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高校聲樂教學的方向和主題內容而言,提高學生實際演唱能力是高校聲樂教師必須積極探究與解決的難題。聲樂演唱能力是學生在聲樂學習中必須牢固掌握的技能,學生實際演唱能力的高低也將直接關乎就業與個人藝術素質的發展。高校聲樂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發揮好自身的引導作用,不斷完善學生聲樂理論與演唱技巧,真正將學生所學轉化為實際演唱能力,累積豐富的實踐演唱經驗,為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提供保障。本文將著重就如何在聲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際演唱能力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校 聲樂教學 實際演唱能力 培養
高校聲樂教學將培養學生實際演唱能力作為重中之重,而在對聲樂教學水平進行評估的過程中,也把學生實際演唱能力作為重要標準和評價尺度,這就為聲樂教學工作的開展指明了方向。現如今,各高校都在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工作,在聲樂教學改革中同樣付出了諸多努力,在培育聲樂人才方面獲得了顯著效果。但在新時代背景下,教育模式必須走革新換代的發展道路,不斷適應新要求,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要。對此,高校聲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實際演唱能力培養時,要打破陳舊教育理論與教育思想的束縛,竭盡所能為學生提供舞臺實踐的機會,最大化地鍛煉學生的演唱能力,儲備高質量的聲樂人才。
一、聲樂演唱能力概述
就聲樂表演而言,聲樂技巧在表演者演繹聲樂作品和傳達作品思想情感的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起著推動情感抒發和內涵呈現的積極作用,當然也能夠陶冶表演者情懷,展現其良好的音樂素質。在聲樂演唱活動當中,演唱者運用多元化的演唱技巧,對擁有獨特美感與藝術內涵的音樂要素進行有效呈現,讓聆聽者充分感知演唱的獨特魅力,形成強烈而又深刻的情感共鳴。在實際演唱時,必須注意吐字清晰,發音準確,有效傳達歌曲的內在情感,促進演唱者和聽眾在情感以及音樂藝術方面的溝通,收獲良好的藝術共鳴。可以說,聲樂演唱能力是學生在聲樂學習中必須具備的技能,這關系到學生今后的聲樂學習,也影響到學生未來的藝術發展。
二、高校聲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實際演唱能力的原則
現如今,培養學生實際演唱能力已經成為高校聲樂教師的核心任務,也越來越得到學生的關注。聲樂演唱能力是一種較高層次的音樂實踐技能,所以要促進學生這一能力的養成必須對各項教學活動進行妥善安排,尊重教學規律和學生的學習規律,并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
第一,堅持以興趣引導為主的教學原則。興趣是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動力源泉,也是培育學生實際演唱能力的催化劑。基于這樣的教學認識,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全方位了解,在順利完成必要的學習內容的前提下,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聲樂作品,引導學生體會其獨特的音樂魅力,喚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在教學手段的應用中,同樣要將學生的興趣愛好作為重要參考原則,把握流行趨勢,運用多元化手段增加聲樂課堂的吸引力,促使學生全身心參與課堂活動,在多元實踐體驗中收獲理想的學習效果,挖掘學生思維和創新潛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聲樂演唱能力。
第二,堅持開展多元實踐體驗活動的教學原則。舞臺實踐在提高學生實際演唱能力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也是學生掌握多元化演唱技巧的必經之路。所以,高校聲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組織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開設多元化的聲樂演唱練習課程,全方位鍛煉學生的實戰技能。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可以累積豐富的演唱經驗,也可以逐步形成穩健的臺風,了解自身在實際演唱當中的優勢和不足,便于今后查漏補缺,攻克學習難題。
第三,堅持針對性教學原則。教師在面對眾多學生時,應該做到一視同仁,在面對差異化學生個體時,應該堅持因材施教的教學準則,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要求,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幫助學生消除演唱當中的弊病,讓每個學生都可以找準自身的努力方向,實現揚長避短,多層次提高實際演唱能力。
三、高校聲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實際演唱能力的方法
(一)指導學生科學運用聲音
