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青 白艷玲 高邵廣
摘要:傳統文化對于國家的發展和強盛具有重要作用,文化傳承是教育的重要部分。分析高職院校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現狀,揭示在高職教學改革中加強對學生傳統文化教育意義重大, 提出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 中國傳統文化 教育 人文素質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8—0023—02
在綿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出光輝燦爛的精神文明,對全世界具有深遠影響。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相融合,能夠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與人文素質,使高職院校畢業生成為有思想、有技能、有追求的可持續性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這是解決我國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瓶頸的有效途徑。
一、高職院校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現狀
我國高職院校近年來發展迅速,主要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因此,學校往往會更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保證未來就業率。但是,高職院校的學生年齡較小,人文素養偏低是普遍現象,而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是高職學生提升人文素養的最佳途徑。由于大多數高職院校這方面的課程設置相對較少,導致學生的技能和素質不能平衡發展,對學生未來擇業和就業造成了一定的限制,使學生作為一個勞動者,很難在工作崗位上取得更高成就。
二、加強對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重大
近年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號召當代大學生共同學習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中華民族的復興“離不開青年,離不開人才”。“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樹人,為黨、為國家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大學校園義不容辭的責任。”高職院校學生處于最具有創造性的年齡,他們在中學學習了傳統文化知識,有一定的基礎,因此更容易理解和吸收傳統文化的精華,對今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有益處。
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學生會面臨多方面的競爭和壓力,很多人不可能終生從事一種職業、一個崗位,這就需要人才具有就業的彈性和廣泛性,能夠不斷學習和進步,而這些都依賴學生的人文素養。傳統文化中剛健有為、奮發圖強的民族精神,對當代大學生有指導意義。職業教育只有將學生職業能力、個性發展與人格完善相統一,才能夠培養出真正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三、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1.構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傳統文化教育在高職教育中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資源,實現“用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創新型人才”。要建立保障制度,形成由基礎課程和拓展課程組成的課程體系。由于高職院校一般是三年制,其中有一年時間為實習期,作為公共基礎不能占用太多課時。因此,可以考慮設置一門必修課,如《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另外可以設置一到兩門選修課,能夠促進學生對于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拓展課程形式應該更加多樣化,通過耳濡目染的方式規范高職學生的舉止言行、價值觀念、精神世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讓高職學生在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過程中,提升愛國熱情、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2.營造民族文化氛圍,結合社會實踐活動
在校園營造民族文化氛圍,以傳統文化精神規范學生的行為舉止、價值觀念。例如:講好職教故事,爭做傳承弘揚中華文化大使;構建承載文化理念的校園景觀、教學樓內懸掛體現中華神韻和學校特色的宣傳畫等,讓環境熏陶學生,使其自覺接受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開展有針對性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從傳統文化中領悟人生的道理,提升自身人文素質。其形式可以是大學生藝術節、社團活動、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等,使課堂教學行為與社會實踐行為相輔相成,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印入學生的頭腦中,也能體現在學生的實際行動上。讓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效果達到知行合一。
3.加強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建設
高職院校要大力培養具有扎實專業技能、深厚文化底蘊、寬廣國際視野和強烈創新意識的優秀教師,使中國傳統文化在每位教師共同努力下得以傳承和創新。一方面,高職院校要聘請注重個人品格修養和具備高水平傳統文化知識素養的教師;另一方面,鼓勵本校教師去更高學府深造,提高自身水平,結合一系列的制度保障和激勵政策,加強對本校教師的培養。通過這兩方面保證學校擁有一批文化底蘊深厚的師資隊伍。
4.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與時俱進
高職院校想要提升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就必須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索、參與一些民俗活動,從而激發他們對于人文歷史的興趣,讓他們愿意去探究中國傳統文化,增強他們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提升大學生的傳承意識。習近平總書記說:“要處理好繼承和創新性發展的關系,重點做好創新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高職院校要把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與時代精神結合起來,不斷地鞭策學生扎實學業,提升自己。
高職教育最終目標是為企業提供應用型人才,學生們最終都會走向社會,進入企業。中國傳統文化在新時代條件下與時俱進,已經與很多知名企業的企業文化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企業精神。高職院校可以在授課和實踐的過程中對比傳統文化與現代企業文化,讓學生通過這些了解企業文化的由來、了解新時期經濟大環境,進而了解傳統文化在當今社會的影響力,領悟傳統文化精髓,為將來能夠贏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做好準備。
四、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高職教育工作面臨著許多新問題和新挑戰。在高職院校教學改革中融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個長期工程。高職院校要建立科學的課程體系,合理安排學時,擁有高素質的師資隊伍,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真正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教育,培養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實現學生全面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平.高等職業教育吸取中國傳統文化現實意義分析[J].中國報業,2016(24):85—86.
[2]常海洋.從傳統文化看中國職業教育面臨的困境[J].當代繼續教育,2014,32(4):74—77+81.
[3]李宗桂.試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J].學術研究,2013(11).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