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沙
摘要: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基地,加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有著很重要的作用。音樂教育以其自身優勢有助于促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養成。
筆者通過分析學校音樂教育在促進學生核心價值觀養成中存在著:重視學科的專業性,忽視德育的培養;音樂活動創新性不夠;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解不夠深入等問題,并結合音樂教育的功能體現探索音樂教育與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育;核心價值觀;大學生
一、高校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要性
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高校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堅定廣大師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說:“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為新時期強國一代的當代大學生,擔負著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因此,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基地,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工作,使其真正成為國家發展的棟梁之材。
如今,當代大學生基本為90后,甚至是00后,他們思想開放,思維活躍,易于接受新鮮事物,但同時其辨識能力和意志力較弱,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具有必要性。除了傳統的思想政治課堂教育之外,新穎的、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教育方式也備受學生喜歡。而音樂以其獨特的優勢已經成為大學生群體生活中的一部分。音樂除了具有審美、娛樂價值之外,更具有一定的德育功能。音樂教育是一種傳授音樂知識,解讀音樂作品內涵從而來指導音樂實踐的一種教育方式。優秀的音樂作品,可以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切實增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實效性。
二、音樂教育在大學生核心價值培育中的優勢體現
核心價值觀,指的是在社會價值體系中起主導作用、支配作用的價值觀,是整個社會價值體系中最基礎、最核心的部分。而音樂是反映人類現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是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它既能陶冶情操,又具有審美、認知和道德價值。《樂記》曾講到,“德音之為樂”“樂者,德之華也”。因此,把音樂作為教育的載體,對于當代大學生道德的塑造具有鮮明的作用和價值。音樂教育作為一種活潑、充滿樂趣的藝術形式,在高職院校的教學開展中突顯著獨有的價值,豐富的音樂內容蘊含著正確的價值導向。音樂教育在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起到了積極重要的作用。優秀的紅色革命歌曲謳歌了中華民族愛國、勤勞、勇敢、自強、平等、獨立等優秀品質,學生通過音樂作品的熏陶,實現認知層面、觀念的改變,從而指導其實踐。音樂的德育功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倡的“自由、平等、和諧、民主、愛國”等內容相契合。
另外,通過音樂教育可以有選擇性、有目的性、有計劃性的對當代大學生灌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學生深刻了解國家“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目標;明確社會“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取向;遵守公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準則。
因此,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大學生文化素養,將高校音樂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有機結合促進大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三、音樂教育在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中存在的問題
以我校為例,筆者隨機抽取了三個年級6個班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同時與部分音樂教師進行了訪談交流。在調查中發現,學校通過音樂教育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高校突出音樂學科的專業性,忽略學生德育的培養
教師更多注重鋼琴、聲樂、舞蹈等專業本身,在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較少。課堂教育以專業性的內容為主,部分教師也在進行德育的培養,但是方法和形式比較單一。學生往往比較重視專業課的學習,降低了學生校內外活動的參與率。在學校組織的社團活動中,學生的參與度不是很高。積極參與校內外的實踐活動是提升學生自身素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一種途徑,也是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方法。
(二)高校音樂活動創新性不夠
新時代的大學生,思想開發,思維活躍,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活動不僅能夠很好的提升他們的精神生活,也能夠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但是目前很多音樂院校的音樂活動專業性比較強,校園文化活動形式比較單一,除了音樂演出、技能比賽、演講比賽、重要的節日會演等之外,沒有更多有新意的活動,往往忽視了音樂的德育功能和價值核心。
(三)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不深入
在調查中發現,很多音樂專業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不是很清楚,部分同學雖然能夠熟記其內容,但是缺乏理論與生活的聯系。在生活中,思想上仍然存在拜金主義等不良思想。學校積極組織音樂教學與思政教學的協作授課,但是學習的學生很少。
(四)音樂作品選擇單一,脫離學生生活
高校音樂教育,在作品內容的選擇上,偏向“正統”“高雅”“思想性強”“主體鮮明”,而深受大學生喜歡的流行音樂被拒之門外。但是,新一代的大學生都是在各種非主流音樂的氛圍中長大,易于接受此種音樂文化。因此,作品在內容上的選擇上應該將傳統與現代具有正能量的音樂形式融入音樂教學中,貼近學生生活,提高學生的認可度和接受度。
四、高校音樂教育與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有效途徑
(一)加入多元化的音樂教學內容
學校音樂教育在內容的選擇上應多元化,如,音樂類綜藝節目《中國好聲音》《中國新說唱》《經典詠流傳》中的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大學生喜愛的音樂作品都可以進入校園,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培養學生的道德感、責任感與正義感,進一步深化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同時,可以引導學生正確辨識低俗音樂,以免學生對相關觀念、價值認知產生錯誤的理解。
(二)傳唱地方紅色歌曲文化
筆者整理古城保定的紅色歌曲文化,如《地道戰》《紅保定》《五壯士之歌》《野火吹風斗古城》《雁翎隊》《小兵張嘎》《歌唱二小放牛郎》《八路軍拉大栓》等進行搜集整理,加入到學校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對地方傳統音樂文化的熱愛。校園中再現古城可歌可泣的抗戰歷史故事,弘揚主旋律,謳歌大團結,贊揚民族英雄,培養學生的民族主義情感和愛國主義情懷,對于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有著很深遠的意義。
(三)音樂回歸本真,以情化人
通過音樂教育提升學生感受音樂藝術之美的能力,進一步理解音樂賦予的思想內涵,從而達到藝術之美與思想性的統一,從而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知”與“行”的統一。將優秀的中西方音樂文化融入課堂,如中國歌劇《白毛女》、西方歌劇《茶花女》等,內容積極向上并表達了愛國的情感。學生可以了解其發展背景和創作來源,深刻把握旋律中的情感內涵,感受音樂之美,進而凈化人的心靈。
(四)靈活運用多媒體傳播媒介
依托新媒體(微信、在線課堂、QQ、職教云、騰訊會議、釘釘等),音樂社團,廣泛開展能夠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課下音樂教育活動,將課上的引導與課下的實踐相結合。學校組織紅歌賽、合唱比賽、校園歌手原創大賽,舉辦音樂類講座活動,組織高雅音樂進校園等一系列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挑戰自我的精神,提升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這正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提倡的理念相契合。
五、結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音樂教育有其自身強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來吸引大學生參與其中。通過音樂教學來促進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養成,把音樂教育作為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出發,搜集整理優秀音樂作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功能與感染力,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繼續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有選擇性地將非主流音樂、民族音樂融入學生的第二課堂,傳統與現代有機結合,豐富音樂教學內容,切實增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黃坤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N].人民日報,2017-11-17.
[2]李佳裔,李蕊.深刻領會核心價值觀的統一性[N].人民日報,2016-03-05.
[3]葉琳.以文化人: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路徑[A].中共沈陽市委、沈陽市人民政府、亞太材料科學院.第十五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經管社科)[C].中共沈陽市委、沈陽市人民政府、亞太材料科學院:沈陽市科學技術協會,2018:4.
[4]富宏.高職音樂教育探索[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7.
[5]呂開東.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M].中央編譯出版社北京圖書發行部,2019.
[6]唐珊.大學生音樂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綜合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4.
[7]譚焱.論紅歌對當代大學生自我教育的功能[D].中南大學,2013.
[8]胡從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中國紅歌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6.
[9]劉冬梅.高校音樂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J].高教學刊,2018(20):157-159.
[10]肖娜.音樂教育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J].智庫時代,2019(31):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