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
摘要:對于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而言,其本身在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相關授課教師應該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進行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的改革。閱讀作為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一個重點,所以教師應該轉變課堂閱讀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通過短暫的課堂學習能夠真正的愛上閱讀,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汲取知識、感受樂趣。基于此,筆者本文將從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出發分析,提出相關策略,以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閱讀習慣
1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必要性
閱讀教學不僅是新課標要求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還是學生通過小學階段語文課程的學習所必須掌握的能力之一。閱讀能力具備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尤其是在小學這個教育啟蒙階段,教師要重視養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能夠在小學階段就能夠通過閱讀課內外讀物擴展自身的知識儲備,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以促進學生綜合全面發展。因此,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是非常必要的,所以這就要求低年級階段的語文授課教師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轉變課堂教學方法,將各種新的教學方法應用到實際教學過程中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借助新的教學方法在班級內構建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從而幫助班級同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循序漸進,逐步激發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
低年級學生年齡普遍尚幼,自身心智尚不成熟,所以很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干擾、吸引,所以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不能急于求成,一味的追求目標的達成而不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是非常錯誤的。因此,教師首先要對班級學生的性格狀況和學習基礎進行一個摸底了解,只有在全面掌握了班級學生自身的情況之后,才能夠在課堂教學時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考慮,適時的轉變課堂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于閱讀課程的學習興趣。基于此,教師可以為學生選取一些即淺顯易懂又發人深省的文章和書籍進行課堂閱讀的開展,這就解決了低年級階段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所面臨的一大難題即學生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于一個點上這個問題,循序漸進,從而逐步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3適當獎勵,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
興趣是養成一個良好習慣的第一步,在學生對閱讀產生了足夠的興趣之后,教師可以基于此進行閱讀技巧的教學,在這樣的一個基礎上進行技巧教學能夠保證學生有著充足的學習積極性,確保學生在學習相關技巧時是主動的而不是伯婆的,這樣的話就會徹底避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個大的弊端即學生被動的接受學習從而極大的降低了課堂教學質量,最終出現事倍功半的結果。
3.1班評比
在進行閱讀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課后任務讓學生完成,如教師可以先把班級同學分成四人一組,為每一個小組制定一個主題,如第一小組是春天,第二小組是大海等等,每一天讓一個小組在課后進行故事的構思,然后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讓一個小組的每一個成員進行故事的講述,然后讓其他小組進行投票選擇,選出該小組故事講得最好的同學,然后教師對該同學進行獎勵,如為該同學獎勵兩顆小星星,同小組的其他同學也要沒人獎勵一顆小星星,確保學生能夠向表現更好的同學學習,從而在班級內形成一個良好的閉環,在班級上慢慢的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從而讓學生在這樣的一個競爭中不斷的認識到自身的差距,發憤圖強,更高質量的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
3.2定期評比
一周每班可能只有四個小組能夠進行故事的講述,所以教師可以在班級上開展定期評比,如每兩周進行一次半程評比,一般通過四周時間班級上的每一個小組每一個同學都能夠有機會進行故事的講述。所以在每半程評比時,教師要組織班級上另一半學生進行投票,選出一個半程冠軍,半程冠軍的話就可以獲得三個小星星的獎勵,每個月即四周選出一個月冠軍,月冠軍一次性可獲得五個小星星,在一個學期末,教師可以組織半程冠軍和月冠軍進行一次學期冠軍的爭奪。通過這樣一個定期評比的開展能夠提高學生的課文朗讀能力,同時學生在課后進行故事構思時通常會尋求家長的幫助,然后教師可以時常與學生家長進行聯系溝通,能夠更加清楚學生自身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這對今后閱讀課程的開展有著很大的幫助作用,最后,筆者想說的是這種競爭形式活動的開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爭強好勝的天性,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謹言慎行,對學生的出格行為進行及時約束,避免學生出現惡性競爭的局面,幫助學生在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同時提高學生自身的思想素質,從而促進學生綜合全面發展。
4結語
綜合上述分析,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需要教師下足功夫,不能急于求成,選取適合班級學生的教學方法進行知識的學習,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莉穎.低年級小學語文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J].課外語文,2019,000(011):117-118.
[2]楊梅枝.整合教材,開放閱讀——小學語文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初探[J].發現,2018,000(0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