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巒
摘要:本文通過對高校志愿者管理情況的調查,分析高校志愿服務組織的特征,發現現階段高校志愿者管理出現了管理機制斷層、活動創新性不足、志愿者結構極不穩定等問題,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志愿者 高校 ?管理 ?對策
志愿服務是各大高校團委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大學生作為校園公益的新生代力量,對于弘揚社會主旋律、宣傳奉獻精神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他們也擁有一個響亮的名字——青年志愿者。
隨著志愿者團體的不斷擴大,服務體系也從單純服務于學校到對學校周邊地區進行以定范圍的輻射志愿,志愿服務成果和影響范圍逐步拓展增強,如何對高校志愿者進行有效組織和管理成了我們愈發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高校志愿服務體系及志愿者管理現狀
高校志愿者團隊是一支依托高校而存在,以服務校園為宗旨的龐大的學生服務團體,具有活躍度高、專業性強、活動地區集中的特點。以吉首大學為例,目前登記在冊青年志愿者人數達到4573人,2018年有效活動時長記錄達30500小時。校內志愿者根據領導團體不同可以分為校團委領導下的青年志愿者協會、各院系內部的青年志愿者協會以及志愿服務類社團等;從服務類型來看可以分為博物館志愿者、圖書館志愿者及文明督導志愿者等;從服務范圍而言可以分為校內服務志愿者和校外幫扶志愿者等。高校志愿者不僅推動了各類校園服務活動的開展,更有效地弘揚了互助友愛奉獻的志愿精神。
相對于其他社會志愿服務團體而言,高校志愿者開展的志愿服務活動頻率高且內容豐富,但同時具有成員不夠穩定、資金來源單一等不足。浩大的志愿者團體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管理難的困擾,服務過程的無償性,人員的流動性、分散性,服務時間的集中性,使得志愿者管理過程中容易出現熱情消退、人群適配性低以及時間分配不佳等情況。
二、高校志愿者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志愿服務管理機制斷層嚴重
通常,高校志愿者的管理機制應當分為選拔招募、技能培訓、考核甄選、上崗服務、獎勵總結等多個層面,但是從調查的對象及其結果而言,志愿者經招募后直接上崗的現象大量存在,僅有少部分專業性強的志愿服務工作經過了簡單的培訓和甄選過程,大多數高校志愿者在進行志愿服務的時候對自身的職責和服務對象了解甚少,更多是懷揣著單純為社會服務的熱忱扎進了工作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最容易被忽視的就是激勵機制和總結完善的部分,高效志愿服務大都時間短,節奏快,往往一個活動結束之后馬不停蹄地投入另一類活動,志愿者成員變動大,對于志愿者本身而言,缺乏適當的激勵機制,對于活動質量來說,缺乏總結經驗的部分,提升甚微。
(二)高校志愿活動創新性不足
志愿服務活動是志愿者存在的理由,是志愿團隊價值的來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對志愿服務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愿景和期待,這也帶來了志愿活動的“噴景式”增長,數量增加之后活動的創新性卻提升緩慢,活動陳舊缺乏特色,過分停留在過去的老套路和舊機制,促使福利院、敬老院等機構成為了志愿團隊的常態服務點。尤其是在“學雷鋒”活動盛行的三月,部分養老院出現了一天需要接待好幾撥志愿者的情況。過分扎堆的奉獻不僅會導致愛心的泛濫,更會讓需要幫助卻無人幫助的受困者失去希望。缺乏創新性的志愿服務活動在社會大眾看來就是老調重彈,對其他社會志愿者團體的影響降低,缺乏社會認同感,不利于高校志愿服務體系的完善。高校志愿者作為新時代具有青春活力的生力軍,更應當敢為人先,推陳出新,將目光放置在更容易被大眾忽視的弱勢群體上。
(三)高校志愿者結構極不穩定,缺乏核心力量
高校志愿者由于自身學生身份的特殊性,導致其在服務過程中出現的羈絆和牽制較其他類型志愿者更多樣。以吉首大學為例,現任志愿者成員大都來自一、二年級,到了三、四年級的時候往往會由于學業、工作等原因減少甚至退出志愿服務活動,形成了志愿者結構幾乎每年都會大換血的情形,組織結構極其不穩定。除此之外,由于大學生平時課程較多,用于志愿活動的時間本身存在不足,志愿服務活動大多在特定時間于特定地點開展,某些活動還需要特殊的專業性人才,使得志愿者往往適配性不夠,有時間的學生缺乏專業性,適合的學生因沒有假期而放棄或者需要請假耽誤課程的情況比比皆是。如何在自身學習生活和志愿服務活動中進行取舍成為了大多數高校志愿者管理者的難題,成員結構不穩定帶來的“主心骨”缺失的情形也是志愿者管理過程中的重要問題。
三、高校志愿者管理模式改善的對策建議
(一)注重組織志愿者培訓,促進志愿活動系統化
將志愿者培訓常態化,使每個志愿者在活動前期做好充足準備,建立合理的志愿者培訓服務體系,不僅為了活動而培訓,更應將培訓內容潛移默化深入到志愿者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增強其實效性。在培訓過程中注重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校園內形成濃厚的互幫互助、熱情奉獻的服務氛圍,增強志愿者的責任感和認同感,有利于實志愿服務機制最終目標的實現。
高校志愿團隊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進行合理規劃,減少過于簡單的、單個的志愿服務活動,將分散的簡單活動做成系列的完整活動,增強志愿服務的知識性和價值性,在活動的每個階段進行合理總結和提升,及時調整活動計劃和進程,及時對志愿者表現進行反饋評價,延長活動的“保鮮期”,擴大系列活動的影響范圍,更好地提升志愿服務水平。
同時,協調志愿服務的無償性和補償性。由于高校志愿者自身為特殊的學生身份,資金投入能力有限,管理部門應當適當的設立獎勵機制和激勵機制,以達到鼓勵志愿者向上及補償日常開銷等費用消費的作用,形成對志愿者的長久性保護,最大可能減少其熱情消退的情況。
