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壯族農村中學作文教學存在素材少、內容舊、詞匯少、技巧差以及學生興趣不濃厚等嚴重問題。文章就這些問題及造成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希望對廣大的壯族農村中學作文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壯族;農村;作文教學
一、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對寫作缺乏應有的興趣
要想做好任何一件事,先得有興趣,作文也一樣。壯族農村地區的中學生對作文缺乏興趣,因此寫作效率不高。
2.寫作素材過少,寫作內容陳舊
與城市人口密集經濟繁榮不一樣,農村,特別是壯族農村,大多自然條件差,生活節奏慢,因此寫作的素材會相對貧乏,內容會相對陳舊。
3.學生詞匯存儲量不夠,運用不規范,表達沒技巧
作文寫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漢字及詞匯的儲存量。詞匯量少了,沒有表達技巧,用詞不規范,就沒有辦法把一個東西一件事情說準確,說清楚,說得生動。
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
1.認知因素
受傳統意識影響,寫文章好像都是文人墨客們干的事,普通老百姓更關注社會就業率。數理化受到的重視程度,遠不是語文課程可以比肩的。從學生到家長,從學校到社會,或多或少的都帶著這種偏見。既然大家都認為它不重要,自然就沒有什么興趣去學習它了。
2.環境因素
①學生生活過于單調,視野不夠寬闊。壯族農村的大多數學生沒有機會去開闊視野。②閱讀量過少,知識的汲取量小。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臺階少了,自然很難登到高處,登不上高處,怎么看得到遠處。③很多壯族農村學生,認為只有課本上出現的作文才是優秀的題材,學習面太窄。
3.個人基礎因素
壯族農村學生漢語啟蒙都比較晚,加上地處偏遠山村,交通不便,信息阻塞,因此也缺少必要的交流。目前,壯族農村中小學語言教學也相當不給力。鄉村學校的就讀環境、教師職業素養大多不過關,學生更是缺乏應有的鍛煉機會。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
1.改變觀念,提升對寫作的認知
任何一門學科,從事任何一個行業,都需要一定的作文水平做基礎。作文對過去、現在和未來都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廣大的學生和教師,只要先從思想認知上有所突破,就能體會到作文的樂趣所在,就可以積極地去面對作文中遇到的所有困難。
2.改善學習寫作的環境
學生與教師要通過不同的方法與渠道,盡可能地打開眼界。同時讓學生增加閱讀量,學習不同的作者不同手法、不同的風格,從而有效而快速地提升寫作水平。
3.針對學生實際情況,摸索一些實用的教學模式
與大多數從啟蒙開始就說普通話的地方不一樣,壯族農村的學生在中學作文學習的同時,也得加強普通話的學習。學校要想辦法廣開學習渠道,把聽、說、讀、寫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理解寫作的規律與技巧,每天進步一點,天長日久,必然有成效。
三、結語
壯族農村地區中學生寫作水平存在的諸多問題,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民族地域的因素,不過在和平統一的發展環境下,我們不會落下任何一個民族,不會忘卻任何一個地區。只要我們一起努力,通過一系列針對性的整改措施,壯族農村地區中學生的寫作會得到逐步的改善,壯鄉農村教育之花一定會驚艷開放。
參考文獻:
[1]黃大族.壯族地區農村初中作文教學初探[J].河池師專學報,1992(2).
[2]姚志.少數民地區農村初中作文教學的困境與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3(15).
資金項目:本文屬于2018年南寧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立項C類課題“糾正農村初中學生作文‘壯語式表達的策略研究”(2018C659號)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宋盈盈(1978—),女,瑤族,廣西馬山人,一級教師,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