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敏
摘要: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教育部門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小學數學興趣化課堂,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本文主要闡述了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了構建小學數學興趣化課堂的可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興趣化課堂;問題;可實施策略
在小學生的認知觀念里,數學是一門相對枯燥、復雜且抽象的學科,學生面對數學問題經常會產生排斥心理和厭學情緒。這種心理是非常不利于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因此,數學老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構建小學數學興趣化課堂。
1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中,數學老師可以完全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除此之外,數學老師將數學成績作為評判學生數學水平的唯一標準,無論是教學目標、教學任務還是課后作業,均圍繞數學考試開展,循規蹈矩、按部就班地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會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但這種呆板的教學模式無疑會消耗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不利于激發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符合素質教育的核心要求,也不利于學生健康、可持續并且長久地發展。2構建小學數學興趣化課堂的可實施策略
2.1創設教學情境
眾所周知,數學知識不單一的數字、運算符合的疊加,而是與人們所處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人們所面對的每一個情境都有可能會蘊藏著深刻的數學內涵。因此,為了提升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數學老師可以在進行教學時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四則混合運算》一課時,數學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軟件創設一個超市購物的情境,用動畫的形式展示出琳瑯滿目的零食,并且表明價格,例如薯片10元,辣條2元,酸奶4元,餅干8元,學生可以隨意選購自己喜歡的零食,并且計算出自己所需交付的費用,以及找回的錢數。數學老師通過抓住學生喜愛零食這一特征,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從而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讓學生可以感知到數學與自己的生活存在著緊密相關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2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
筆者認為,傳統的教學模式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無論是教學目標、教學任務還是布置的作業,都是圍繞考試展開,筆者通過走訪調查研究發現,大部分的小學生學習的目的是“考試考一個好成績”,不可否認,考試成績在一定程度上會反映出學生的數學水平,但在素質教育的核心要求之下,數學老師還應該充分挖掘學生的綜合潛能,讓學生不僅可以利用數學知識解決試卷問題,更能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因此,數學老師可以通過開展生活化教學模式,將生活融入數學課堂,也讓數學知識走進學生生活環境,豐富課堂內容和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2.3設置教學游戲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經歷尚淺,性格頑劣好動,數學老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和性格特征,改變傳統的按部就班的教學模式,將小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活動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十以內的加減法算》時,數學老師可以創設一個“抱一抱”的小游戲,數學老師邀請10學生,并且給每一位學生貼上1~10十數字的標簽,當老師喊出一個數字,幾個同學可以相互抱在一起,通過加減法的運算符號,得到老師喊出的數字。通過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融入數學游戲,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擺脫了傳統的枯燥的教學氛圍,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在數學知識中獲得快樂,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和主動性,提升了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2.4組織課外拓展實踐活動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中,數學老師只是在教室中進行數學內容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免會產生沉悶、乏味的感覺,導致學生會對數學學習產生厭倦情緒,為了調和學生的學習情緒,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環境,數學老師可以將學生帶出教室,走向自然環境,積極開展課外拓展實踐活動。通過課外拓展實踐活動教學,可以豐富教學形式,增加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有利于小學數學興趣化課堂的構建。
3結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無法產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數學老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設置教學游戲、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以及組織課外拓展實踐活動等措施來構建小學數學興趣化課堂,著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為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錢紅怡.小學數學興趣化課堂的構建策略思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05):49.
[2]劉金萍.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J].新課程研究,2020(10):105-106.
[3]黃偉良.小學數學課堂實施生活化策略的探討[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