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南通理工學院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的主體為公辦高校,而民辦高校則作為高等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有著其獨特的重要性與不可替代的地位。民辦高校的教學宗旨在于為社會提供應用型的高素質人才,能夠滿足我國當前社會的多種人才需求。因此,在進行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上,應該對于高校大學生就業的優勢與劣勢進行全面和深入的分析,根據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對策,改變當前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難的實際情況,進而提升民辦高校深化改革的效率,促進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質量的不斷提升。
我國民辦高校大多數屬于高職高專院校,其人才培養的理念在于將學生培養成有著完善理論知識體系、能夠符合社會發展要求、能夠承當工作職責的綜合性人才。可以說,我國民辦高校是一個給社會提供合格勞動力的人才制造工廠。而對于當前的就業形勢來看,社會企業在選擇人才時,往往不單會考慮到學生的學歷,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素養能力,這也是民辦高校大學生在就業時特有的優勢之一。
我國民辦高校的主要資金來源在于學生的學費,而如果民辦高校的課程設計無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就業前景,就會導致民辦高校教學活動難以順利開展。因此,民辦高校的課程設計往往緊跟社會的發展步伐,課程的設計上更具有專業性和實用性,這也導致民辦高校的大學生更具有公辦院校所不具備的專業性優勢。在這種實用性課程設計的教育之下,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就業意識更強,就業目標更加明確,同時就業期望也更加現實。另外,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較高,其實訓期一般都比公辦院校的實訓期要長,這也使民辦高校的大學生在就業上有著更加無可比擬的優勢。
我國目前已經全面認可了民辦高等學校的法律地位,同時規定了民辦學校的學生在升學和就業過程之中,與其他學生有著同等的權利,這也為社會認可和接受民辦高校學生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我國的教育部門也針對當前民辦院校學生的就業情況下發了相應的政策支持文件,為改善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就業環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這也使社會各界人員更加關注和支持民辦高等院校教育事業的發展,使民辦高校的大學生能夠在相同的條件下與公辦高校的大學生競爭,為其提供了公平、公開的就業競爭環境。
任何事物都存在著兩面性,雖然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存在著諸多優勢,然而其也擁有著一定的劣勢。首先,民辦高校大學生本身的文化素養偏低,缺乏長期發展需要具備的多方面能力,難以滿足更高職位的發展要求。同時,民辦高校的大學生仍然存在著一定的自卑心理和依賴心理,很多大學生在進行求職時,一旦發現競爭對手是來自公辦高校的學生時,就會表現出較為明顯的自卑心理。同時,很多學生對于求職就業更多的是依靠學校和父母,主動性不強,無法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崗位選擇,對于用人單位的人才取用標準也缺乏細致的了解。另一方面而言,民辦高校大學生的一部分學生學習能力較差,學習態度不夠端正,這也導致一些民辦高校的口碑受到這些學生的影響,降低了民辦高校的信譽度和社會認可度,使民辦高校的大學生求職成功率直接降低。同時,民辦高校大學生缺乏正確包裝自己和推銷自己的技巧,很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無法對招聘者提出的多種問題進行靈活的應變,造成了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質量下降的情況。而從另一方面而言,我國關于民辦高校的相關制度與政策仍然不夠健全,政府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辦高等教育的自主權,導致民辦高校在教學過程之中很難進行特色化經營和針對性教學,極大程度的削弱了民辦高等教育的靈活性和彈性教學機制,使其對于公辦高等教育的教學優勢難以得到有效的發揮。
對于當前社會而言,就業的總體形勢較為嚴峻,尤其是近些年來,很多企業公司的經營狀況不佳,且人才市場相對飽和,導致人才市場供大于求的現象。另一方面來說,很多用人單位對自身人力資源管理的切實需求不夠明晰,在招聘過程之中,盲目的追求高學歷,刻意的拔高招聘要求,導致民辦高校大學生再就業時無法達到企業的招聘標準。在這種情況之下,需要民辦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能夠從學生的硬實力出發,不斷的完善和優化教學策略,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核心構建全面的教學體系,從而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使其能夠滿足社會對于人才的根本需求。當前對于大學生的就業能力要求在于,大學生要有足夠出色的專業技能和較為出眾的個性品質,使其有較為出色的閱讀能力、計算能力、協調溝通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對于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有著明確的發展方向和努力的目標,從而使其能夠滿足當前人才市場對于應聘者專業素養的實際需求。民辦高校更應該能夠切實的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從而使大學生具備較強的核心競爭力來面對殘酷的就業競爭。
在當前,民辦高校開展校企聯合的辦學模式能夠全面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質量。所謂的校企聯合辦學模式,即是通過民辦高校與相關企業進行聯合教學管理,提升專業設置的前瞻性與課程設計的實用性。在這種辦學模式之下,學生能夠了解到當前企業對于人才的實際需求,同時也能夠為學校引入行業標準,提升學校教學改革的根本效力。學校應該在校企聯合辦學模式下,不斷的將企業的生產標準與前沿技術融入教學改革之中,而企業也應該全程參與人才的培養與管理之中,為學校專業課程的優化提供重要的現實基礎。校方和企業在合作過程之中,要達成一定的戰略共識,共同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職業培訓基地和專業化的實習就業基地。在這種雙線發展的校企聯合辦學模式之下,不僅能夠有效提升民辦高校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也能夠改善部分企業新鮮血液不足,人力資源匱乏的情況,完善校企的共同育人機制,加強企業與學校之間溝通的效力,從而實現校企互利共贏,為大學生就業能力的不斷提升提供保駕護航的作用。
在當前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就業管理之中,就業指導占據了較為重要的地位,而如何創新大學生就業指導模式就成了提升大學生就業質量的關鍵問題。在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過程之中,相關負責人應該能夠明確就業指導的內容與重要性,根據大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大學生的就業方向與職業規劃,從而使大學生能夠順利的進入職場并適應職場。在這個過程之中,學校應該組建一支經驗豐富的教學團隊進行就業指導,使學生能夠在就業指導之下明白自身的就業前景與發展規劃,了解自身的優勢和缺陷,使其能夠在就業過程之中揚長避短,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另外,就業指導應該能夠引領學生做出科學全面的職業生涯規劃,并對學生的就業技巧進行系統性的培訓,提升學生就業成功的幾率。同時,政府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崗位職責,改變一些企業對于民辦高校學生的偏見,引領正確的用人觀念,使德才兼備的民辦高校大學生能夠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之中脫穎而出,提升人力資源利用的質量與效率。
綜上所述,民辦高校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之中,不僅存在著一定的優勢,也存在著相應的劣勢。本文通過對于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分析,提出了切實的提升民辦高校大學生的綜合素養、踐行校企聯合的辦學模式、創新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模式等多種行之有效的對策,從而提升民辦高校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和就業效率,促進我國民辦高校教育行業的深入發展。
而在筆者看來,我國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形勢雖然不容樂觀,然而在近些年,我國政策支持以及各個領域對于民辦高校教育的關注之下,民辦高校大學生具備了更強的就業競爭能力。民辦高校大學生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就業優勢,補足自身缺陷和問題,提升自身的動手能力,從而使自己能夠不斷的發揮自身長處,滿足當前社會對人才的切實需求,使自身能夠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之中脫穎而出,提升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就業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