緱寶棟
摘 要:新課標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各學科教育的全面發展,也對教學的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進一步指出要從作業品質入手,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也要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要給學生布置一些高質量、高水平的作業,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本文闡述了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高遇到的問題,提出了推動小學教學質量提高以及學生作業品質優化的具體策略,為有關人士帶來了重要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作業品質;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作業是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的良好工具,這就使得作業在教學中占據很大比重。對于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來說,通過作業可以方便教師及時掌握教學的重點,從作業中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策略進行補救,引導學生學習更多的語文知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業已經成為了教師重要的輔助工具,但大多數學生仍然沒通過作業得到提升,這就需要教師考慮教學的實際,提高作業布置的品質,推動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提高。
一、目前小學語文作業布置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1.布置作業時存在明顯的形式化現象。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把握好課堂所學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作業的鞏固和輔助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學生如果只通過有限的課堂時間來進行學習,要想全面的掌握教材中的知識點是非常困難的,這就需要學生借助一些課后作業來對知識點進行及時的鞏固。[1]正是如此,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師都會在課堂之余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作業,比如說生詞的抄寫、詩歌背誦等等。然而,正是因為教師不注重作業的內容,導致一些學生只是盲目按照教師的要求來進行抄寫和背誦,存在一定的機械性,嚴重阻礙了學生開放性思維的發展。長期下來,學生在這種形式單一的作業的影響之下,逐漸失去對語文課程學習的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抗拒心理,阻礙了語文課程的有效開展。
2.作業形式單一,內容缺乏針對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大多數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都是相同的,在不知作業的過程中也只是按照套路來進行,并沒有一定的創新。正是因為這樣,學生通過作業來鞏固教材知識的作業也就越來越不明顯,造成學生學習效率不高的局面。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認知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并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特點,這就讓學生很難認真的完成作業,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學習壓力和心理負擔,阻礙了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好奇心,使得課后作業的效果不夠突出。
二、推動小學語文課程作業品質優化,教學質量提高的具體策略
1.教師要對作業量進行準確的控制。
小學語文在學生整個小學生涯的學習中占據重要地位,對學生其他課程的學習起到了不可忽視的影響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更要注重引導學生學好語文課程,掌握教材中的知識點,布置高質量的課后作業,提高語文課程的教學質量。在布置作業時,教師要把握好作業量,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布置,這樣才能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引導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更加主動的完成課后作業。
2.教師要注重增強語文作業的趣味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好玩的性格特征,在課堂上比較活潑,為了不讓學生感受到課堂的枯燥乏味,教師也要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要讓學生在作業中展現自己的個性,更主動的進行作業的完成。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業的過程中,可以從學生的心理進行考慮,設計一些有趣的作業內容,這樣就可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感覺更輕松。[2]
3.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加公平公正的評價機制。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努力扮演良師益友的角色,要指引學生快速進步,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在課后作業的布置上,教師要考慮到學生日常的學習狀態,要對一些作業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及時的鼓勵,在班級中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指引學生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為了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是一件輕松的事,教師要構建好師生關系,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在學生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印象,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大膽的提出自己不會的問題,才能及時糾正作業中出現的錯誤,幫助學生定時定量定質的完成課后作為,最終達到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的教學目標。
三、結束語
小學語文課程對于學生日后的學習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這也就使得學好語文課程變成了學生的重要任務。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采用正確的教學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要為學生布置高品質的作業,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引導學生借助課后作業來鞏固自己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點,推動語文教學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金榮.優化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提高小學語文質量[J].考試周刊,2016(48):46.
[2]馬傳燙.優化小學語文作業及提高小學語文質量分析[J].求知導刊,2016(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