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姝林
摘 要:本文以眼科課程的專業化教學工作為研究對象,對其中多樣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方法進行分析。從課前材料準備、教材知識內容拓展、多媒體工具輔助、雙語模式開發、問題教學引導這五個方面,說明多樣化教學思想的執行方式,為相關教務研究與課程開發提供參考材料。
關鍵詞:多樣化教學;眼科專業;教學實踐
眼科專業課程的內容教學帶有明顯的抽象性特征,為學生順利展開課程學習帶來了障礙。為此需重點對其課程中的眼球解剖構造等難點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在說明醫學基礎內容的同時,應用多樣化的課程教育形式,補充學生學習興趣,優化學生對于知識內容的理解與掌握程度。
一、準備豐富多樣的教學應用材料
備課是教師工作的基礎,是設計整體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效途徑,在開展多樣化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此項教育環節的重要地位,盡可能地豐富課程設計的多樣性。由此,教師在對眼科課程教學進行備課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將課程主題內容整理出來,確定學科知識基礎內容的同時,重點將其中的難點問題進行提煉,在趣味性、多樣性的教學展示設計中,降低課程內容難度,補充學生對課堂學習的參與性與關注度。方法上,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化的信息渠道,整理網絡環境中的相關資料信息,針對眼科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知識掌握進度,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梯度化的設置。同時,從加強實踐能力的角度出發,補充臨床醫療實踐案例內容,通過這種應用型知識條件,完成對學生的講解與教育,可有效地豐富教學內容與形式。
二、基于教材內容的核心知識拓展
教材內容是對學科知識的系統化總結,而其中的知識點也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是指導學生形成學科知識認知,補充自身相關領域實踐能力的重要條件。在進行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將教材內容作為基本出發點,對其知識組成進行系統化整理,通過多種類型的課堂組織形式,完成教材核心知識內容的展示與拓展。而執行這一教學方案,也是保證眼科教學多樣性的重要途徑。在此類教學方法的應用中,教師可以憑借這一方案,將教材內容進行必要的延展,并使其以學科主要內容為核心,形成更加開放化的指導內容。例如,在對多教材內容進行整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人民衛生出版社的《眼科學》為基礎,在配合英文版《General Ophthalmology》的過程中,選用《同仁眼科手冊》《眼科手術學》等專業性著作作為輔助教學工具,達到課程優化的效果,更加深入、全面、多樣地展示教材中的核心知識[1]。
課程教學中的核心知識內容,往往在實際醫療工作中有明確且具體的展示與體現。在對此類內容進行教學指導的過程中,教師為了更好的向學生說明知識內容,需要借助鮮活的醫療實踐案例,將具體眼科專業知識內容,以臨床經驗的形式展示給學生。通過這一教學優化方案,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課程知識的關注度,并將枯燥且煩瑣的醫學知識,與實際的醫療案例結合起來,提高課程知識內容的易學性,補充學生的學習動力條件。
三、多媒體教學輔助的全面性開發
多媒體設備在教學工作中有極強的適應性,尤其眼科教學活動可以憑借多媒體教學輔助設備,豐富課程教育形式的多樣性,實現醫學學科教學內容與形式的升級展示。
例如,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PPT課件,作為課程知識內容的基本載體,向學生展示系統化的課程知識內容。同時,當課程內容涉及到醫學領域的具體眼部器官結構時,可以使用flash動畫的形式,更加直觀的對其形態特征作出展示。在flash動畫中,還可以嘗試加入概念說明的內容,通過剪切制作,演示房水循環等眼科生理活動,并以此引導出青光眼的發病機理,完成課程內容的介紹。另外,在一些微課視頻中,教師可以白內障手術為對象,對核乳化處理、人工晶體植入等重要的手術片段進行展示,有效幫助學生了解白內障手術中的操作技巧,提升其知識理解水平。由此,通過多媒體教學輔助的應用,形成開放化的學習環境,并在多種教學資源應用、多種教學形式對接的處理過程中,有效地保證整體課程的教學有效性。
又如,在對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的應用中,還可以通過當前先進的VR設備,在利用軟件程序對虛擬內容進行現實轉化的同時,使學生簡單地參與到眼部結構的解剖學習中,在VR設備的支持下,大大提高學科知識學習的指導效果。同時,在利用此項技術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在軟件程序中加入相應的指導文本信息。當學生進行模擬操作時,可以根據其操作的細節問題,通過實時的語音提示,幫助學生糾正醫療解剖實驗中的技術缺陷,在學習基礎結構知識的過程中,復習解剖技巧,提高自身的綜合實踐能力。
四、雙語模式在臨床課程中的應用
