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惠
【內容摘要】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動下,初中語文教學不再單純注重教授學生知識,更加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育。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古詩詞的學習恰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古詩詞中包括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學習認識我國的大好山河,能夠讓學生細化誦讀;古詩詞往往都蘊含深刻的含義,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夠得到發展;古詩詞中同樣還涵蓋了深刻的哲學道理,因此能夠讓學生加強人生感悟。在初中古詩詞課堂教學當中,充分利用傳統文化資源,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 古詩詞 課堂教學 傳統文化
我國的古代詩詞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注重學生文學素養的培育,所以要加強古詩詞教學中傳統文化資源的利用,在日常中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這樣既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他們的文學素養,還能將我國中華傳統文化更好的繼承和發揚。
一、認識祖國壯美山河,學會細化誦讀
在我國古代文人騷客的筆下,祖國的壯美山河、亭臺樓閣以及大漠廟宇都被賦予了豐富的情感,他們筆下的詩句有的融合了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有的融入了自己的所思所想,這樣就為我國的大好河山增添了神韻和魅力。通過學習杜甫筆下的《望岳》,這篇古詩詞雖然從頭到尾都沒有寫一個“望”字,但是卻讓我們看到了泰山的雄偉磅礴,通過“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抒發出詩人的雄心壯志;學習白居易的《錢塘湖出行》,在“早鶯”和“新燕”的帶領下,我們看到了早春時期西湖的美麗景色,表現出詩人對生機盎然的春天的贊美之情。初中語文中描寫中國偉大山河的詩詞有很多,學習古代詩詞,我們不僅能夠被作者當時的情感所感染,同時在現實生活中,當學生游玩到此地時,也會生出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增加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這就恰恰說明了誦讀詩詞的重要性。誦讀古詩詞是學好古詩詞的基本,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生和老師大多都更加注重背誦詩詞,而忽視了朗讀古詩詞,同時受到課堂時間的限制,學生也沒有將較多時間和較大精力投入到古詩詞的朗讀當中。我們應該注意到單純的古詩詞背誦并不能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古詩詞中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和內涵,因此我們要注重古詩詞的朗讀。要在朗讀古詩詞的過程當中,領略到祖國的大美河山。我國幅員遼闊,有些人終其一生也不能一一涉足,所以我們需要加強古詩文的朗讀,在古代文人騷客的筆下,領略祖國山河的秀美,達到心靈上的滿足。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誦讀古詩詞,教師要善于放開課堂,讓學生能夠對古詩文進行初步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適當的講解,讓學生學會自讀并展開充分的聯想,領悟其中的深刻內涵。
二、通過古詩文學習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古詩詞中的意象代表了一首詩的靈魂,經過歷代詩人的不斷推敲和繼承,已經形成了我國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在中國文學上有重要影響。學習《水調歌頭》,通過詩人筆下月亮的陰晴圓缺,帶領我們感悟人生的悲歡離合。其中以“月”作為意象,抒發作者人生感悟;古代詩詞很多以“酒”為意象抒發情感的,例如“舉杯消愁愁更愁”、“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等,這些詩詞都用“酒”來抒發自己的憂愁。通過學習古詩詞中的意象,能夠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同時想象力會更加豐富。
初中語文教師要善于運用意象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首先,教師要讓學生理解什么是意象,意象并不是一個抽象的東西,它是切實存在的一種事物,可以通過語言來進行描述。例如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中,將“梅”作為整首詩的意象,通過寫懸崖上獨自開放的梅花,來表達對梅花威武不屈精神的贊美,同時也暗示著人們應該學習梅花的這種高尚的精神。在采用意象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要善于設置與詩詞相關的問題,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當學生的意象詞語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教師還應該采用適合的方法,將這些意象進行整理和規劃,根據所表達的不同含義進行分類、合并,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找出同一個意象,不同含義的詩句,讓學生通過對比加深對意象的理解。
三、通過古詩詞的哲理,感悟人生
“一寸光陰一寸金”教會我們珍惜時間;“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教育我們要在年少的時候多努力,這樣的詩句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有深刻的影響。在初中語文古詩詞中,有很多具有哲學的句子,例如《龜雖壽》中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表達詩人雖然年紀大了,但是雄心壯志依舊的情懷。
有些古詩詞中的哲學道理,會通過議論句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時候學生聯系詩詞的題目就能夠大致讀懂,但是有一些哲學道理是比較含蓄的,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品析古詩詞中的特別詞語,有些哲學道理是蘊含在景物當中的,也有些哲學道理也是蘊含于詩人所描述的事件當中,因此學會品析詩詞和句子,才能夠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把握詩詞所要闡述的哲理。其次,教師還要讓學生學會感悟,古詩詞中很多都表現了詩人的親身經歷,因此學生要學會通過聯想和推理,感悟古詩詞當中所蘊含的深刻意義。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古詩詞當中蘊含了豐富的文化資源,其中有民俗風情、傳統節日等,教師要善于運用初中古詩詞當中的傳統文化資源,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適合的教學方法,將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傳承并發揚出去。
【參考文獻】
[1]夏珍華.審美視野下的初中古詩詞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12):46-48.
[2]張慧婷.中華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的有效融合[J].當代教研論叢,2017(7):25-26.
[3]沈光國.關于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的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6(14):49-50.
[4]馬麗麗.探討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J].學周刊,2016(10):138-139.
(作者單位:北京市第二中學通州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