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亮
摘 要:課堂是學生學校學習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質量也是影響學生學習能力的關鍵因素。因此教師應結合學科知識特點,以學生興趣需求為導向,創新教學手法,為學生打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從而端正學生態度,提升學習質量。基于此,本文將探討關于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認知與思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高效課堂;認知與思考
數學學科的教學,注重于對學生數學思維、方法的培養,因此提高了其自學難度。高效課堂的構建有助于幫助學生進行知識內化,在上課的過程中緊隨教師思路學習,掌握思維技巧,加強學科認知,從而進一步重塑學科體系構建,以更加科學嚴謹的方法深入學習。
一、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現狀
(一)教師方面
隨著新課改的提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比較重視學生主體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會設計很多探討環節,讓學生分小組交流學習。這樣做雖然能加強學生學習自主性,但過多的探討忽略了基礎知識點的鞏固與學習,反而會造成基礎不穩的學習困境。而且過多的小組探討活動,容易幫助一些學生渾水摸魚,明目張膽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或是為一些學生造成“學會了”的假象,在課堂上好像和別的同學一樣學會了,但回到家對于一些知識要點還是不明其理,長此以往不利于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
(二)學生方面
由于數學學習涉及到一些數學思維方法的使用,這些思維方法理解起來很簡單,但是要真正用其思考解決數學問題卻并非易事。這需要學生在課下也積極思考,通過生活點滴領悟一些數學現象與算法。但很多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都存在自主性不強的問題,僅靠每天課上45分鐘學習數學,不重視預復習,時間久了自然會影響課堂效率。任憑教師運用各式各樣的教學手法,其都會因為基礎不穩,思維不通而難以理解,久而久之也會漸漸失去學習興趣,使數學學習情況愈漸糟糕[1]。
二、關于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思考
從素質教育到核心素養的養成,這些教育理念都在強調教師要注重教學過程,著力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與學習方法,但教師在貫徹理念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對于學生基礎知識的鞏固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所謂“授人以魚不若授人以漁”,因此教師可從確立教學目標,培養學習方法,自主能力提升三方面來輔助高效課堂的構建。
(一)明確教學目標
不論是情境教學法還是合作探討法,這些學習方法都是課堂教學的輔助工具,它們的使用目的都應該是配合教學目標,達到一定的知識積累目的,而不是一味用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若果過多考慮學生學習興趣,反而會影響主教學線路,使學生學習習慣過于浮躁,不能靜心思考問題,不利于長期學習[2]。
因此教師在準備教案,制定目標時一定要時時圍繞“What、Why、How”這條設計主線。What是達成知識目標,讓學生明白本節課都要學習哪些定理概念或是數學方法,避免盲目學習;Why是達成能力目標,圍繞知識點展開,讓學生清楚知道這些知識點都能幫助解決哪類數學問題;How則是達成拓展目標,學生通過學習例題演示,明白知識點的用法,并且通過練習來鞏固用法,并發散思維總結與其相關概念規律,來加強對學科體系的完整構建。
(二)依照學科特點進行學習
沒門學科都有其自己的學科特色,只有遵循學科特點,養成相應的學習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而數學學科作為理科類基礎學科,其具有較強的工具性,探究、創造、歸納、總結是其鮮明的學科特點,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學科特點,讓學生在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3]。
如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級《全等三角形》后,其全等證明題在數學考試中所占比重較大,為了幫助學生順利應用判定方法進行解題,教師可以教學生通過做輔助線來快速判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先給出一道例題,讓學生進行比賽,看誰先證明出來,接下來再通過添加輔助線進行例題講解,然后讓學生們嘗試添加高線、中位線等不同方法繼續練習,收集學生做法,并和學生一起總結輔助線添加方法。在此過程中,讓學生按照發現問題、嘗試解決、比較探究、歸納總結的科學方法進行學習,順應學科特點,加深知識印象,提高學習效率。
(三)自能力鍛煉
教師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有學生參與,才能凸顯其意義,因此教師課堂教學中也要重視學生自主能力培養,通過一些課外延伸活動,有效延伸學生數學學習時間與思考深度。
如讓學生利用假期時間,整理本學期數學學習提綱。可以分小組進行提綱整理,為每個組員分配相應的知識模塊,并為每組規定提綱所需內容,讓學生在假期時除了練習假期作業外,還可以通過查閱資料、分析例題來進行自主學習,鞏固基礎,為下學期的課堂學習做好準備,配合教師一起達到學習目標。
總結
課堂不僅是教師的主要工作陣地,也是學生接受知識進行內化的主要場所。因此構建高效課堂有助于教師熟練專業技能,拔高教學水平,更有助于學生提升學習質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曹軍林.探討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J/OL].學周刊,2019(33):34.
[2]秦學興.談談如何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9(41):126.
[3]曾雄輝.構建新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幾點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