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加友 李丁丁

【摘 要】 目的:分析心臟瓣膜置換術治療對大左心室心臟瓣膜病的臨床應用效果及其影響因素。方法:擇取60例患者進行心臟瓣膜置換術,記錄術前術后患者心功能的變化情況、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及其影響因素等。結果:①患者治療后LVEDD是54.37±6.27 mm,LVEF是42.87±10.28%,LAD是35.39±8.48 mm,;②年齡大于50 歲、風濕性的心臟瓣膜病、NYHA分級處于III級或IV級、LVEDD大于80 mm、LAD大于60 mm、體外的循環時間大于108分鐘及LVEF低于50%是患者術后產生室性心律失常主要的單因素;結論:心臟瓣膜置換術能明顯改善該疾病患者心功能,且可以降低術后早期的死亡率。
【關鍵詞】 大左心室心臟瓣膜病;心臟瓣膜置換術;臨床效果;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R 54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9-055-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Valve replac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large left ventricle valvular disease. Methods: 60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or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The changes of cardiac function, complications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recorded.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of 1 patient, LVEDD was 54.37 ± 6.27 mm, LVEF was 42.87 ± 10.28 %, and LAD was 35.39 ± 8.48 mm; 2 Heart valvular disease older than 50 years old, rheumatic, NYHA classification at level III or IV, LVEDD greater than 80 mm, LAD greater than 60 mm, in vitro circulation time greater than 108 minutes and LVEF less than 50 % are the main single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ventricular arrhythmia in patients; Conclusion: Valve replace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cardiac function and reduce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the disease.
Keywords: large left ventricular valvular valvular disease; Valve replacement; Clinical effects; influence factors
大左心室心臟瓣膜屬于一種嚴重的心臟瓣膜病,該疾病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且手術的風險較高,嚴重的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及健康[1]。本文主要分析心臟瓣膜置換術治療對大左心室心臟瓣膜病的臨床應用效果及其影響因素,現進行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為本院60例大左心室心臟瓣膜病患者,收治時間均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其中男性與女性各30例,年齡均在20歲至70歲間,平均年齡是48.8±3.7歲。
1.2 方法 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在患者處于中度的體溫循環的情況下,在患者胸部作一個較正中的切口,以建立一個常規的體外循環。而對于主動脈未出現關閉不全的患者,對其進行主動脈根部的自主的持續灌注;對于主動脈發生關閉不全的患者,則將患者的升主動脈的根部切開,然后在其左右冠狀動脈的開口處行相應的灌注治療。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動靜脈血壓、血氧的飽和度等進行實時監測,依照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常規血容量補充,必要時進行抗感染治療。
1.3 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術前術后患者心功能的變化情況[包括左房內徑(LAD)、左室的射血分數(LVEF)及左室的舒張期末內徑(LVEDD)],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及其影響因素等。
1.4 數據分析 將上述數據使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分析;而計數資料應進行卡方檢驗,單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如果組間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心功能的變化情況分析 術后3例患者死亡,死亡率是6.25%。術后有40例患者出現并發癥,主要并發癥是室性的心律失常,比例是62.50%。術后LAD、LVEF、LVEDD均顯著較治療前的低,經數據分析,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2 術后發生心律失常單因素分析 將55例患者進行統一Logistic的回歸分析,具體結果詳見表2。
3 討論
心瓣膜置換術為臨床上治療大左心室心臟瓣膜病的主要方法。本文發現,術后LAD、LVEF、LVEDD均顯著較治療前的低,說明手術能夠改善心室的容積負荷及心臟的血液動力學,但術后LVEF降低,暗示患者左心室的容量負荷較大,心肌損傷有關。而心律失常單因素結果表明,患者病后,因早期心臟代償行為,LVEF暫時處在正常范圍,但是實際上,患者心肌收縮的功能早已發生了異常[2]。所以,對于此類患者,應該積極的完善好術前的心電圖的檢查,對于術前出現心律失常患者應積極的采取相應治療方案,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對日后心臟瓣膜的置換術的預后效果提升有顯著意義。
總之,心臟瓣膜置換術能明顯改善該疾病患者心功能,且可以降低術后早期的死亡率。
參考文獻
[1] 陳岳威,鄭悅悅.心臟瓣膜置換術治療心臟瓣膜病患者的臨床療效[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03):31+34.
[2] 陳建成,梁忠誠,李欣.心臟瓣膜置換術治療大左心室心臟瓣膜病的臨床療效[J].臨床醫學工程,2018,25(06):805-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