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卉
【摘 要】音樂美學是以研究音樂藝術美學規律為宗旨的一門基礎性理論學科,對音樂本質的研究,體現在音樂實踐當中,要從創作主體的角度進行探索。音樂創作是音樂實踐的基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想要研究一個時代的音樂風格,往往是研究那個時代的作曲家。巴赫作為西方近代音樂之父,對西方音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其復調音樂作品充分體現了巴洛克時期復調音樂最成熟的技術水平,繼承了17世紀之前德國、意大利、法國等歐洲各國家的音樂風格及特點,把不同民族、文化的音樂內容融為一體,為西方音樂乃至世界音樂做出了不可磨滅貢獻,創造了永恒的音樂藝術。
【關鍵詞】音樂美學;音樂創作;巴赫;復調;創作風格
【中圖分類號】J60-4;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9-0-01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音樂的美是藝術化聲音的組合的表現,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無論是從聲樂者的演唱、還是器樂者的演奏中,都是人依照美的規律,從而加工過的藝術化的聲音,它的風格特點主要表現在創作思維上,音樂的創作關系到一個時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音樂事業。在17世紀音樂中,最鮮明的音樂風格就是巴洛克音樂,用多旋律、復調音樂來表現曲子,而巴赫作為巴洛克音樂的重要代表人之一,他的音樂風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巴洛克音樂風格。所以,本文從音樂美學視野下,談析巴赫音樂的創作風格,從而探索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風格。
一、作曲家音樂創作之前的構思來源
有些人認為音樂創作是單純的技巧運用,但技巧的運用只是表達音樂創作的一種手段,而創作本身是包含著極為豐富的意義。音樂創作的過程可以概括成兩個基本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作曲家通過生活背景、環境產生的創作靈感,第二個階段是作曲家完成了內心的音樂構思之后,就會把生活體驗感轉化為具體的音樂內容。音樂想象的來源主要體現在外在體驗、內在體驗和藝術體驗上。外在體驗是音樂想象的主要源泉,但音樂想象也不僅源于生活環境的體驗,也源于作曲家本身的情感表達,還源于作曲家對現實音樂的體驗感。音樂美學和音樂創作之間的關聯,我認為是作曲家有了音樂構思后,運用和聲、曲式、復調、配器等技法將自己所得所感化為音符記錄下來,因為每個人的所得所感、對音樂的不同理解從而造就了音樂風格的多樣性。巴赫出生于音樂世家,在民族和群眾性的音樂生活中長大,從小受到音樂的熏陶、教育,篤信宗教,他的作品多以宗教音樂為主,希望其樂曲為教會服務。同時,巴赫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把憂愁、悲壯、痛苦等都表達在音樂之中。再者,音樂創作表現的音樂情感也體現著民族性、時代性和個性,音樂創作不是全依賴于想象和靈感,還要依附體驗感,正因為處在這個時代,感受著這個時代,才能創作出來。
二、作曲家音樂創作過程中的音樂風格
音樂是表現時代精神和思想的藝術實踐,音樂創作卻是表達時代精神和藝術實踐,是一項富有社會意義的勞動。音樂中的音樂性包括三個方面:基本情緒、風格體系及精神特征。而音樂的基本情緒是一種情感表達,建立在感覺的基礎上,創作情緒是作曲家有意識的心理活動,是作曲家主動的心理需求,是推動音樂想象的一種動力。因為音樂情緒是音樂中最感性的、最大眾化的內容,所以欣賞者最容易感受到的就是音樂中的情緒,情緒越鮮明的音樂作品,也就越容易被人們所接受。而風格體系就決定了音樂的基本類型,精神特征決定了音樂的基本性質。
三、作曲家音樂創作之后的影響
作曲家創作出成功的作品,往往會被時代所記住,這是反映時代的標志,也為后人欣賞、借鑒、學習奠定下堅實的基礎。音樂欣賞,是欣賞者通過聽覺對音樂的傾聽,從中獲得音樂美的享受。音樂欣賞是音樂活動的歸宿,通過對社會的汲取和自我內心宣泄產生的靈感得到的音樂創作,再通過表演者進行二度創作,最后來滿足觀賞者的精神需要,是客觀性和主觀性的統一。在事實上,音樂欣賞活動對于一個時代的生活有著很重要的影響,一個具有高水平欣賞者的社會,往往也會造就高水準的作曲家和表演家。同時,音樂藝術是人類最偉大、最動人的創造之一,而美學對音樂及音樂創作是有巨大的影響和作用的,在西方近代音樂史上,以巴赫為典型的巴洛克時期音樂風格,傳統、典型,讓后人借鑒、學習;從而在近現代時期,出現了以貝多芬、李斯特等為代表的浪漫主義音樂風格,以德彪西為代表的現代主義音樂風格,他們的喜怒會在他們作品上體現得相對夸張,演奏的技巧性的東西也就更多,情緒的宣泄更加釋放,打破了傳統的旋律和聲、旋律結構的功能體系;從而發展到以勛伯格為首的表現派主義的音樂風格,徹底拋棄了傳統的音樂形式、傳統的調式結構和調式體系。時代的變革、音樂的變革正是因為時代下產生不同的作曲家,每個作曲家有不同的美學思想,在這些外界的影響和作曲家內心的影響產生了這么多的音樂流派,導致產生了不同的音樂表現形式。音樂藝術風格不僅隨著時代、國家、民族、地域等因素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音樂特點,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前一個時代的音樂風格、音樂思想也會對后代有很重要的影響力。而巴赫正是巴洛克時期重要影響人之一,他的音樂創造力是近乎無限的,他承先啟后,繼往開來,將巴洛克時期的音樂藝術發展到最高境界,與此同時,也奠定了古典主義發展的藝術之路。貝多芬曾經說過:“巴赫的名字不是小溪,而是大海?!彼阅芸闯霭秃諏笫赖挠绊懥κ蔷薮蟮?。
總的來說,時代精神、時代風格、民族精神和民族風格都是隨著社會發展產生的、發展的,那么通過社會生活產生的音樂也是符合時代精神和時代風格,這樣看來音樂才會有生命力、吸引力。我們可以通過音樂感受到每個作曲家對生活的不同態度,發展自己的民族文化。而對于現在學習音樂甚至是創作音樂的人來說,如何在提升自己理論水平和音樂素養的前提下,繼續創造新的音樂,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希望能圍繞這個問題,處理好音樂,緊跟時代,揚長避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保留傳統好的音樂,創造發展新的音樂。
參考文獻
[1]王次炤.音樂美學基礎.人民音樂出版社.1992.
[2]阿爾伯特·施韋澤.論巴赫.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3]錢仁康.歐洲音樂簡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