對聲音進行有效把控是培養學生實際演唱能力的基礎及前提條件,所以教師需要先從夯實學生的基本功開始,逐步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為了提高學生聲音控制的有效性,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對人的發聲器官的發聲原理進行深入學習與熟練掌握,使得學生可以掌握不同發聲器官的特征,讓學生在接下來的訓練環節科學認識聲樂課程與聲樂演唱。此外,教師要注意把課堂訓練和課外訓練活動進行有機整合,逐步引導學生養成系統發聲的優良習慣,讓學生在日積月累的堅持中增強聲音把控力以及聲音靈活運用能力。其次,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歌唱氣息控制的指導。在實際訓練當中,教師必須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既要增強學生氣息長度,又要教給學生如何運用科學呼吸方法打開歌唱通道,以及在面對聲樂作品不同情感的轉換時如何調控氣息。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變奏曲,讓學生在變奏曲演唱的練習中提高氣息控制力。最后,教師要讓學生掌握美化自身音色的方法,增強實際演唱的感染力與表現力。教師可以選擇經典唱段指導學生進行演唱練習,帶領學生研究多元風格的聲樂作品,使學生提高自身的聲音辨識度,增加聲音的流暢性和敏感度。具備了扎實的基本功之后,學生在今后的實際演唱中會有更加穩定的舞臺把控力,也能對自己的聲樂演唱充滿信心。
(二)增強學生演唱技巧運用技能
要對聲樂作品進行高質量的演繹,只是具備科學的發聲方式,擁有較強的聲音控制力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學會對不同發聲技巧的合理化應用,更好地呈現聲樂作品的主題與思想情感。在具體的演唱活動中,教師要先引導學生學習多種不同的演唱技巧,在獲得一定的技巧積累后,根據聲樂作品演繹的具體要求進行演唱技巧的靈活應用。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對聲樂作品的不同部分進行細致深入的研究,掌握作品的創作背景,了解歌詞大意,做好曲式結構的分析等,形成對作品的整體認知。這樣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會非常透徹,在演唱過程中就可以深刻體會作品意境,更好地投入個人情感與情緒。其次,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對聲樂作品情緒走向和情感基調進行控制的方法,指導學生利用相應的演唱技巧傳達作品情感與內涵。最后,教師要教學生剖析以及整合不同演唱技巧的方法,通過串聯多種多樣的情緒體驗,把聲樂作品的不同部分串聯起來,實現整體演繹,并激勵學生結合自身理解詮釋聲樂作品,順利完成二度創作的任務,最終讓呈現出來的聲樂作品觸動人心,給人以深刻啟發。總而言之,教師要把引導學生掌握和靈活運用演唱技巧作為教學重點,提高學生訓練自身技巧掌握能力的自覺性。
(三)引導學生掌握多元旋律風格
聲樂作品風格是最終形成歌唱風格的重要的因素,歌唱者對作品風格的研究和深入理解是非常關鍵的。任何一首聲樂作品均有相應的創作動機,當然也在作品當中滲透并傳達著多種多樣的情感,一些聲樂作品風格自然又清新,一些作品風格黯淡而傷感,還有一些作品風格溫柔優雅。事實上,這些風格都可以從樂譜當中體現出來。因此,在演唱聲樂作品前,學生除了要了解整部作品的旋律外,還要主動剖析作品的調性、曲式、背景,收集與作者相關的資料,了解作者的創作經歷和生平體驗。只有利用這樣的方法才可以充分而又完整地了解作品中包含的情感,在對作品進行演繹的過程中才可以做到感同身受,最終表達出其中的濃濃深情。教師可以經常選取不同旋律風格的聲樂作品,引導學生進行鑒賞和對比,也可以讓學生結成學習小組,在組內對這些作品的風格進行深入研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自覺性。
(四)強化學生的舞臺駕馭能力
學生的實際演唱能力,除了包括較好的唱功外,還包括對舞臺的把控能力,保證在不同場合以及不同舞臺都可以輕松駕馭,保證表演得體,舉手投足間盡顯藝術魅力和個人的音樂修養。這實際上是學生舞臺意識和舞臺表現力的一個重要體現,更是學生舞臺駕馭能力的直接呈現。所以也在培養學生實際演唱能力時,要將增強學生舞臺駕馭能力作為重點。第一,對學生進行肢體語言訓練。雖然聲樂演唱對肢體語言的要求并不高,但如果能夠在演唱過程當中恰當運用肢體語言,除了可以增加視覺美感之外,還能夠輔助學生表達情感和演唱技巧。教師可以在條件許可的情形下開設形體課程,同時引導學生學習優秀藝術家肢體語言與神態動作的運用,提高學生對肢體動作的靈活運用能力,促使學生形成各自不同的舞臺風格。第二,對學生進行良好心理素質培養。在實際的聲樂演唱中,如果學生心理素質不佳,就容易出現緊張等消極情緒。教師要訓練學生心理素質,增強學生對演唱的自信心,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進步,幫助學生克服演唱緊張等不良情緒。第三,教師要注意經常性地組織不同形式的聲樂表演活動,并讓學生主動參加,比如匯報演出、歌唱競賽、音樂沙龍等,讓學生在這些實踐活動中積累舞臺表演經驗,不斷訓練和強化學生實際演唱的能力。
四、結語
實際演唱能力是高校學生音樂學習成果的體現,也體現出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因為只有當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能夠用正確的理論指導演唱實踐,才可以獲得極高的實際演唱能力。所以實際演唱能力已經成為高校聲樂教學質量的評估指標,也成為學生努力的方向。而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提高教學訓練的針對性和完整性,通過適當增加訓練力度和豐富訓練內容的方式促進學生聲樂綜合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曉波.高校聲樂教學實踐中對學生演唱能力的探索[J].黃河之聲,2018(23).
[2]楊慶斌.聲樂專業學生演唱能力多元化培養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北方音樂,2017(19).
[3]溫靜.試析聲樂演唱教學中舞臺表演能力的培養[J].當代音樂,2017(11).
[4]劉湘林.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聲樂演唱能力培養策略分析[J].藝術研究,2019(03).
(作者簡介:苗笛,男,本科,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研究方向:聲樂教學)(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