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愛棟
摘 要:外貿單證實務課程是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的核心課程,常規教學難以體現其操作性強、實踐性強等特點,難以培養出實用性的崗位人才。本文倡導在內容教學完整性的基礎上,結合工作業務流程和職業能力為本,職業能力和專業能力為輔的思想,針對教學內容和實踐項目,對外貿單證實務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進行了研究和探索。
關鍵詞:外貿單證實務;課程改革;工作流程
單證處理是外貿企業運用管理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對外經貿企業入職員工必須掌握的技能。在面對外貿業務中各式各樣的單證時,由學生轉變為職員的過程中,對實際操作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我國外貿企業由原本的登記制度更變為備案制度,外貿企業的數量迅速增長,從業人員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加,對從業人員的能力要求也隨之提高,所以研究外貿單證實務課程的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外貿單證實務課程教學的現有問題
(一)課程內容不完善
外貿單證實務這門課程是近年來隨著實用性從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獨立出來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如下兩個問題:第一,該學科的教材和教輔資料匱乏,市面上專門講述外貿單證實務課程內容的教材大多數都是針對高職高專的課程,適用本科教學的教材太少。第二,外貿單證實務課程是從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獨立出來的,單獨開課后,會造成學生對國際貿易課程內容的理論基礎相對薄弱,只有操作能力而缺乏理論基礎的話,會對入職之后的工作造成阻滯。
(二)對英語語言能力培養不夠
作為對外貿易業務,單證人員需要閱讀大量的英文資料,這些資料中經常會出現很多專業性的詞語,而且不同行業、不同業務使用的專業性詞語還有很大差異。隨著我國對外貿易事業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對單證人員的英語水平要求也越來也高。對于學習外貿單證實務的學生來說,現階段的英文語言能力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在接下來的教學內容中提升學生相應專業詞匯的詞匯量。
二、外貿單證實務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的探究
(一)完善授課內容
首先,外貿單證實務的課程重點在于運用和制作各種單證,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了解工作流程的前后順序,各種單證之間的邏輯關系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課堂上要結合單證員工作內容,不斷地更新教學內容。在理論課程之后,還應該安排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的演示,強化所學的知識,并根據實際操作的過程,總結經驗,發現不足。
(二)調整教學方法
外貿單證實務課程是一項實際操作的課程,在教學方法上應該更偏向實際運用。可以選擇示范教學法,由教師完成操作,學生模擬示范;任務教學法,給學生安排實際操作任務,設定條件和時限,讓學生體驗實際工作的感受;角色扮演法,在教學的過程中由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面對不同行業、不同貨品的時候進行專業詞匯的運用和溝通方式的選擇。在實際操作中,單證工作情況復雜,環節眾多,單純講述無法讓學生深刻體會,需要在不斷的示范和體驗中讓學生自主完成判斷、分析,最終找到解決方案。
(三)體驗完整工作流程
在完善學生課業內容的基礎知識和實際操作的前提下,將全部流程串聯起來讓學生進行完整的工作流程體驗。例如:在出口業務的單證人員工作流程順序中,需要逐步完成所有的溝通和單證制作如下:①制備催證函和改證函,并對照合同,參考相關法律法規和企業實際業務來審核信用證。②制備出口許可證申領、包裝單據和發票。③填寫出口貨物報檢單并制備商檢證書。④制備全套的托運單據,包括填制租船訂艙委托書和制備海運提單。⑤制備全套報關單據。⑥完成結匯單證、保險單、進行綜合審單和交單結匯,需要制備投保單,申領原產地證書,制作裝船通知和匯票等,最后完成審單業務。由此可見,完整的外貿單證實務流程是非常復雜而繁瑣的,將一系列的操作環節串聯起來,學生會更加清晰地體會工作流程中的難點,從而提升工作中的實操能力。
(四)校企合作協同育人
采用“雙選派”模式,寒暑假派送專職教師赴企業掛職;定期邀請企業教師進課堂,實際指導學生外貿業務操作實踐,將貿易流程的經驗和知識與學生分享,使教學過程與實踐過程一體化。通過校企師資的聯合,增加了雙師型教師的比例,加強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師資力量;同時,企業導師進課堂講授外貿業務過程及細節,參與了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實現校企協同育人。
總結
綜上所述,外貿單證實務課程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法律性、實踐性和涉外性,課程教學的內容和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國國際經貿專業人才的實用技能和基本素養。所以在課堂上借鑒、模擬實際工作環境,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單證崗位人員所需要的各種素質和重要責任,并幫助學生更早的適應工作崗位,再配合各類單證業務操作,有助于培養出外貿業務操作技能熟練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彭慶.基于工作流程的“外貿單證實務”課程改革研究[J].重慶與世界(學術版),2016,33(10):86-88.
[2] 張曉燕.基于工作過程的外貿單證實務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0(1):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