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教育中的體育課程教學在倡導全民健身的背景下越來越重要的一門課程學習,且到了高等教育階段,體育課程的教學不僅要從身體素質的鍛煉和提升入手找到有效的方法,更需要從文化和思想教育的角度入手進行完善和提升,課程思政與體育課程教學的融合不僅要準融合的切入點,更要選擇適當的融合方法,本文以《體育史》課程為例,探討課程思政與《體育史》課程融合的有效方法,以期為現代體育課程教學開展提供參考,并探索更好地優化課程思政效果的路徑。
關鍵詞:《體育史》;課程思政;融合教學
課程思政是強調在常規的課程中融入思想道德方面的課程內容的教學要求,體育課程作為一門以實踐教學為主的課程內容,與課程思政的融合需要找準切入點和融合方法,《體育史》作為一門具有顯著理論性特征的課程,是實踐課程思政教學要求的良好切入點。
1課程思政與體育教學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體育事業的發展在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保障性作用。在現有的教育體系中,體育課程是從小學教育階段就開始開設的一門必修課程,這不僅是為了從學生成長的初級階段就打好身體素質基礎,更是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供契機的重要課程,到了高等教育階段,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要求在體育課程的教學中被提到了一個更高層次上,兩者的滲透教學具有以下幾方面必要性。
1.1是落實高校思政工作會議精神的需要
新的社會發展時期,高等教育的目標重點從文化知識的教育轉變為了對學生思想道德和創新實踐能力的教育[1]。“立德樹人”成為了現階段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標,這一目標的實現也必須通過高校教育中的各門不同的課程實現融合教育,體育課程與課程思政的融合,是對高校思政工作會議精神指示的實踐,是在常規的提升學生運動技能和運動參與度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將學生的思想道德認知和心理健康水平教育與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融合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
1.2是滿足現代社會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
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重點要求在于要求良好的綜合素質水平和創新工作能力,并且在技術能力方面也要同時兼顧專業性和復合型的要求,即使是對于重點要求實踐能力體育課程教學來說,人才培養的目標分別從理論知識學習到實踐能力提升再到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和培養。也就是說,體育教師不僅要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能力,在個人的道德素質水平方面也要達到一定的高度層次,在組織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參與實踐學習的同時,更需要以體育課程的教學開展為出發點,讓學生明確體育課程學習和實踐的重要意義,這種意義不僅是微觀上對個人身體素質和成長狀態的優化,更是宏觀上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有效基礎保障的作用[2]。只有道德素質和文化水平都達到了一定高度的綜合性人才,才能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求。
1.3是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需要
長期以來,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都是將理論課程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其中理論知識的課程內容以宏觀上的體育發展歷史以及各種類型的體育項目的行管理論知識,技術要點等內容為主。這種理論課程內容體系雖然在具有非常顯著的規范性特征,但知識內容的結構過于單一,大部分課程內容只涉及到體育專業本身,沒有從更加宏觀的層面對體育課程學習的內涵和意義的角度闡述,這種教學內容體系缺乏完整性,不僅不利于學生的體育課程教學效果,學生對于這部分理論課程的主觀興趣也不高。分析這種現象的產生原因。與學生對體育課程的作用與意義缺乏客觀的認識有關,思政教育方面的課程內容與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的融合是豐富課程教學內容的有效方法。
2《體育史》課程與課程思政的關系
從具體課程內容角度上分析,《體育史》課程與課程思思政的融合開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兩者的融合也與課程的實際內容特點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2.1課程內容中包含大量思政教育資源
體育課程的教學從精神和思想層面上來講,是進取精神和堅忍不拔精神的一門課程,將其與思政課程教學進行融合,教師能夠將這種精神轉變為思政課程學習中積極面對困難、不斷進取、解決問題的的精神[3]。另外,體育課程作為具有競技性質的課程內容,存在比賽的勝利與失敗兩種必然結果,思政課程的教學,也可以分別從勝與敗兩種結果的角度出發,教育學生面對失敗的和成功的態度,幫助學生用一種科學客觀的態度面對競技結果,這個過程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也對于提升其思想覺悟水平有重要的作用。
2.2能夠協同發揮育人作用
上文已經提到,身心共同的健康發展是現代高校教育在體育課程教學開展過程中的重要追求。體育課程與思政課程就是分別從思想道德層面和身體素質層面通過教學的開展促進其協同發展的教育模式。在現代的育人目標中。兩者的協同發展是現代教育目標的核心內涵。是實現大學生思想層次和身體素質全面提升的有效路徑。
3《體育史》課程與課程思政的融合分析