醫學臨床領域對雙語型人才始終保持著旺盛的需求量。在教育工作中,教師也要將培養雙語醫學應用型人才作為工作的主要發展方向,在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調整的同時,通過雙語教學形式的應用,為整體教學開拓出更加豐富的教學形式。在實際教學互動的設計中,如果僅使用英語的語言形式執行以往的課程教學方案,不僅無法達到預期的課程需要,甚至還會降低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為此,需要通過英語沙龍、中英文協作等形式,補充雙語教學模式在課程教學中的適應性條件,并在盡可能豐富的教學模式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學習熱情。例如,在課程設計中,教師可以使用英語對專業課程進行教學,并在PPT課件的展示內容中,使用中文進行對照講解,以此降低英文授課的難度,幫助學生塑造出良好的英文學習環境,保證學生雙語的成長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完成雙語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2]。
又如,在雙語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為了降低雙語學習知識內容的難度,教師可以嘗試應用情景劇的形式,對課堂形式進行補充。方法上,以外語患者就醫、國際眼科醫療研討、眼科手術國際交流等故事背景為基礎,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將雙語內容與眼科醫學知識融合在一起,構筑成獨立的情景劇,在課堂上演繹。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雙語學習的興趣,也可以通過這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將知識內容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幫助學生完成雙語課程知識的學習與記憶。
五、問題式教學方法的梯度性引導
問題式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并很好地融合在了多樣化教學方法中。在實際課程教學引導的過程中,通過這一教學模式的應用,教師可憑借多種教學問題,使整體課堂環境變得更加開放,并在多種類型問題中,引發學生的思考。通過這種多樣化的引導性教育,補充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與積極性,尤其在梯度化問題的創設中,學生可在攻克教學問題的過程中,積攢信心與動力,保證自身能力的成長性,更加深刻地展現多樣性教學的指導意義,適應多樣化教學需要。
例如,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問題作為課堂的引導內容,在向學生介紹具體的臨床病例時,讓學生嘗試分析此類病癥表現可能存在的具體癥狀。然后在得出具體病癥的基礎上,再對誘發病患問題的生理問題進行探究,緊接著提出相應的醫療猜想。當完成這一階段的問題研究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對具體的醫療病癥進行處置,并在設計醫療計劃的過程中,確定患者醫治方案。由此,通過問題的設置,使學生在緊跟課堂學習思路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掌握了醫療工作的基本經驗,并在分析病癥問題的同時,復習并掌握相關學科的專業知識。在這一問題教學方法的引導下,教學的效率水平可以得到最大程度地開發,使學生可以更好的培養自身的思維能力,并完善自身解決定位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應用能力。
從醫學專業教育的角度出發,這種問題式的教育引導方法不僅補充了教學工作的多樣性與趣味性,更在能力教育與培養上,展現出了其他教學方法無可替代的應用優勢。
例如,教師在對問題教學模式進行優化調整的過程中,將其升級為課程學習項目,由學生以項目小組的形式,在課后的學習實踐活動中對項目內容進行探究。然而,由于實踐活動在課外時間展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對系統知識內容的分析與總結可能稍有不足。對此,教師可以建立起開放的溝通空間,在課外的實踐活動中,也始終利用網絡條件,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由此,不僅保證了醫學探究項目的推進狀態,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核心課程內容對學生的影響力,大大地優化了學生實踐項目探究學習效果,使拓展性的問題教學,可以成為構成學生醫學思維體系與綜合能力的重要基礎。
六、結語
綜上,眼科教學中的多樣化教學應用需要建立系統化的教育體系,從課程準備開始,在對教材知識內容進行全方位展示的同時,也要盡可能地豐富課堂教學中的具體形式,并在多媒體輔助、雙語應用功能問題教學等多樣化內容中,保證教學工作的執行效果,為優化醫學課程的教學水平提供基礎動力。
參考文獻:
[1]楊曄,劉琳,胡結萍,程浩.網絡平臺在眼科教學與考核建設中的策略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8):42-44.
[2]劉靜.微課教學法在眼科護理臨床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29):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