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媛 呂相宜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對高職教育有了高度的重視,高職教育不僅是對專業技術人才進行培養,而且還注重對學生思政進行教育,使學生具有職業道德與職業情操,在此基礎上,提高實踐教學的實效性,把高職教育的現狀與學生的學習現狀進行了綜合性的分析,對教學的理念、教學模式進行了優化與創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為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關鍵詞:高職院校 思政實踐教學 學生主體
在現代化的發展中,傳統式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與發展的需求,反而會對學生產生了一種束縛,也給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帶來巨大的壓力,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與發展。以傳統式的理念進行教學,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思想會受到教師的影響,失去了自主分辨的能力,思政課堂的整體教學效果都不佳。對此,無論是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還是對教學實踐的拓展上,突出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使學生的特長能夠全面地發揮,為學生的未來發展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一、制定合理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高職學校的學生來說,學生的主體性主要表現在積極性、自主性與創造性的方面,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在高職院校的教育中,開展思想政治教學活動,能夠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合理地制定,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實踐教學中。但是,在思政課的實踐教學中,整體的教學質量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大多數學生在自我思想的認知上存在著誤解,會認為學習技術最重要,對思想政治的學習只是抱著學習的態度,在自己的學習規劃中,也就成了“副科”,甚至認為學與不學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反而會對技術學習產生影響,還占用了大量的時間,學生有這樣的思想是錯誤的,需要教師能夠及時地發現學生錯誤的意識,對教學內容合理地選擇、教學理念的優化,采取新穎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自主地參與到思想政治的學習中。例如:在對毛澤東思想概論進行教學時,由于基礎知識理論的枯燥,再加上年代感的差異,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教師需要定期地開展參觀活動,對一些歷史的紅色遺跡進行講解,讓學生親身體驗,學習歷史人物的精神,參觀結束后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借鑒課外書,對歷史的發展足跡進行查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建構學生的學習動機
構建學生學習動機,能夠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促進的作用,只有學生產生了學習的動力,才能積極自主地對思政課進行學習。有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自我理解能力比較差,總是無法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逐漸地產生了自卑感與挫敗感,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給予其學習信心,讓學生能夠有學習的欲望,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成就感,逐漸地轉變學生的思想。教師可以定期地開展演講比賽與辯論比賽,通過比賽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表現力,讓學生能夠根據給出的具體內容,對其進行查閱,提升了學生的自主能力,拓展了學生思維,重點是對學生的表達能力進行了培養。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所選擇的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學生關心的一些熱點話題為主,使學生都能對自己的想法積極表達,在爭辯的過程中,學生會表現得比較高亢,如果遇到了面紅耳赤的情況,需要教師正確地進行引導,緩解爭辯的局勢與氛圍。除此之外,能夠根據學生的個人情感,開展體驗活動,例如: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道德品質,可以把課堂拓展到實踐中,組織學生走進孤兒院、敬老院中,通過與孩童玩耍、老人交流,使學生的情感升華,親身體驗,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質,由個人的表現,得到了他人的贊許,使學生領悟到了學習思政課的作用與價值。
三、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
高職教育不僅是對學生技能的培養,而且還要對學生道德品質、個人思想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學生成為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學生在高職學校中學習了三年,為了能夠使學生融入社會的發展中,首先,教師要在實踐教學中對一些名人案例講解,讓學生提前地了解到職業目標的重要性,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馬云,讓學生能夠對自身的未來發展制定目標,教師為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實踐工作崗位中,提前感受職業崗位的要求,只有學生自己親身體驗,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為自己的未來做好規劃。其次,明確了學生的職業規劃后,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專業技能、理論知識、綜合素養等進行全面地訓練與培養,加強對思政課的開展,定期地開展職業道德活動,讓學生自愿參與到服務活動中,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拓寬了視野,體會到社會的責任感,市場競爭的緊張感。最后,活動結束后,讓學生對參與的整個過程進行總結,不僅是學生的總結,更是學生的心得體會。一方面,對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行了激發,使學生的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全面提升;另一方面,正確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遇到問題時能夠獨立思考。與此同時,采取這種教學方法,還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培養出了更多的高技能、高素質的專業型人才。
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主要是讓學生在學習方面更加積極、主動,通過自我的想象力,結合動手能力加強技能,在現代化經濟的發展中,高職院校大多數學生的創新意識比較低,主要是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的不扎實,知識的儲備量少,也有極少數的學生,在創新能力上比較優越,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日常的生活中,都喜歡自己琢磨與研究,那么教師在實踐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心理,對學生的思想正確疏導,使學生的思維積極地拓展。例如:在網絡道德的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對教習課件進行設計,針對網絡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教學,讓學生對網絡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并且給出科學合理的解決策略,減少了網絡的使用危害。當然,對思政課的實踐教學,并不是為了讓學生進行智慧上的創造與發明,主要還是能夠在教學中提出問題,讓學生對問題進行自主分析與解決,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從而進一步對其培養,也讓學生學會對問題多角度、全方面地思考。與此同時,通過實踐教學,對經驗進行積累與總結,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及時地彌補,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豐富自身的專業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此基礎下,對實踐的活動內容及過程合理地設計,以學生的興趣點為主,使學生能夠積極自主地參與到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在思想意識上,能夠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對學生的思想觀念不能否定,而是進行積極正確地引導,通過實踐對理論知識的合理求證,一方面,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了思政課學習的重要內容,教師也能夠對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地了解與掌握,對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等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具有針對性地制定明確的職業規劃;另一方面,還要提高學生的自主性,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日常中都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中,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遵循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原則,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教學方案,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對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創新,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發展,促進思政教育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提升整體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趙國艮,艾敏.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方法及實踐教學情況實證研究[J/OL].品牌研究,2018(S2):247—249[2019-04-30].
[2]彭楊.情境教學法——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新嘗試[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06):114—115.
[3]易永紅.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探討研究[J].才智,2015(24):69.
[4]何海.學生為主體的思政課實踐性教學研究——評《思政課學生主體實踐性教學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5(12):73—74.
[5]王芳.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中的學生主體性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05):82—85.
[6]任茵.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4,35(10):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