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朝亮
摘 要:隨著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學者對教學方法的研究也不斷深入,同伴教學的討論日益受到關注。本文旨在探討同伴教學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模式,明確同伴教學對職業教育的益處和挑戰,并探討課程設計對學生理解課程內容的影響。結果表明,開展翻轉課程是互動的、有趣的,學生反饋在課堂上更富有成效和熱情。
關鍵詞:同伴教學;職業教育
近些年,同伴教學理論頻頻出現在報紙、雜志、期刊文章、互聯網網站,以及全國各地的教育會議和專業發展培訓中。國外,翻轉課堂已經應用于在日常課堂教學,越來越多的學校管理者,期望新教師在完成他們的教師資格認證之前,將同伴教學融入教學之中。在翻轉課堂學習模式中,教師創建視頻講座、屏幕錄像或播客,在課外向學生傳授學術內容,騰出寶貴的課堂時間,讓學生參與更有吸引力、互動性的活動?;诋斍暗亩嗝襟w信息技術,同伴教學強化了學習不必在實體機構中進行的觀念,教師不是專注于呈現信息,而是專注于幫助學生獨立理解學習中存在的理念,并幫助學生在課堂上將課前收集到的信息連接成有意義的信息塊。
1 同伴教學的優點
同伴教學允許學生以自己的速度進行學習,并根據個人需要指導他們的努力,從而使他們的學習個性化。學生們不會因為課堂討論進行得太快而落在后面,也不會因為在課堂時間去學習已經已經知道的內容上而感到厭煩。當學生習慣于同伴教學模式學習時,他們會培養并增強自己對學習的責任感,并與老師一起互動、協作學習以實現共同的目標。
同伴教學可以幫助忙碌的學生提前學習,并為困難的學生提供更多的時間與老師一起度過。對于需要額外幫助的學生,所有的筆記、概念和課堂材料都可以在網上找到,此外,隨著學習進程的推進,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互動也增加了。教師作為引導者,為學生提供更多一對一的時間。同時,同伴教學也增加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可以通過在線討論板和電子郵件與同齡人交流。教材也可以在下一個課時之前討論,回到教室后再討論。
2 同伴教學的挑戰
首先,為了讓同伴教學能夠正常運作,學生必須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手段,具備課下進行學習的基本能力;第二, 學生需要被激勵去完成學習作業,不管他們是在看視頻,瀏覽網站,還是在觀看演講;第三,不論是現場教學還是視頻教學,可能不一定是最好的學習方式;第四,期望學生每晚在課外觀看專業課程的視頻是不合理的;第五,大多數教育工作者沒有時間或技能為學生創造所有需要的課程來觀看。盡管翻轉課程的數量在不斷增長,但有關學者認為關于翻轉課程有效性的定量信息仍然很少。初步的數據表明,同伴學習可能會帶來好處,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科學研究基礎能夠準確表同伴學習是如何工作的。
3 問題和方法
3.1 背景
本文以工程安裝專業電氣識圖為對象,使用一種教學,應用,反思的教學模式。上課的前15分鐘進行教學研討會,我積極地讓學生參與課程內容的講座和活動。學生在后續的半個小時被分配技能實踐,以便觀察老師的最佳技能展現,并將他們與課堂學到的內容聯系起來。在課程的最后45分鐘,學生像我匯報課堂觀察。
3.2 參加對象
工程安裝專業共24 名學生,全部為男生,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17.23歲,所有學生都完成了基礎課程的學習。學生不具有翻轉課堂教學或學習的經驗,在學期的第一天,學生們被告知課程要實施同伴教學,如果需要,學生可以放棄課程,參加同一課程的其他部分,或者在以后的日子參加。結果表明,沒有人放棄這個課程。
3.3 學習過程
學期的前兩周,針對教學內容選擇翻轉學習的實施了現場教學,課程內容都是有意義的,有吸引力的活動。此間,積極開展有意義的活動的討論,這些活動將激發深刻的、批判性的思考,并鼓勵學生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閱讀和討論有關同伴教學,交互式學習技巧,合作學習,小組活動,問題導向學習,以及發展有效評估的文獻和資源。
學生觀看視頻,查閱我從互聯網上挑選的播客,或者在課本上自學專業內容。所有的學生都被要求在每周上課前觀看視頻和播客。學生被隨機分成兩組。學生們自愿報名專業課程,課程內容選自課本中的某一章節,以及每一章節所附帶的必備視頻和播客。所有的課程都是按照學習流程進行,然后學生去觀摩指定的技能。每一節課都包含一個由學生創建的評估。在每個小組教師上完鞏固概念和新知識的課程之后,學生給出直接反饋。所有的課程計劃上傳到數據中心后,再對它們進行評分,并在課程完成后將它們返還給學生。
4 總結
經過數據分析,該教學模式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將學生由單方面的輸入變為輸出與輸入相結合,加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索性。同時,學校管理者希望新教師在獲得認證之前能夠了解如何翻轉課堂,并希望職前教師能夠在課堂上創建和使用視頻、播客和其他媒體。這一期望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教育工作者關注,以便建立和實施翻轉教學。
參考文獻
[1]羅崇光.高等職業教育必須堅持能力本位原則[J].長沙通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3):1216.
[2]袁江.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觀[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