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纖維藝術相對于傳統纖維藝術更加關注其審美性,已逐漸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門類而分立出來。它改變了千篇一律的空間環境,驚艷了我們的視覺,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提高了我們的品位。本文主要從現代纖維藝術的含義、現代纖維藝術的特點、現代纖維藝術的審美因素及現代纖維藝術的作用進行論述,表現現代纖維藝術在裝飾空間環境中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現代纖維藝術;審美性 ;審美因素;作用
一、現代纖維藝術的含義
什么是現代纖維藝術:現代纖維藝術是使用各種纖維材料,以傳統的編制技法為基礎,強化了傳統纖維藝術實用性與藝術性,具有與時俱進的時代性的藝術形式。
傳統的纖維藝術多以紡織品為主,具有一定的實用性。例如:御寒,保暖等。這是纖維藝術的開端。直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在洛桑形成了世界纖維藝術中心,意味著纖維藝術的發展走向成熟,成了一種獨立的現代藝術形式。
現代纖維藝術可分為平面纖維藝術及立體纖維藝術。平面纖維藝術主要以壁飾為主,屬于二維空間的平面和浮雕效果的壁掛或壁毯。也包含了用各種纖維材料制作出來的平面藝術品。立體纖維藝術品主要是以三維空間的具有立體造型的軟雕塑和融入整個建筑空間環境的裝置藝術為主。
二、現代纖維藝術的特點
現代纖維藝術所使用的材料十分豐富,包括具有傳統色彩的棉,毛,絲,麻等自然材料;也有化纖,皮革,紙片,塑料,金屬等現代材料。不同屬性、質地的材料結合運用,極大地豐富了現代纖維藝術的表現形式。
纖維材料具有良好的柔韌性與可塑性。經過藝術家的編織加工,它的形態可以有豐富的變化。它的表現形式主要包括傳統的平面織物和現代流行的立體織物以及用各種纖維材料來表達造型語言的作品等。
三、現代纖維藝術的審美因素
(一)色彩因素
現代纖維藝術的色彩已經成了一種獨立的語言被藝術家們使用。天然纖維材料的自然顏色得到人們深深的喜愛。如:麻,棉,毛等的本色在纖維藝術中的廣泛應用,反映了人們熱愛自然,珍視自然,尊重自然,回歸自然的心理特征。
纖維藝術家必須首先考慮纖維藝術本身色彩與空間環境色彩的統一,以便營造出整體空間的色彩美。因為現代纖維藝術的色彩還體現在自身色彩和周圍空間環境色彩兩方面關系的協調對比上。
(二)造型因素
平面形態的纖維藝術品大多是平面壁毯等以懸掛方式呈現。立體形態的纖維藝術品包括小型的陳設品及大型的建筑空間裝飾。纖維藝術在現代生活中,以其獨到的軟質肌理和厚度,及特有的可塑性和懸垂性,打破了傳統纖維藝術單一的壁面形態,產生了脫離墻面而走向空間的立體形態。
四、現代纖維藝術的作用
(一)現代纖維藝術的實用性
纖維藝術自從產生就具有實用功能。以地毯為例,地毯是平面藝術形態的纖維藝術品,它具有審美功能的同時又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1.保暖、調節功能:地毯織物大多由保溫性能良好的各種纖維織成,大面積地鋪墊地毯可以減少室內通過地面散失的熱量,使人感到溫暖舒適。
2.舒適功能:地面鋪墊地毯后,有豐滿、厚實、松軟的質地,所以在上面行走時會產生較好的回彈力,令人步履輕快,感覺舒適柔軟。同時在不同的建筑空間當中,纖維藝術通過對自身質感,色彩及造型的改變,營造出了更協調,美好的藝術空間環境。
(二)現代纖維藝術的審美性
現代纖維藝術以其特有的材質肌理與極富個性的表現魅力,構成了其他藝術無與倫比的審美特征。這種美的特征即由纖維藝術的材料、肌理、形態、色彩等要素在空間形成的完整性,經視覺傳達由人的審美心理感應來完成的。它們之間既有相對獨立的審美特色又是相互滲透、交融統一的審美整體。
(三)現代纖維藝術的空間性
運用現代纖維藝術的色彩、形態、造型、肌理與空間環境相調和,會使空間環境更加生動富有情趣。在現代建筑中纖維藝術具有或聚集或分散的視覺空間。而現代纖維藝術極為人性化的藝術語言充實著空間環境。它減少了現代建筑的冷漠給人們帶來的壓力。
幾乎所有的纖維藝術都離不開特定的照明,它不僅能使作品的色彩鮮艷,肌理飽滿、層次豐滿,而且能使作品形態結構產生偶然的視覺效果。很多公共環境中的纖維作品都有特定的燈光配置,因此燈光照明已經成為營造纖維藝術與環境空間整體美的一種有效的方法。燈光的色彩是根據室內色彩審美的需要而預先設計的。當人們面對這些纖維藝術時,并不只是對作品本身的體會,更多的是對纖維藝術品與空間環境共同營造出的氛圍的感受。
五、結語
現代纖維藝術是一種超越了實用性而具有自身藝術價值的藝術形式。現代纖維藝術之所以被人們普遍的喜愛,除了它本身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實用價值和藝術生命力外,還因為它裝飾于室內外的環境中,可營造一種既溫馨,又富有個性的藝術氛圍。使人們從鋼筋水泥的包圍環境中,感受到一點人情味。同時,也能使人們渴望回歸自然的心理愿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得以滿足。
參考文獻:
[1]徐百佳.纖維藝術設計與制作[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2.
[2]黑格爾.美學(第一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作者簡介:賈平,魯迅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