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謂校企人員“互兼互聘”是指校企合作雙方,以提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專業建設水平和服務企業能力為宗旨,校企合作雙方互相選派人員,以雙向兼職、雙重身份、雙崗一體的形式,形成“互兼互聘”的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常態機制。2017年11月,福建省教育廳印發《福建省職業院校校企人員互兼互聘管理辦法(試行)》,為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高技能專業人才建立雙向聘用機制,從而大力推進校企人員之間的互兼互聘,進一步推動校企融合。《辦法》指出校企人員“互兼互聘”是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創新舉措,是構建高水平“雙師”素質、“雙師”結構和專業帶頭人重要途徑,是進一步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保障。隨著改革的深化,校企合作更加緊密,中職教師必然到企業實踐,也急須聘請企業人員來校兼課。如何發揮校企人員互兼互聘政策的福利,加強中職師資培養,構建合理的運作模式?這些問題亟需革新。
中等職業學校老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能是保證職業教育質量的根本,因此,中職學校教師保持下企業實踐的政策和要求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目前,中職學校的大多數專業課教師并沒有完全認真到企業實踐,他們很多人是從高校畢業后直接應聘到學校任教,承擔著較為繁重的教學任務,很少有時間到對應企業實踐鍛煉。中年的骨干教師又較多安于現狀,迫于生活壓力沒有到企業實踐的時間、精力和主觀愿望。遇上職稱晉升的政策需要時,往往托關系打證明,流于形式。
根據《福建省職業院校校企人員互兼互聘管理辦法(試行)》規定:“校企互兼互聘人員一般應為合作單位在編在崗或正式簽定勞動合同人員”。“企業派出人員應符合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中級及以上職稱或行業認證工程師,并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和專業技術培訓經歷的專業技術骨干”。而這些企業技術骨干一般業務繁忙。時間寶貴又不固定,且企業待遇相對較高,這些技術骨干到中職學校兼職往往只能掙到每節課100元左右的課酬。因此,符合資質條件的企業人員缺少到學校兼職的動力。而“不具備以上條件的民間藝人、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或自由職業者管理能力不均衡,缺少正規課堂教學經驗,教學管理能力不足,適合一對一師徒結對子的教學。同時,中職學校往往因為經費不足、聘任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等原因,在企業兼職教師的數量、穩定性、管理機制、工作效果等方面都存在困難。
當前形勢下,加強互兼互聘教師隊伍的建設勢在必行。大多中職學校尚未建立有效的互兼互聘常態機制,互兼互聘人員的管理辦法或細則也有待完備。學校與合作企業互兼互聘人員的具體待遇、職務、工作任務、聘任時限、獎勵辦法等都在不斷探索中。
要提高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質量,就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目前,國家已形成重視職業教育的良好氛圍,有著大好的政策環境。中等職業學校要抓住機遇,注重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核心目標,注重專業建設,促進生產教育一體化,是學校與企業深層次合作的主線。建設一支教學能力強、社會服務好、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能夠勝任教學、生產、研發、培訓、鑒定“五位一體”教學任務的師資團隊。這個師資隊伍以“大師工作室”、“校辦工廠”、“廠中校”等實訓基地為依托,組成8-12人的教學團隊。其中,2名負責人(一名是中職學校專業帶頭人和一名企業技術骨干); 專業骨干教師4-6名(包括專業骨干教師和企業崗位骨干培訓師,培訓師等); 還配備2-4名年輕的學校教師和企業培訓師,以及專職兼職教師(包括課程教師培訓教師,指導競賽教師,技能評估師,教學和研究能手等)。教學團隊負責人教學能力強,實踐技能強、職業道德高尚,對新技術新工藝敏感、反應快速內化迅速,在行業企業有較高威望和號召力。骨干成員擁有良好的職業教學和技能實踐能力,專業知識基礎扎實,技術嫻熟。年輕的教師和企業培訓師們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工作經驗和培訓技能,有較高的工作效率。
這個師資隊伍的核心是“互兼互聘”,校企人員緊密融合、不分彼此,共同承擔課程教學、實訓指導、競賽輔導、技能鑒定和科研開發等產學研任務。
中職學校根據專業建設需求,遴選行業技術領先、管理水平較高、有職校合作積極意愿的企業為人員互兼互聘的合作單位。如,職教集團成員單位、行業指導委員會成員單位等。雙方成立“校企合作教學委員會”,簽訂校企合作協議,為互兼互聘師資團隊的聘用建立穩定的人才儲備平臺和合作關系。
學校根據實際教學需要建立兼職教師資料檔案,企業設立技術咨詢組。學校聘請合作企業的專家擔任專業負責人、實訓指導教師及兼職教師;企業聘任專職教師為項目研發負責人、理論培訓師、頂崗實習學生管理員等職位。彼此互兼互聘人員有職務、有職責、有具體任務、有聘任年限、還有具體待遇和優惠政策,從而保持互兼互聘人員隊伍的相對穩定。
互兼互聘師資團隊成員承擔了企業和學校的不同崗位相應工作,為了增加雙方激發創造力的熱情,實行雙重薪酬,這也是對互兼互聘師資團隊成員的一種補償和肯定。雙崗雙薪制將使兼職工作更加正常,職業教師變得更專業,兼職工作的界限將越來越模糊。生產崗位和教學崗位合二為一,從而形成最優化互兼互聘師資團隊。
在互兼互聘師資團隊中,校企成員可以結成互學互助小組,進行“結對子幫扶”, 企業的兼職教師可以在學校教師的指導下更好地掌握教學大綱,更加規范地制定課程計劃。更快地適應教學工作,提高教師職業道德和教學能力。學校老師可以在企業技術骨干的指導下學習先進的專業技能、掌握精細的崗位技術、了解最新的市場動態,從而為互兼互聘師資團隊共同發展提供一個學習平臺。此外,還可以組織各種技能競賽,使中等職業教師可以與企業的技術骨干交流經驗和學習技能,共同提高他們的專業實踐能力。
創新校企合作人事管理制度,使職業教育在師資上對接行業需求。鼓勵中職教師考取各類技師證書,積極申報企業第二職稱,主動獲得合作企業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對于獲得“雙職稱”的教師,在職稱晉升時給予優先考慮。鼓勵企業兼職教師取得教師資格證書,完善行業企業職稱系列與教師職稱系列的轉評制度,搭建人才雙向流動的“立交橋”。
在互兼互聘師資團隊中,中等職業教師需要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因此,中職學校應積極籌備專項培訓經費,健全教師培養長效制度。全日制教師實踐和研究能力培訓的主要形式包括:掛職式,即由企業統一安排工作崗位,時間不少于半年;兼職式,即在完成學校工作之余,在企業兼職;培訓式,即利用假期去企業接受集中性短時間技能學習,等等。
中職學校可以借助校企合作之機主動與企業聯合開展課題研究,共同開發和完成合作項目,為校企師資進一步融合注入催化劑。互兼互聘教師隊伍負責人可以將校企人員分成不同的群體,并根據各自的專業和愛好進行集體研究和項目申報工作。如幫助企業解決實際管理問題及技術問題、為企業產品開展社會調查等,拓展服務企業、服務社會活動,優先將科研成果和專利轉移到合作企業,從而提高互兼互聘教師隊伍整體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