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詩薇
摘要:十九大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重點強調了優秀傳統文化對一個民族的重要性。文化自信對國家文化發展的作用,要求我們時時刻刻堅持文化自信,傳承并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此,作為當代青年,我們要深入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及其重要性,明確如何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下文化發展現狀結合起來,了解傳統文化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具體體現和二者的關系。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古代傳統思想 文化自信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8—0228—02
在十九大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文化繼承和文化發展的方針,重點就在于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昌盛。優秀傳統文化對當下社會的作用尤為突顯,如何更好地繼承優秀傳統文化是不可回避的問題。從這里延伸出來的本質問題就是關于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的必要性,這也是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文化重要作用的原因。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斷發展、立足于世界并區別于其他國家、具有自身特點的基礎,也是文化不斷發展的動力,堅持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要求就是國民要對本民族文化有著文化自信。樹立并堅定文化自信,極其重要的一點就是正確認識傳統文化對現實社會的作用,辨別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繼承和發展優秀文化,讓其在一定程度上發揮出最大的、積極的、正面的作用;剔除傳統文化中不符合主流價值觀的糟粕,避免其對現實社會產生負面影響。
中國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其內容博大精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借鑒吸收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發展史的優秀文化,結合當下的實際情況而得出來的。中國傳統文化種類多,范圍廣,滲透在人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對于國家來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古代政治思想有著相當多的相通之處,息息相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與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中的各家思想有著相似共通之處。“百家爭鳴”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作用。春秋時期,各思想家都會針對自己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情況和文化水平,結合自己的思想,提出一系列的治國理政思想,涌現的各個思想流派,典型的有儒家、墨家、法家等。這些政治思想都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并且這些思想在經歷幾千年的時間沉淀、外來文化和新思想產生發展的沖擊后,依舊對當今政治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對現實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例如,儒家的“仁愛”思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友善”,在本質上有著相通之處。墨家思想中的“節用”,體現的勤儉節約精神在核心價值觀中的體現就是富強的本質需求。同樣是墨家思想,其思想中的“兼愛”體現了核心價值觀中的平等。對于傳統文化,我們要繼承優秀的部分,并對其進行創新發展,借鑒其有意義的部分,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注入活力。
繼承并發展傳統文化,加快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十九大報告指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領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于當代中國現實,結合時代條件,發展符合世界、符合中華文化發展的、未來的、符合本民族的社會主義文化。為了達成這個目標,針對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現狀,不管是國家還是國民個人,都要響應這一號召,為樹立文化自信,傳承發展傳統文化而努力。
第一,要堅持文化發展,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要求,堅持主體意識形態。將馬克思主義思想深入到每個國民的心中,為文化建設發展提供強大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基礎,使當下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要求深入人心。這樣一來,就會為文化發展提供一個正確的方向和指引,也會在繼承發展傳統文化中,結合時代精神,形成符合時代、符合馬克思主義的中華文化。
第二,要加強國民的思想道德建設,重點包括對國民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愛國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力,正確的愛國主義是樹立文化自信的根本。對于大學生來說,在文化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只有正確認傳統文化的作用,才能從情感上形成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對于國民,亦是如此,只有忠誠、熱愛自己的國家,才會對本民族的文化有著高度的自信與認同感;只有這樣,人民才會對傳統文化產生積極的傳承創新感。因此,不斷提高國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對樹立文化自信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三,高度重視文化的綜合發展。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文化多種多樣,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要從多方面入手,使文化發展水平符合人民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當下全球化高速發展的時代,各國、各民族之間的交流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文化交流已然成為一種趨勢。要想在文化發展上取得更好的成績,不能僅局限于發展本民族的文化,還要積極地與外來文化交流。對外來文化中的優秀文化,我們要做到兼收并蓄,博采眾長,積極與本國實際情況相結合,更好地促進本國文化的發展;同時,也要擦亮雙眼,提高對文化的辨別能力,對外來文化中的糟粕,要堅決抵制,絕不給其可乘之機。這樣,既能不斷拓展文化領域,又能保證文化質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提高中國在世界上的軟實力,做好文化的“名片”。
綜上所述,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的要求,積極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是時代的要求,每個人都要將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作為當代青年、大學生,我們更要充分了解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樹立一種文化自信,并將這種自信體現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在接人待物的過程中,將文化自信傳播給身邊的每一個人,履行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從每個人做起。從根本上說,要充分相信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文化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的指導下,在將優秀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結合的過程中,快速發展。也在繼承創新傳統文化的過程中,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光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研究[N].人民日報,2017-01-01.
[2]陳赟.儒家思想與中國之道[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6:11.
[3]徐希燕.墨學研究——墨子學說的現代詮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2.
責任編輯: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