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惠珺
摘 要:《林黛玉進賈府》是2007年第三次修訂新課改后,高中語文的重要教學內容,也是高中生進一步了解我國經典名著的核心篇目。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全國范圍全面落實,各學科教師紛紛對自身的教學方式進行自檢和完善,意圖為學生帶來更加高效的教學工作。如何正確對待高中語文教學中外小說的教學問題,并且能將這些問題及時歸總,宏觀把控是每個高中語文教育者面臨的主要課題。
關鍵詞:經典小說;抓住關鍵;教學探究
《林黛玉進賈府》節選自《紅樓夢》第三回,是全書序幕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2007年版高中語文課程唯一一篇選自《紅樓夢》的文章,居必修三第一單元中外小說之首。
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2002年版在第六冊第三單元整單元選編四篇,《訴肺腑》《寶玉挨打》《抄檢大觀園》《黛玉之死》,兩篇講讀,兩篇自讀,既有《紅樓夢》的全面概述,又有重點篇目講解,可窺一斑而知全豹,講解完畢,學生對整部《紅樓夢》也有個大概了解。隨著2007年第三次修訂新課改后,高中語文人教版,由原來的六冊教材變為必修5本,選修3本,語文讀本5本。但《紅樓夢》的選文卻只剩《林黛玉進賈府》一篇,其余只在名著導讀課外閱讀環節了。所以教學中《紅樓夢》的重點就只能落在《林黛玉進賈府》篇目中。
1 通過黛玉眼展示賈府庭院的恢宏氣勢
《林黛玉進賈府》一段的間接敘事,借林黛玉陌生的眼睛打量賈府的府第排場、大家風范。《紅樓夢》早期版本中的批點都曾明確揭示,蒙古王府本旁批:“以下寫榮國府第,總借黛玉一雙俊眼中傳來。”如邢夫人說帶外甥女過去拜見賈赦時,蒙古王府本旁批:“以黛玉之來去候安之便,便將榮寧二府的氣派描寫盡矣。”讀者通過黛玉一雙竣眉,看盡了賈府極盡奢華之建筑,極盡鋪排之恢宏,布局之妙、陳設之精,充分顯示了高門大第的威嚴、顯赫,社會地位的尊崇、高貴。林黛玉進賈府后所感的,還有賈府里處處透露著的一種逼人的神魄。
(1)宏偉的外觀。 處于繁華街市、阜盛人煙之中的賈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僅就外觀,就突出地感覺到它“大”:門前蹲著兩個大獅子;門是三間獸頭大門;正門之上有一匾,匾上書寫著五個大字。三個“大”字不但表現了賈府建筑的宏偉外觀,而且也暗示了賈府顯豁高貴的社會地位。
(2)講究的布局。 比如賈母的正房大院,就設置了一個垂花門、兩邊抄手游廊和一個安放著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莊嚴肅穆,又表現出豪門貴族氣派。就賈赦住處,雖不似賈母的正房那樣,卻也有儀門和廂廡游廊。至于“榮禧堂”的五間大正房,被儀門、耳房、穿堂、甬道簇擁著,更是軒昂壯麗。
(3)華貴的陳設。 就“榮禧堂”而言,先以特寫鏡頭詳細介紹了堂屋中的匾額,無論是匾的質地花紋,匾上大字的規格,還是匾上的題字與印璽,都顯示著主人的社會地位;室內陳設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綠古銅鼎、待漏隨朝墨龍大畫、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說明了主人的富貴豪華。就是耳房內的陳設和器物也頗為華貴:靠背、引枕、條褥,都飾以龍蟒;小幾、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2 通過黛玉眼展示詩書簪纓之族的繁文縟節
(1)賈府人物服飾等級。 如王熙鳳的衣飾打扮“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戴著赤金盤螭纓絡圈,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云緞窄褃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括那些儀門外的轎夫和垂花門內的小廝再到垂花門里的眾婆子,衣著服飾都通過黛玉的眼睛精細的展現在讀者面前,這就是通過環境展示大家族以及封建沒落家族的內幕以及詩書簪纓之族的繁文縟節。
(2)繁文縟節的禮儀氛圍。 如用飯時,“李氏捧飯,熙鳳安箸,王夫人進羹”,十分講位次;丫鬟旁邊執著拂塵,李紈、熙鳳二人立于案旁“布讓”,“寂然”吃飯,吃過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儀節,均不得亂來。由此不難看出賈府的富貴尊榮,不僅是物質的,還有禮教的,不僅體現出了富貴尊榮,也體現出了封建社會的等級森嚴。
3 通過黛玉眼展示賈府人物的百態群像特點
從黛玉的視角敘事,細致地刻畫人物形象。通過黛玉的眼睛,描寫了小說的重要人物,其中對寶玉的描寫效果最突出。寶玉出場前,作者已從其他人物的視角作了層層渲染。如王夫人說他是“孽根禍胎”“混世魔王”;黛玉先前聽母親說他“頑劣異常,極惡讀書,最喜在內幃廝混;外祖母又極溺愛,無人敢管”。不用作者再進行任何主觀的評價,寶玉在黛玉心中的地位已經確定無疑。
4 通過黛玉眼鋪開紅樓夢的環境人物背景圖
像《林黛玉進賈府》這樣,從故事中人物的視角來敘事,有諸多好處。同時,故事中人物的眼光使整個敘述帶著濃郁的主觀感情色彩,增強了故事的可讀性。敘述中不斷形成故事懸念,又不斷解開懸念,讀者好像與作者、 故事中的人物一起親身經歷每一個情境,見證著故事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最終,讀者的閱讀期待得到充分滿足,獲得了豐富的閱讀趣味和審美感受。
閱讀小說時,準確地把握小說敘事視角及其變化,可以幫助讀者更深入細致地揣摩作者在敘述技巧、結構布局、人物描寫等方面的匠心。這是我們閱讀《林黛玉進賈府》的深切體會。多面描寫卻不離一雙洞若觀火的黛玉雙眼,達到藝術構思的絕妙之法,可謂經典的藝術魅力所在。
當然,在以林黛玉之眼敘事的同時,作者也常常自然地轉換視角,利用眾人的眼光或某一人物如王熙鳳、賈寶玉的眼光敘事,多種視角相結合,視角轉換靈活自如,天衣無縫。《紅樓夢》的敘事傳統,長期以來是中國小說敘事的典范。
參考文獻
[1]韓麗霞.黛玉的“眼睛” 與 眾人的“觀看”——《林黛玉進賈府》的敘事視角.語文建設,2006,(07).
[2]涂秀虹.《林黛玉進賈府》的敘事視角.語文建設,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