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建立家庭醫生制度是實現分級診療的關鍵,績效評估對上海市家庭醫生制度的扎實推進至關重要。基于家庭醫生制度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采用層次分析-模糊綜合評價法得出綜合評價結果,提出完善上海市家庭醫生制度發展的建議即明確家庭醫生的定位、提高家庭醫生團隊的業務能力、加強社會參與。
關鍵詞:家庭醫生制度;績效評估;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
一、引言
家庭醫生制度是在全科服務團隊模式的基礎上,以家庭醫生為責任主體,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為技術依托,以社區居民及其家庭的健康管理為工作內容、以建立契約關系為服務形式的新型醫療保健服務模式。目前上海市所有區縣均開展家庭醫生制度工作,但對家庭醫生制度的實施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學的、規范的績效評估指標體系。本研究在文獻梳理的基礎上,綜合家庭醫生制度發展現狀,采用層次分析法確立一套較為完整的績效考核指標,在此基礎上利用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對當前家庭醫生制度進行績效評估,提出完善建議從而進一步推進家庭醫生制度的落實。
二、家庭醫生制度績效評估分析
(一)評估體系的建立
本文根據家庭醫生制度的具體內容以及實施效果,以目的性、全面性、層次性及可操作性為原則,通過梳理文獻以及咨詢專家的方式對評價指標進行相對全面的篩選與分類,構建出一套較完整的家庭醫生制度評估體系,包括1個一級指標(家庭醫生制度績效評估),3個二級指標(隊伍建設、醫療服務、社會效應)和12個三級指標(家庭醫生專業程度、家庭醫生數量、內部考核與激勵機制、工作內容規范、簽約覆蓋率、慢性病管理率、建檔率、簽約居民首診率、簽約居民轉診率、居民知曉度、居民滿意度和家庭醫生滿意度)。
(二)模糊綜合評價確定評價等級
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出各指標的權重后,設立五個等級的評語,即很差(35分)、差(50分)、一般(65分)、好(80分)和很好(95分)組成評語集,以便專家對家庭醫生制度相關內容的績效做出評價;計算隸屬度,由專家組對每一個評價指標進行相對等級評判,則隸屬度=判斷某指標屬于某一等級的專家個數/專家總數;構建模糊評價矩陣。按照此方法得到模糊綜合評價的結果。
(三)三級指標對二級指標的模糊綜合評價
(五)評價結果與分析
由于五種評語集對應的評價分數線為35、50、65、80、95分,即分數集V=(35,50,65,80,95)T,則家庭醫生制度績效的綜合評價結果為:G=S·V=(0,0.32,0.38,0.3,0)·(35,50,65,80,95)T=64.7。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家庭醫生制度績效評價的綜合結果為“一般”。可見當前家庭醫生制度的績效僅處于“一般”等級,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三、對策建議
本文基于層次分析和模糊綜合評價法對家庭醫生制度績效進行評估。從權重結果上看出,慢性病管理率、簽約覆蓋率、家庭醫生專業程度、簽約居民首診和轉診率、家庭醫生數量以及居民滿意度是影響家庭醫生制度的主要指標。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對當前家庭醫生制度進行等級評價的最終得分為64.7分,評估等級為一般。
由此可見當前我國家庭醫生制度的績效不是特別理想,雖有成效但仍需完善。首先要明確家庭醫生的定位。家庭醫生不同于一般的專科醫生,不僅要治“已病”,同時也要治“未病”。不僅要對患者進行治療,同時要對服務對象進行健康管理。此外,家庭醫生承擔的一些常見病、慢性病的治療以及疑難雜癥的后續穩定恢復治療。第二要提高家庭醫生團隊的業務能力。家庭醫生的專業能力和數量都對家庭醫生制度的影響較大,因此只有加強對家庭醫生團隊的人才培養,提高家庭醫生團隊的醫療服務水平,才能有效的提高家庭醫生制度的績效;第三要加強社會參與。家庭醫生制度是否能真正落實到位,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居民的配合。無論是簽約率,首診率以及滿意度等都依賴于居民的參與,因此應該加強對于家庭醫生制度的宣傳,使得居民充分了解家庭醫生制度并積極參與到該制度的實施當中。
參考文獻:
[1]鮑勇,杜學禮,張安.基于健康管理的中國家庭醫生制度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1,9 (6):831.
[2]周俊安,盧祖洵,程錦泉等.深圳市社區衛生服務績效評價概述[J].中國全科醫學,2005,8 (5):356-358.
基金: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上海市家庭醫生制度績效評估研究”(18KY0307)
作者簡介:何思涵(1995—)女,安徽合肥人,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是社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