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亦文
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市錦園小學
在小學數學教育階段,應用題不僅是教學重點,同時也是小學數學教師教學難點,這就要求小學生擁有極高的解析應用題能力,不僅需要小學生掌握整個小學數學階段的數學知識,還要將不同的數學知識點進行綜合運用。因此筆者認為,小學數學教師在應用題教學中,應采用高效教學模式,促進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有效發展,同時也實現學生數學學習上不斷的進步。
小學階段,由于小學生年紀尚小,對事物充滿好奇心,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在小學數學應用題課堂中,教師為實現高效教學的目標,可以綜合實際生活,了解學生學習特點,使他們與實際生活密切聯系起來,選擇小學生容易理解、容易吸收的教學材料,以此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數學應用題的興趣,帶動學生產生學習動力,從而提高小學生處理問題的綜合能力[1]。例如,在“認識人民幣”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準備好面值不等的人民幣向學生提問,某人手中有1 張20 元、2 張10 元,購買價值一瓶為6 元的汽水,請問最多可以購買多少瓶?還能剩下多少元?這種問題較為貼近小學生的實際生活,所以他們在解答問題時,可以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靈活運用思維對問題進行分析與研究,進而很快能解出問題答案。
由于每個小學生擁有不同的性格特點,所以在理解事物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為了高效提高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效率,小學數學教師應針對不同學生理解事物能力差異的基礎上,實施因材施教,進而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以便滿足不同小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而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于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落實與實施,可以更好地培養小學生在解答應用題過程中思維邏輯的有序性、準確性[2]。例如,在小學數學應用題“克和千克”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小明陪家長去超市購物,一根鉛筆20 克,一塊橡皮15 克,一盒牙膏30 克,一袋大米15 千克,問學生發現了什么?學生有的會發現,有的物品后面帶“克”,有的是“千克”,那么加在一起總共是多少克?多少千克呢?這時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小學生來說,可以通過單位之間的換算,解出問題答案,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小學生來講,只需解出正確問題答案即可。這種高效教學方式可以促進小學生對解答數學應用題知識的理解。
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小學生解答應用題結果的評價,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小學數學應用題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以確保小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此筆者認為,應用題教學重點可以分為以下兩點:首先,在小學生解答應用題過程中教師應及時給予評價,以往教師對小學生數學應用題的評價過于強調結果,而忽視了小學生解答應用題的過程,導致小學生無法及時發現錯誤,某種意義上影響評價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評價過程中,既要了解小學生解答應用題結果是否準確,還要了解小學生在解答應用題上的思路是否有偏差,讓小學生知道問題出現在哪里。其次,要注意小學生應用題練習題的評價,多做應用題練習題不僅可以加深小學生對應用題知識的理解,還能提升小學生應用題解題技能水平,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對應用題教學上要因材施教,保障高效教學的有效性。
對于小學階段的小學生而言,解答應用題是一個強化小學生整體思維的過程。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應用題教學中,應對小學生進行解題技巧訓練。首先,訓練技巧可以包含仔細審題,教師應當運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解釋準確審題的重要性。其次,教師則可以通過畫圖分析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思考解題方法,明確解題步驟。最后,引導小學生運用公式進行計算并解出答案。這種通過對小學生強化訓練解題技巧的高效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小學生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加深對小學數學知識的理解,有利于推進小學數學應用題的高效發展,為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奠定基礎[3]。
過去,小學數學教師在數學應用題教學過程中,往往沒有選擇適合小學生學習的教學材料,忽視了小學生的個性發展,導致小學生解題能力較差。因此筆者認為,小學數學教師在應用題教學課堂中需運用高效的教學方式,使小學生在小學數學應用題實踐中,反思解析應用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強解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