知識,為學生以后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教師通過小學作文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提升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效果,從而增強學生的語文素質。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應用,能提高學生寫作文的興趣,增強學生的習作體驗,利于小學生作文素質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興的“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廣泛應用增強了學生的作文體驗,讓學生更加關注生活,增加學生對生活素材的積累,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及書面表達能力。學生在學習中感悟和關注生活,在生活中體驗和學習知識,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也有利于教師語文作文課堂效率的提高,從而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一、“作文先導式”教學利于培養學生表達能力
(一)在課本表達中獲得發現
學生的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中需要獲得的重要能力,作文是書面表達,語文課堂中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教師通過“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文思維習慣。傳統的語文課堂大多是任務式的下達,教師只注重讓學生抄寫字詞句及背誦,這當然有可取之處,但語文課堂應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想象,在聯系中思維,按一定的順序表達,激發學生的表達欲,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四年級《觸摸春天》這一課時,老師讓學生結合課題,展開想象:春天的景象是如何的呢?是誰在觸摸?讓學生在大腦中搜尋自己感受過的春天景象,用恰當的詞語按一定的順序表達出來,想象誰在觸摸春天,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讓學生暢所欲言,可以把關鍵詞記下來,讓學生再進入課本中學習探究,對比自己所想、所說,從而獲得新的發現,這樣也利于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讓學生主動積累課文中和自己想象不同的描寫,讓學生獲得良好的表達能力。
(二)在現實關注中提升表達
“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除了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中發現、表達,還有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讓學生關注生活,不斷積累生活素材,加深自己對生活的體悟,讓學生在作文中更好地表達,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作文素養。“作文先導式”能讓學生將學習課文與生活結合起來,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的作文興趣,把觀察中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寫入作文中,使作文具體,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作文素養。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五年級《橋》這篇微型小說時,教師注重引導學生深刻理解課文開頭山洪的迅猛、勢不可當。想象其情景,再體會老漢沙啞的喊話、老漢吼出的話等語言及老漢的動作描寫,體會主人公高大的人物形象。學生通過課文描寫體會人物,理解老漢的品質,從而培養學生體會細節描寫,進而增強學生關注現實生活中相似的事例或場景的能力,明白緊急情況下該如何判斷是非,如何依據實際情況處理問題,提升自己的思想意識,學生對生活有了關注,獲得新的認識,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也就提高了。
二、運用“作文先導式”教學提高學生語文興味
(一)多種方式提升學生寫作趣味
法國作家紀德曾言:“真實的世界使我感興趣,因為它是可塑的。”學生對于作文的興趣,要使他們對生活有所觀察,對生活各方面有所了解,積累到真實、鮮活的素材,在老師的引導和啟發下,構思成文,逐步獲得作文的成就感,學生的寫作趣味從而獲得提升。“作文先導式”的教學模式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除了訓練學生多觀察生活,還要不斷培養學生敢練多說的能力,讓學生把頭腦中儲存的素材用書面方式呈現出來,讓學生敢說能寫,在訓練中獲得愉悅感。教師鼓勵學生體察生活的瑣事,把生活的點滴存儲在大腦中,才會有表達的題材,學生才有“話”可說,讓學生樂于寫作。教師還可以探索其他利于提升學生寫作趣味的方式,鼓勵學生寫作。
(二)課外閱讀增廣學生寫作視野
教師要激發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作文習慣,這不僅需要加強課內閱讀,還應培養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的習慣。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課外閱讀能夠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文章,熟悉不同的文體,了解不同文學名家不同的寫作方式,在閱讀中深入理解文章的內容和結構,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對文章的感知力和理解力,從而提高自己的寫作技能,加深對寫作的理解。課外閱讀拓寬了學生的閱讀面,學生在不同的課外書籍中獲得新知識,擴寬了學生的寫作視野,從而讓學生在作文中更容易得心應手,提升寫作興味。課外閱讀離不開老師給學生推薦好書,這樣學生的閱讀才會更加有效。
三、運用“作文先導式”教學加強學生間的合作與練習
(一)通過合作提高學生作文積極性
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學習能力是“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要求的重要表現,教師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和學習,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作文積極性,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中讓學生相互合作交流,能提高表達能力,提升思維能力。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交流,是提高學生自信心的重要方式,讓學生樹立作文交流的自信心,就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設置合作交流的內容要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同時教師要關注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要特別關心后進生和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生,讓他們參與到小組交流活動中。新課程標準要求合作交流探究的教學方式,“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中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交流中學習,在合作中提高。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獲得提高。
(二)通過練習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學生作文素質的提高不僅需要課堂的學習,還需要加強學生對生活的體會。“作文先導式”教學需注重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培養學生認識社會。教學要立足學校課堂,同時注重與家庭的聯系,建立家校合一的教學環境,加強學生的社會生活體驗,這有助于學生獲得良好的創作環境,加強對學生的作文練習,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在實踐活動中獲得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練筆,加深學生對生活的理解,寫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如寫學校舉行清明掃墓活動,自己過的端午節或周末的一次經歷等,學生易于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作文離不開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練筆,學生既是事情的經歷者,也是記敘者,寫作就會比較容易,學生容易在寫作練習中獲得成就感,從而讓學生愛上寫作,也在訓練中提升表達能力。
四、結語
“作文先導式”的語文教學模式,是順應語文新課程改革要求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它強調發揮學生課堂的主動性,提高學生課堂積極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到作文的訓練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間交流合作,從而使學生的寫作能力獲得提高。教師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在生活和閱讀中積累作文素材,提高語文知識素養的積累,讓學生通過“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提高寫作能力,提升語文寫作素質,為語文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商小豐.關于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探索[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7(5).
[2]常國玉.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探索[J].語文天地,2017(9).
[3]張春紅.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探索[J].考試與評價,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