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燕
摘要:把握政治教學的規律,將活動教學與信息技術教學整合于政治教學之中,可以增強政治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觀和法制意識,則可以充分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政治教師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因材施教,讓學生真正在學習中獲取知識、增長能力、培養興趣、提高綜合素質、促進全面發展。
關鍵詞:教學策略;高中政治;思維能力培養
隨著時代日新月異的發展和教育部新課標教學思想的不斷貫徹,高中政治教學方法和理論研究成果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政治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當更加注重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和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在學習中提高綜合素質、促進全面發展。本文以高中政治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作為核心,追尋教育界各位前輩之步伐,對個人的一些研究理論展開敘述,如有不周之處,還望雅正。
1把握政治教學的規律,加強素質教育
1.1發揮教師在政治課堂的導向性作用,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
高中政治是一門專業性相對較強的學科,而政治教師在課堂中的導向作用則是整個教學活動中至關重要的因素。教師應當發揮其在課堂的導向性和對教學方向的把控性,將政治中的重點難點內容著重進行講解,對于比較偏的知識點,則進行略講。
并且,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初次教學和鞏固練習中所需要使用的知識點、習題和案例等,要通過對不同案例和習題當中出現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行劃分和總結,進行全面歸納,讓學生懂得對題型分類型進行掌握。同一個知識點的掌握,關鍵在于學會舉一反三,教師應當在每個類型的知識點中挑選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和習題依次進行初步教學、理解與記憶、強化鞏固,讓學生懂得政治知識的規律性,并懂得如何進行應用。
1.2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觀和法制意識
進行了高中階段的學生,即將渡過青春期,成長為成年人,因此,作為社會意義非常重大的政治學科來說,對于學生政治認同觀的導向作用和法制意識的培養對于他們尤為重要。政治學科的重任之一,正是要把學生培養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覺悟的新時代的頂梁支柱,因此,政治認同感是必須的前提之一。
政治教師應當加強馬克思主義和黨的理論知識教育教學,充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教育,將黨的優秀理論成果通過形象與抽象相結合的方法詮釋,令學生茅塞頓開,醍醐灌頂。除此之外,還更應該落實愛國主義教育,充分讓學生認識到擁有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之不容易,應當堅決擁護黨的領導,愛黨愛國,為實現新時代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2將活動教學與信息技術教學整合于政治教學之中
2.1開展政治課外活動,幫助學生感受政治的實際應用情況
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將政治方面的實踐活動引入到政治教學當中,可以充分發揮活動教學的優勢,對課堂教學的效果進行全方位的達成。
教師可以適當組織學生進行政治課外活動,通過在活動中所遇到的政治問題,并通過政治知識來解決問題,能夠最大程度地促進學生加深印象、弄懂原理,幫助學生體會到政治知識的實際應用條件和應用方向,并促進他們加強對政治學科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例如,在學習《公司的經營》和《財政與稅收》這兩個章節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公司和稅務部門,并讓他們在參觀、感受和部分模擬體驗中察覺到其中所體現的經濟學知識。并通過教師的指引,總結實行步驟,并從中歸納提取出政治知識,理解政治知識的妙趣。
2.2利用情境教學,培養學生政治生活化的意識
情境教學也是高中政治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課本上的一些知識看上去似乎離學生接觸到的實際情況有些遙遠,因為學生的生活基本局限于學校、家庭或是同學朋友之間,因此對于一些社會上的政治知識一時半會無法理解。這時,就需要教師去進行合理引導,并通過情景再現使其充分理解。
情境教學可以是完全真實的體會,可以是模擬情境進行感受,也可以是以觀察聽從為主的間接情境教學。在高中政治課堂上,模擬情境教學時兼顧條件性和實用性的重要教學策略。
例如,在進行《政治生活》這一模塊教學時,可以將班上的同學分成幾組,進行模擬居民委員會的工作,還可以將選舉與被選舉這一公民政治權利利用課堂模擬選舉大會來進行情境再現,以加強學生政治生活化的意識。
3結語
新時代、新課標教育體系環境下,教師不但要充分完善自己的教學能力,深入研究教學策略和方法,而且要不斷充實自我、學習優秀教育工作者的經驗,并勇于創新,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材施教,結合實際情況,充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培養新時代的全面發展的接班人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王世剛. 淺談高中政治課堂理性精神的培養——以《經濟生活》教學為例[J].天津教育,2020(6):126-127.
[2]謝娟. 基于讓學引思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改革探究[J].求知導刊,2020(8):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