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英
摘 要:近幾年,信息技術不斷被應用在各個行業,在外科護理教學中,信息技術不僅推動著外科護理學的教育改革,還體現著新時期外科護理教學發展的趨勢。因此,本文基于信息化平臺在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意義,對基于信息化平臺的外科護理教學改革措施進行簡單分析,進而提高外科護理教學質量,為我國醫學教育事業做貢獻。
關鍵詞:信息化平臺;外科護理學;教學改革
引言
信息化平臺基于計算機網絡技術、信息技術,在外科護理教學中幫助教師豐富教學環節,保障教學質量。在外科護理教學過程中,信息化平臺中微課、慕課等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讓學生學習臨床醫學時,更為便捷、直觀地掌握護理知識,獲取學習資源。因此,本文對信息化平臺下的外科護理教學改革研究,對促進外科護理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重大意義。
一、信息化平臺在外科護理教學的應用意義
在外科護理教學中,學生主要缺乏的是對所需知識的全面掌握,以及臨床醫學的具體實踐。信息化平臺在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可以通過自身直觀、便捷以及平臺內部的海量信息數據,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醫學知識、臨床實踐資料。此外,教師可以通過信息化平臺,對外科護理教學進行改革與創新,以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可以通過靈活的信息技術,豐富教學手段,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二、基于信息化平臺的外科護理教學改革措施
(一)重視提高教師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
基于信息化平臺的外科護理教學改革,是外科護理學教師面臨的新挑戰。為保障信息化平臺的應用效果,應不斷提高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將信息技術帶入課堂,進而實現外科護理的信息化教學。對此,教師應該對計算機、互聯網信息技術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并學會將信息化平臺內的醫學資源融入教學中。具體來說,第一,外科護理學教師在學習信息技術時,應不斷練習視頻剪輯、視頻拍攝以及Office這類信息軟件的操作,直至可以全面掌握此類軟件的操作技巧。第二,學校應定期培訓教師學習網頁制作以及3Dmax等技術,為信息化外科護理教學的開展做好準備。第三,學校應重視教師的網絡課程設計,以及多媒體制作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總之,教師對信息化技術的熟練掌握,是推動外科護理教學信息化改革的重要途徑[1]。
(二)推進信息技術和教學資源的有效融合
在外科護理教學的信息化改革中,信息技術和教學資源的有效融合,是保障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基于此,首先,教師應對外科護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以及課程安排進行分析,從而使教學內容模塊化,為信息化教學的有序開展奠定基礎。其次,應積極建立外科護理信息資源庫,進而用新穎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學習提供參考。最后,教師應將信息技術內容,融入教學過程中,如將3D動畫以及情境動畫安插進行教學課件中。同時教師可以錄制教學視頻,并將其傳送至信息平臺內,以便于學生隨時查找與學習。
在外科護理學信息化平臺中,第一,學生可以通過計算機所提供的“虛擬病例”,學習相關外科護理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及應用能力。第二,基于信息化平臺的智能化中控系統,可以通過監護儀、呼吸機以及模擬機、計算機等設備的連接,模擬臨床情境,進而幫助學生直觀性的學習外科護理知識。第三,教師、臨床醫師可以一起編寫臨床病例,并將之錄入計算機中,并將其作為外科護理專業學生考核內容,在考核結束后,利用信息技術模擬病情變化,以此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臨床護理體驗。
(三)踐行理論聯系實際的信息化教學模式
在外科護理學的信息化教學中,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專業理論知識,還應具備相應實踐技能。信息化教學模式在外科護理學的應用,更強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它是通過為學生營造良好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對外科護理知識的學習興趣,以此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基于此,在踐行理論聯系實際的信息教學模式中,教師應重視信息化教學環境的建立,讓學生可以將有效的教學情境融入教學中,以此保障教學質量,推動教育改革。
例如:在院校的理實一體實訓室中,教師可以應用信息技術,將外科護理知識直觀地展示給學生,并通過多媒體技術、信息技術的靈活性,促進師生互動,進而保障教學情境的完善。通過有效教學情境,可以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和臨床實踐相結合。同時學生可以通過二者的結合,掌握更全面的專業知識,獲得更深刻的學習體驗[2]。
三、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信息化平臺的外科護理教學改革,應從師資力量的提高、教學模式的改變以及信息技術和教學資源的有效融合等方面出發,針對當前外科護理學的教學現狀,制定相應的改革措施,以此保障外科護理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專業能力,為我國醫學發展提供人才基礎。
參考文獻
[1] 胡春光.外科護理課程中高職銜接信息化教學現狀及改革思路探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13):100-102.
[2] 馮紅妮.外科護理學課堂教學中信息化教學技術的應用[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6):11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