(二)將高校和地方政府相結合,共同促進高校志愿者“走出去”
高校是地方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高校志愿者除了對本校的基礎服務,更應當將自身的傳播范圍擴散到周圍,形成以高校為中心的輻射作用,促進志愿者自身及地區的共同發展。高校與地方結合之后,既能給地區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也更能幫助自己形成一套完整的服務體系,使活動資金來源多樣化,豐富志愿服務活動形式。以吉首大學為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處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戰略部署地區,也是精準扶貧的發源地,其本身對于志愿服務的需求很高。吉首大學應當鼓勵高校志愿者團隊創新的同時,加大與地方相結合的力度,在自身專業性和知識性的基礎之上,通過志愿服務活動,形成對地方人文、經濟等發展的促進作用。例如,針對相對落后地區進行經濟性產業幫扶志愿服務,針對湘西地區留守兒童泛濫的問題結合政府力量形成自上至下的幫扶政策,針對少數民族地區民族文化特色形成獨有的文化傳播路徑等。志愿者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增強了社會見識,提升了自身能力,使得志愿服務過程更具意義,從而吸納更多高校學生參與到志愿服務過程中來,促成良性循環。
(三)培養志愿者團隊“主心骨”,建立專門的志愿者管理機構
基于學生團隊的特殊性,服務期間的時效性和間斷性不可避免,高校志愿者人數的不斷增加和交替傳承使得團隊中心力量的穩定更加重要。再龐大的團隊也需要中心支柱,“主心骨”的存在能夠使得團隊的行動更加具有凝聚力,達到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的作用。志愿者團體雖然不能每時每刻團聚在一起,但是還要團隊“主心骨”存在,活動過程中就不至于散亂。“主心骨”的培養需要學生團隊同學校志愿管理機構共同的努力,相對固定的師生團隊能夠更好地進行規劃。
獨立的機構和資金輸入是志愿者團體全面發展的前提。高校內大多數志愿者團體都是依附于行政機構而存在,帶隊老師通常身兼多職,很少有專門管理志愿者隊伍的師資和機構力量,行政機構的老師在管理團隊時免不了各種程序上和實際上的精簡,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前文中提到的管理體系斷層情況,不利于志愿者團體的發展。
(四)促進志愿服務立法,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從國務院到黨中央對高校志愿者團體抱有極大支持的態度,但是至今缺乏一套完整的對志愿者進行保護的法律體系。現實中,在志愿服務時出現意外造成人員傷亡的情況仍然存在,如何對志愿者及其服務進行定性和保護,是國家法律體系應當明確體現的。高校大學生志愿者應當如何進行管理,國家也應出臺一套相應的政治對策。有了法律的保障,志愿者才會在志愿服務過程中更加投入,法律也可以為志愿者的服務方向提供指導。
(五)加強志愿者線上交流,促進不同地區的共同發展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深入發展,網絡成為連接各地最便捷的形式。善于利用互聯網建立志愿服務體系信息化機制,使用大數據建立志愿服務記錄和共享系統,推動各地區高校間的線上志愿服務交流。充分利用自媒體時代的新媒體進行志愿服務宣傳與志愿者招募,搭建地區間志愿服務體系網和志愿者信息庫,最大程度減少區域間的活動重復性和提高人員利用效率。以吉首大學為例,目前我校采用了“志愿匯”服務記錄系統,志愿者團隊可以通過其記錄志愿服務活動內容、活動試時長、活動總結等。但是該平臺的利用率相對于全校的志愿者而言還有待提升,大部分功能還未進行挖掘,使用人數有限,活動對于地區間的服務內容的交流改善作用還不明顯。現階段我們的主要問題體現在如何改善線上平臺并進行合理利用的問題,但是志愿者對于互聯網的線上交流趨勢是不可逆且必定會發展的。
參考文獻:
[1]牛燕.中國高校志愿者管理存在的問題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4(31):212-213.
[2]謝盈.論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動的管理[J].消費導刊,2007(14):106+213.
[3]俞寒冬.大型活動中高校志愿者的管理研究[J].經濟論壇,2010(11):212-214.
[4]陳彥霏.高校青年志愿者參與社會治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管理觀察,2018(21):124-125.
[5]王海偉.高校志愿服務工作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案[J].綠色科技,2018(17):270-271.
[6]陸小峰.高校志愿者服務工作教育管理機制的構建[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13,27(02):57-59.
[7]陳嘉慧.高校圖書館志愿者管理研究——以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研究,2017,10(03):36-40.
基金項目:2018年吉首大學校級科研項目《高校大學生志愿者管理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編號:18SKWT51)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吉首大學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法學專業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