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燕
【摘 要】 目的:探討中醫在婦科痛經方面的治療方法,觀察臨床療效。方法:進行辨證論治,臨床應用湯劑煎服,加以理療對痛經病例進行觀察。結果:經中醫治療后治愈效果很好,選取的70例患者,痊愈49例,顯效13例,好轉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7.14%。結論: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調整其治療方案,中醫治療痛經能增強其療效。
【關鍵詞】 經期腹痛; 中醫治療; 方法探析; 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 R766.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9-115-01 ?當前,人們把痛經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原發性痛經,它是針對生殖器官無明顯病變患者,其痛經原因不明,人們又稱它為功能性痛經,常見于青春期、未婚及已婚未育者,此種情況的痛經在正常分娩后疼痛會緩解或消失;另一類是繼發性痛經,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質性病變所致,多數由于疾病造成,比如子宮內膜異位、盆腔炎、盆腔充血等。其發病率較高、范圍較廣、周期較近、痛苦較大,對婦女們的工作和學習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不利于生活質量的提高。
1 臨床資料
選取近兩年到我院治療的痛經患者70例,均為門診病人,年齡20~55歲,平均年齡為36歲;病程3~10天,平均5天。患者表現為下腹部疼痛,呈陣發性痙攣性或脹痛伴下墜感,喜按或拒按,疼痛持續數小時至2~3天不等,隨后逐漸減輕至消失,嚴重者可放射到腰骶、肛門、外陰等部位,或伴有惡心、嘔吐、腹瀉,坐臥不寧、面色蒼白、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等癥狀。
2 治療方法
針對不同癥狀,采取中醫辯證分型施治。①氣滯血瘀型患者:這是臨床常見癥狀,表現為經期小腹脹痛、拒按,經血量少,或排出不暢,經色紫暗有塊,血塊排出則疼痛減輕,胸脅乳房作脹,舌質紫暗,舌邊或有瘀點,脈沉弦。此類型患者治療中應該順氣導滯活血化瘀,方劑中選用:當歸、赤芍、桃仁、川芎、紅花、延胡索、五靈脂、丹皮、烏藥、香附、益母草、沒藥、川楝子、柴胡、皂角刺等,其量根據癥狀增減。②寒濕凝滯型患者:表現為經期或經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熱痛減,經量少,色暗淡色暗黑有塊或,腰腿酸軟,畏寒,便溏,小便清長,苔白潤,脈沉。治療過程中應以祛寒除濕為主,方劑中選用:小茴香、干姜 肉桂、蒼術、附子赤芍、蒲黃、茯苓等。③氣血虛弱型患者:表現為經期或月經干凈后,小腹有隱痛、喜歡揉按,月經色淡量少,質稀,伴神疲乏力,面色蒼白,舌淡苔薄,脈虛細。治療過程中應注重以補氣填血為主,采用人參、黃芪、當歸、川芎、生地、香附、延胡索等。④濕熱下注型患者:表現為經前、經期小腹脹痛,經量較多,色紅,質稠或有塊狀,平日帶下色黃或有穢臭,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此證大多有盆腔感染史,治療過程中應注重活血清濕熱,方劑中選用:黃柏、蒼術、苡米、金銀花、連翹、丹皮、黃連、生地、莪術、龍膽草、敗醬草、白鮮皮、紅花等。⑤肝腎虧虛型患者:表現為經凈后小腹隱痛、腰酸,經血量少而質薄,經色暗淡,或有頭暈耳鳴,小腹空墜不溫,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此類患者多因肝腎虧虛,沖任俱虛,腎虛精虧,治療時應以平補肝腎為主,選用熟地黃、當歸、白芍、山茱萸、阿膠、巴戟天、山藥、枸杞子、龍眼肉、香附、玄胡、郁金等,量根據患者情況增減。
此外,在治療過程中應囑咐患者多喝紅糖水、熱開水,注意保暖以防止著涼,不要吃生冷食物,向患者講清經期相關知識,如經期因盆腔充血,可出現下腹墜脹、腰酸、大便稀薄與次數增多的現象,經過1~2天會自然消失,不必憂慮;囑咐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多吃蛋白質和維生素類食物;熱敷和按摸下腹部,平臥位時兩腿屈曲,以便減少張力,取足三里、氣海、血海、三陰交等穴位艾灸,通過良好的心理疏導,使患者積極地配合治療。
3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腹痛及全身癥狀完全消失;顯效:腹痛及全身癥狀明顯減輕,不用服止痛藥;好轉:腹痛及全身癥狀較前好轉;無效:治療前后癥狀無變化。
4 治療結果
選取的70例患者,痊愈49例,顯效13例,好轉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7.14%。說明中醫治療痛經效果很好。
5 討論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婦女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痛經,它是婦科中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痛經的發生與情志不暢、精神緊張、六淫為害、飲食失節、攝生不慎等多種因素有關,并與素體及經期、經期前后特殊生理環境有關,特別是精神緊張者多見。中醫學認為其發病機制主要是月經期受到致病因素影響,致沖任瘀阻或寒凝經脈,使氣血運行不暢,胞宮經血流通受阻,以致不通則痛;或沖任、胞宮失于濡養,不榮則痛。其病位在沖任胞宮,變化在氣血,表現為痛證。中醫辨證用藥,具體病癥,具體用藥,例如寒者用藥宜溫,熱者用藥宜清,虛者用藥宜補,實者用藥宜消,例如中藥方中延胡索活血化瘀止痛,丹參、桃仁、紅花、赤芍活血化瘀,香附、木香行氣止痛,益母草祛瘀生新,細辛散寒止痛、宣通發散,通過用藥透達全身之氣,調節臟腑陰陽,通達氣血,調理血脈,緩急止痛之效,使氣順血調而疼痛自止,從而起到良好療效,標本兼治。
參考文獻
[1] 齊景忠.自擬痛經湯加減治療原發性痛經60例療效觀察[J].國醫論壇.2017(02)
[2] 張瑜,姚巧娜,樂毅敏,易惺錢,葉斌,陶天明. 痛經的中醫辨證論治探討[J].江西中醫藥. 2018(08)
[3] 葉佳榮.自擬溫經祛瘀湯治療痛經112例[J].中醫藥臨床雜志.2008(03)
[4] 金影,劉震坤.董克勤教授治療虛寒性痛經的經驗點滴[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22)
[5] 廖波清,劉紅霞,葉偉林,陽書華,喻姿容.喻姿容主任醫師自擬調經活血丸臨床經驗總結[J].光明中醫.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