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殊殊
摘要:雖然在藝術表現上,現代雜技與大眾審美觀基本相符,在藝術感染力上,現代雜技也有著與生俱來的群眾基礎,但是隨著文化發展的不斷進步及更新,現代雜技表演也需要探尋新的突破,尤其是要從多元化的發展方向出發去探尋,以提升藝術表演力。基于此,文章主要論述了現代雜技藝術感染力的基本表現,研究了提升現代雜技藝術感染力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現代雜技藝術;感染力;提升策略
一、前言
現代雜技藝術感染力較強,廣受觀眾喜愛,但其仍舊有進一步提升空間。本研究認為,現代雜技藝術感染力的進一步提升,需要著眼于演員表演能力的提升,并采取多種舉措進一步加大舞臺科技含量,增強視覺效果。另外,還需要在精準調研市場需求的同時,豐富現代雜技作品的文化內涵,用最符合觀眾需求的形式展示現代雜技的蘊意和美感。
二、基本表現闡述
相對于傳統雜技而言的是現代雜技。傳統雜技中,比較注重通過“驚”“險”滿足大眾感官需求,通過“技”為大眾營造刺激性氛圍,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成現代雜技,注重將“美”和“情”融入高超“技”之中,以進一步提高現代雜技的藝術感染力,提升其視覺沖擊力。
現階段相關現代雜技藝術感染力的分析及探究非常少,現有的分析及探究大多數都集中在雜技教育的改良及開展上,很少集中在雜技感染力等本體屬性上,這對現代雜技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將現階段收集的資料作為主要依據,筆者將現代雜技技術感染力的基本表現歸納并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藝術發展軌跡比較清晰
現代雜技藝術感染力的表現之一是,藝術發展軌跡比較清晰。任何藝術在當前階段若想具有感染力,源遠流長的發展歷史是必備的條件,而對現代雜技藝術感染力的發展而言,現代雜技藝術發展軌跡為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使其具備了成為“藝術”的前提與基石。
(二)日趨多元化、多樣性的現代雜技表演形式
現代雜技藝術感染力的表現之二是,日趨多元化、多樣性的現代雜技表演形式。日趨多元化、多樣性的現代雜技表演形式,為彰顯現代雜技藝術感染力創建了多種方案,對現代雜技藝術感染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藝術創作理念“兼容并蓄、創新發展”
現代雜技藝術感染力的表現之三是,藝術創作理念“兼容并蓄、創新發展”。此表現擅于取其他藝術形式的長處,敢于嘗試其他表演形式,對現代雜技藝術感染力的進一步提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提升措施研究
(一)全面提高演員表演水平
若想提升藝術的感染力,則只能提高藝術的表現力。因此,應根據雜技內容科學地提高相關性能表演,整合一些優美協調的動作,將雜技動作之間的自然協調性進一步提升。但是,在增強演員的表演力上,可通過多種渠道,進一步生動化、形象化雜技演員表演。在促進演員能力發展上,應結合演員的實際情況和表演內容的需要,從各個方面考慮雜技藝術表演,還應根據演員的雜技基礎,表演環境和對象,盡可能地一體化表演者與表演內容,使得雜技表演效果最佳化。
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來提升雜技演員的表演水平:1、雜技演員的基本功是硬道理。由于雜技表演內容對演員的身體素質要求、身體韌性要求以及體力要求極高,假設這些方面不高,則失敗現象極易出現。2、雜技演員的形體動作需進一步培養。大多數雜技演員的形體動作較為隨意,在一些大型高壓舞臺表演中會非常不優雅。為使雜技表演與高雅優美的元素相融,雜技演員必須具備充足的形體表演能力,改進相關雜技表演動作。
(二)全面增加舞臺的科技含量
科技元素是提升現代雜技藝術感染力的關鍵,所以若想將更多科技元素融入舞臺中,以提升現代雜技藝術感染力,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具體的做法如下:1、應將科學的理念融入到舞臺刀具的制作中,同時滲透科技元素,將舞臺的成效全面發揮出來。2、應從宏觀及微觀角度出發,布置舞臺,同時在大場景制作及營造時,重視微觀場景的布置。
例如某雜技團舞臺,十分注重舞臺道具,全部演員均以舞臺道具為主要的藝術品來呈現,從不將其當作輔助品。同時,對舞臺道具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及制作。如“圈地表演”中的四層頂圈,雜技團相關人員將可逆馬達安裝其底部,更加科學化道具。再如雜技團力圖將舞臺布置成與大眾審美觀相符的樣子,這也是基礎和前提。另外應對燈光等進行有效利用,將舞臺場景活化、延展,營造美的意境。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現代雜技藝術的感染力及表現力是基于雜技藝術內容持續發展的,對雜技藝術今后的興衰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對于雜技藝術表演形式,相關雜技演員需要持續拓展,并在雜技藝術發展過程中融入更多的科技元素,注入新鮮的血液,通過分析現代雜技表演環境,研究大眾的觀賞需求,以便為提升雜技藝術感染力及表現力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進而促進我國現代雜技藝術的迅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柳海峰.淺談傳統雜技基本審美指向的新變化[J].戲劇之家,2011(10):73.
[2]袁永杰.怎樣提高雜技藝術的表現力和感染力[J].雜技與魔術,2013(4):45-46.
[3]馬春瑩.試論雜技的舞臺表演藝術[J].科研,2016(12):153.
[4]李旭明.淺談雜技的藝術感染力[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2(06):78.
[5]趙智敏.雜技藝術路在何方[J].四川戲劇,2010(06):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