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東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教學理念所呈現出的科學性、先進性,以及它所強調的正確的學習理念、學習方式、人生觀、價值觀等,促使著各大高校都努力去實踐新課程理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新課程理念不僅適用于文化課的改革,也適用于體育課程的優化與創新。本文闡述了新課程理念的含義,并在此基礎上對高校體育課程的優化途徑進行了研究分析。
[關鍵詞]新課程教學理念;高校;體育課程;優化途經
引 言
隨著教育的改革及國家對素質教育的要求,新課程改革在近幾年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新課程教學注重素質教育的發展,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在新課程教學的理念下,我國各大高校的素質教育發展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得到了滿足。體育課程是各大高校的一項重要課程。在體育課程中引入新課程教學理念,優化體育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等,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還可以激發學生的體育熱情,使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新課程教學理念
新課程教學理念是國家基于學生的素質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提出來的。它具有以下特征:以人為本,突出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要尊重學生,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的出發點;因材施教,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按各階段學生的不同身心發展規律和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開展區別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教育活動的主人,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的活動中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高校體育課程現狀分析
(一)教學內容單調枯燥,缺乏吸引力
現階段,高校的體育教學中,內容單一,教師主要對理論知識進行傳授,使學生掌握運動技能。如進行籃球運動,教師講解籃球規則及籃球技能,學生進行機械化、重復化的訓練。課堂缺乏吸引力,學生的積極性不高,也很難快樂地投入到體育運動中來。這不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得不到發展,更不符合我國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
(二)教學形式單一,學生缺乏積極性
我國高校的體育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力量,教師對課程內容進行講解,學生統一進行練習。這種教學形式不能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不能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削弱了學生的積極性,打擊了學生的體育熱情,不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更不符合當今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因此高校應當改變單一的教學形式,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三)高校體育課程以“強身健體”為主要的教學目標,不符合素質發展的要求
現階段,高校體育課程仍是以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為主要教學目標,重點關注學生的身體鍛煉,讓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人生觀及價值觀的形成,這不符合新課程教學的理念,也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實現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
(四)學生體育意識較差,缺乏體育熱情
學生經過高考進入大學,學業壓力減少,時間寬松,易產生懈怠心態。再者,體育課程單調枯燥,學生缺乏熱情,體育意識薄弱,認為體育課堂就是要放松的、虛度的。這是高校體育課程的一大損失。
三、新課程教學理念下高校體育課程的優化途徑
(一)結合新課程教學理念,優化教學目標
在新課改的推動下,高校體育課程應該優化課程目標,體育教學的目的不僅是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要改善學生的身心,開闊學生的心境,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在以新課程教學理念為基準的教學目標下進行體育教學,才有利于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新課程教學理念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教育活動的主人,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的活動中來。同時還要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化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體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學習進度,進行有針對性的指點與幫助,這樣可以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了發展,提升個人的身體素質。
(三)豐富體育教學內容,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在新課程理念的推動下,高校體育課程應改變單一枯燥的內容,豐富體育課程內容,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生活引入到體育教學中來,或結合實際采用比賽的形式豐富教學內容,使課堂更具有趣味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從而提升個人身體素質,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
結 語
新課程教學理念符合我國素質發展的要求,是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重要途徑。體育課程不僅能夠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還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而現階段,我國高校的體育課程教學面臨單調枯燥,缺乏吸引力;教學形式單一,學生缺乏積極性;“強身健體”為主要的教學目標,不符合素質發展的要求;學生體育意識較差,缺乏體育熱情的現狀,因此我們應該在新課程教學理念下對其進行改革,結合新課程教學理念,優化教學目標;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豐富體育教學內容,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踐行新課程教學理念。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盛大洋,楊俊.制約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發展的因素及對策研究[J].才智,2016(28):960.
[2]金龍,王曉剛.對我國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審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