《體育史》課程的內容設置,意在幫助學生了解體育發展的歷史,并且尋找在長期的體育發展歷史中,思政教育與其融合的切入點,為取得更好的融合教學效果提供支持。
3.1古代體育與思政融合
體育概念在我國先秦兩漢時代就已初步形成。這一階段體育是在人們追求和諧、適度的體育運動的基礎上產生的。從目前的《體育史》課程教學方法的角度分析,教師可通過選取圖片或案例的方式向學生講解課程的理論知識,并且重點強調體育運動對人與自然和諧的追求。從古代體育課程的實際出發來觀察,先秦兩漢時期的體育方法,核心內容在于內外兼修。比較典型的體育運動類型是五禽戲。即分別利用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作為原型學習相關的動作,達到體育運動鍛煉的目的。具體的動作分別是虎撲、鹿抵、鹿奔、熊運、熊晃、猿提、猿摘、鳥神、鳥飛幾種,為了幫助學生對這幾種動作有一個更加直觀的認識,教師一方面要引入圖片或視頻的方式讓學生對具體的動作形式有一個直觀的觀察。另外,體育教師也應當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做好示范,鼓勵學學生從模仿入手,逐步體會不同動作的要領和動作方法。待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動作要領后,教師就需要進一步配上音樂讓學生進行練習[4]。思政課程教學的融合要點在于,教師可以將五禽戲的歷史淵源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向學生進行融合講解,讓學生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并且同時感受到體育課程的悠久歷史。當體育教學發展到魏晉隋唐示教器,木射這種運動在中老年群體中開始興起,是一種在場地內設置15根木柱,并按照10根紅色、5根黑色的比例進行設置,通過木球打擊的方式進行體育運動,擊中不同的顏色所獲得分數不同,其中,紅色和黑色分別代表了古代的仁、義、禮、智、信以及傲、慢、吝、貪濫等。這時教師就可以切換到理論知識的教學環節,提醒學生要謹記為人之理。達到思政教育的效果。在后續的歷史發展階段,宋元明清時期,涉及的體育課程主要是武術的內容,這部分體育課程的內容是典型的蘊含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的內容,教學中同樣可以通過視頻或圖片的方式盡心指導教學,必要時教師還可以通過舉辦武術交流實踐活動為從文化宣傳到體育課程教學宣傳全面開展體育課程的與思政教育的融合,為取得更好的思政課程教學效果提供更好的平臺。
3.2現代與當代體育中心思政教育的融合
在現當代體育課程的教學中,奧運會作為世界級的重點體育賽事成為現當代體育精神的標準。當《體育史》的課程教學進入到近現代的階段,教師可以從奧運會的產生和發展歷史為出發點,利用我國奧運會擅長項目中的涌現出的代表運動員作為教學契機,讓學生感受到奧運精神的可貴和我國體育事業發展對國力強盛、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對奧運精神的追求、并且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這也是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運動項目中的重要動力。教師還可以適當結合現代社會中出現的不穩定因素,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例如可通過香港暴亂事件的引入講解引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愛國主義情感[5]。最終幫助學生對體育鍛煉以及身體素質提升的更高層次的意義有一個更加明確的認識。而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上來說,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展史和改革史也是《體育史》教學中的一部分重要內容,教師可以從奧運會的現代發展與改革歷史角度出發,對奧運會史上出現的興奮劑事件,暴力動亂事件為例,引導學生認識到體育運動員道德素質的重要性,讓學生在開展體育運動,提升個人素質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起到宏觀上的思政教育作用[6]。除了以奧運會為切入點進行現代體育發展歷史的講解外,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從未來發展趨勢和方向的角度向學生講解一些思想層面上的內容,提升學生對未來國家體育事業發展的信心,并且激發學生從自身做起實踐體育精神的動力。
4結語
綜合來講,高校《體育史》的課程教學與課程思政的融合不僅在客觀上有良好的切入點,從主觀的教學效果上,也能夠得到一定的保障,教師只要選擇適當的方法實現兩種教學方式的融合,就能夠做到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將兩部分內容以適當的銜接點進行融合教學,從而達到更好的融合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趙富學, 陳蔚, 王杰,etal.“立德樹人”視域下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五重維度及實踐路向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20,054(004):80-86.
[2]魏中,康瑤.課程思政化視角下體育專業導論課程內容與教法探索[J].內江科技,2019,40(01):160-161.
[3]陳曉勇, 李靜宇. 高校公共體育課開展課程思政同向育人的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9,000(010):441.
[4]包海麗. 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思政的融入機理與實踐路徑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9,041(003):58-61,112.
課題項目;課程思政示范建設項目:體育史(課題編號:wxxy2019117)
作者簡介;賀莉(1977.10-),女,安徽淮北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