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磊 陸艷華
摘要:古語有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是與學校教育互為補充的重要教育途徑,而不是學校教育的簡單重復或繼續。數字化背景下學校教育如何攜手家庭教育,創建更加符合教育規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長規律、更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育人方式。本文從理念引領,家校共育數字化對促進學生成長研究提出了筆者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數字化;小學教學;家校聯動
通過近一段時間的線上教學,家庭教育重要性越發得到體現。在正常的課堂上,教師與孩子面對面交流,通過溝通來解決各種問題。如今的線上教學,學生脫離了教師的視線,那些平時沒有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為了逃避上課,在家長面前各種敷衍,甚至還有人要家長哄著才肯上網課。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也說明對家長進行的家校共育理念和重要性滲透不夠,學生的綜合素質只有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才會得到更好發展。
隨著現代數字化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促進了教育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為培養充滿活力、富有效率、開放科學的人才提供了便捷的條件。數字化背景下學校教育如何攜手家庭教育,創建更加符合教育規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長規律、更能促進人全面發展的育人方式,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理念引領,上情下達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移動通訊設備的發達,使得家長和學校的聯系比以前更加頻繁。筆者認為,在互聯網數字化背景下,就學校層面而言,學校應在微信公眾號有計劃、有目的地向家長傳達科學的教育理念以及國家的教育政策,法律法規,使國家的育人目標和教育理念在第一時間落實到每個家庭;每個科任教師應根據自己所帶班級的學段,利用班級群細化教育方法和措施,指導和引領家長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進行家庭教育,使他們科學育兒。
2各司其職,協同共進
當前,素質教育存在一個無法擺脫的困惑——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重智輕德、重分數輕能力的現象十分突出,老師和家長的注意力都在考試分數上,家庭教育成了學校課堂教學的延伸,學校和家庭兩個各不相同的教育環境沒有很好地發揮出各自的優勢。筆者認為,就學校生活而言,應著眼于知識的規范性和育人的全面性,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數字化帶來的便利。“因時而進”,把單科知識的科學規范和時代前沿相融,既有繼承又有創新;“因勢而新”,借用多門學科的融合,拓展學生思維,指導學生嘗試新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就家庭教育而言,應著眼于發揮家庭生活的優勢和育人的獨特性,應充分利用互聯網的便利,“因地制宜”通過有計劃的家庭實踐活動,“培養”孩子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孩子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因人制宜”,結合孩子個性特點,量體裁衣,和學校教育協手共進,利用網絡資源,探索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使其張揚個性,發展自我,成長為最好的自己,從而享受發揮自己的優勢所獲得的幸福感。
3規范引領,提升素養
有位美國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雙生子爬梯試驗:讓一對同卵雙胞胎練習爬樓梯。其中一個為實驗對象(代號為T)在他出生后的第46周開始練習,每天練習10分鐘。另外一個(代號為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開始接受同樣的訓練。兩個孩子都練習到他們滿54周的時候,T練了8周,C只練了2周。但是,實驗結果出人意料——只練了兩周的C其爬樓梯的水平比練了8周的T好——C在10秒鐘內爬上那特制的五級樓梯的最高層,T則需要20秒鐘才能完成。這個實驗給我們的啟示是: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實際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違背孩子發展的自然規律,不要違背孩子發展的內在“時間表”人為地通過訓練加速孩子的發展。針對現階段中小學非常突出的家長焦慮盲從情況,筆者認為,學校應抽出部分教師,以年級為單位,通過網絡數字化平臺,一方面疏導家長的心理焦慮,另一方面指導家長提升信息素養,使他們能在海量的網絡信息中,選取規范的網絡平臺,利用網絡數字化共享資源既提高自己的育兒能力和水平,又能為生長在網絡時代的子女樹立良好的榜樣。
4靈活互動,關注特殊
一般來說,對中小學生的教育教師都是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對他們的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但在生活中往往會出現一些我們無法預料的事情,這些事情往往對孩子的影響更大,如何利用這些契機對學生進行教育,也顯得尤為重要。比如,碰到父母離婚的家庭變故,很多孩子會出現非常明顯的心理困惑,甚至產生輕生思想。
總之,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兩個最重要的方面。在互聯網數字化時代,信息技術的發達使得家校聯動教育變得更為快速、方便,學校教育既要在理念上引領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能夠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把培養人作為核心問題,還要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與家庭教育攜手前行,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左膀右臂。
參考文獻
[1]黃慶華.淺析家校聯動的共育策略[J].新課程中小學(下),2017(4):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