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瑾
摘要: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損害控制代價和環境實際損失就是農業環境成本。但是時至今日,特別是隨著農業生產環境方面的問題變得極為突出,使起初特指工業企業這一領域的環境成本向著農業領域擴展,人們開始對農業生產環境成本問題給予高度重視。作為農業行業中的總投資2億元,集種植、加工、科普教育、特色農商為一體,旨在為消費者提供健康綠色的農產品及農業加工產品,作為專業農業產業公司來講,也應該對農業生產環境成本問題給予高度重視,做好相應成本的核算方面和控制方面的重要工作。在符合時代和經濟發展要求的同時,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與進步,同時也是企業責任與義務的良好體現。基于此,對相關話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就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價值。
關鍵詞:農業生產環境;成本核算;成本控制
一、成本核算方法研究
(一)土壤資源方面
土壤資源是農業活動開展的基礎,假如土壤資源損失嚴重,那么最終就會嚴重影響到農業活動開展的效果,所以對土壤資源方面成本的核算與控制應該給予應有的重視。一般來講,土壤資源方面的成本核算主要有下述兩種方法:一是恢復費用法,具體是指恢復土壤自然能力至一定水平所產生的費用。采用這種方法進行對土壤資源方面成本計算的關鍵是在土壤自然生產能力恢復方法與要求的選擇上一定要與技術指標相符。假如選擇的方法為休耕,那么正常耕種凈收益就是成本,但是如果選擇的方法為種植綠肥,那么成本除正常耕種凈收益之外,還要將種植綠肥等方法帶來的凈費用加上[1]。二是生產率變動法,具體是指對同一地區不同年份或者不同地區加以選擇,對生產率隨著不同或變動的土壤自然肥力發生變化而帶來的凈費用上的差異進行核算。但是因為技術進步等干擾因素的存在,使采用這一方法對單位面積凈收益隨著土壤肥力下降而帶來變化的測定難度加大。化肥的大量施用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基于此可通過對超正常施用化肥量加以單獨測定,完成對這一方面環境成本的判定工作。需要在現有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確定當單位面積最大化時的最小化肥施用量,再對化肥的實際和最小這兩者施用量間的差額與相應價值加以計算,最后把采取一些環保手段費用而減少化肥施用量這一差價扣除,最終得到由于化肥施用而帶來的土壤資源方面的成本。
(二)動植物資源方面
由于動植物資源的銳減,損失方面與恢復保護方面的價值都是難以估量的。這一方面資源的成本核算可以采用恢復費用法和維護成本法這兩種方法。具體是所要恢復的面積大小與單位面積恢復費用決定著恢復成本的大小,主要包含土地方面、勞動力方面以及動植物資源引進和有關技術方面等恢復費用類型。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引進與培育動植物資源方面的費用,費用大小與引進植物的稀缺程度之間呈正比例關系,但如果引進的是普通資源,就不會產生很高的費用或者不會產生費用。恢復成本雖然分為一次性和長期性這兩種,但保護成本只有長期性這一種。當然,動物資源也是如此,保護費用與稀缺程度之間呈正比例關系,普通的動物資源僅對生產空間方面有要求,對保護方面無甚要求。反之,假如有控制野生動植物資源生長的需要,則會相應的產生費用問題[2]。
(三)水資源方面
水資源方面有三項成本核算內容,那么核算也就相應的分為下述三個方面:一是浪費成本核算,對于水資源價格方面、節水灌溉用水標準方面以及相應的灌溉設備費用增加方面等加以確定是關鍵所在,水資源浪費是否經濟由價格高低所決定。隨著水價的提高,原本為外部成本的水資源環境成本就會完成向內部成本的轉化,使節水灌溉變得更加經濟;二是污染成本核算,化肥、農藥以及除草劑的使用是產生水資源污染的主要成因,因此這一方面成本的核算與前面提及的土壤資源方面的環境成本核算大致相同。水具有較強的流動性是這兩者的差別,表明水資源污染嚴重危害到人體健康與動植物資源,隨之帶來二次污染與損害,這一方面的成本核算可以對生命健康方面(人力資本法)和動植物資源方面(恢復費用法、維護成本法)的成本核算方法加以參考。
二、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一)做好土地多樣性維護工作
當前,農村存在著極為嚴重的土地耕地化問題,不但邊角地塊被加以利用,而且也對草灘、林地、河道甚至墳地也加以開墾。過度的土地利用問題使很多動植物生存空間被擠占,農作物占據主導地位,對生物之間的競爭和進化產生嚴重的影響;同時還會加重水土流失,農作物耕種的季節性非常強,春播和秋播階段地表完全裸露在外,沒有覆蓋任何植被;也使旱澇災害成災率顯著提升,這一段開始提到河道也是開墾的對象,所以大大減弱了河道、水塘等所具有的灌溉與排澇蓄水的能力。對此,本企業所打造的生態農業示范園區項目的高效種養區中將配套引進國內外各項前沿農業技術,打通蓮魚共生、漁菜共生的循環鏈條,提高資源利用水平。利用不同種類蔬果成熟時期不一的自然屬性及溫室大棚技術進行良種繁育,打造四季果園、高效蔬菜基地等,實現時時有蔬菜、刻刻有果實的全年化農業生產模式,將昔日傳統單一的農田打造成智能化、產業化、多樣化、科技化的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園區。與此同時,也很好的避免了土地耕地化問題的出現[3]。
(二)做好節水灌溉推廣普及工作
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到2030年后,我們國家的農業用水將出現達650億立方米的缺口,所以做好推廣普及節水灌溉技術工作尤為必要。直到今天,在我們國家總灌溉面積中節水灌溉工程面積占比遠遠少于一半。農業灌溉現狀為節水效果好的灌溉方式的使用率往往不高。為此,本企業的項目----南昌市政公用生態農業示范園的打造相應借鑒中國臺灣漢光合作社先進生產技術,規劃建設研發室、科研培訓樓等設施。棚內設施具有國內先進水平,光、溫、濕均采用電控裝置;蔬菜、花卉種植采用標準無公害種植標準,施肥灌溉采用電腦自動控制的滴灌技術。先進的設施、先進的種植技術為項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水資源的節約方面起著非常顯著的作用,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三)做好農村生態文明全面建設工作
農業環境成本控制工作不但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的工程,還是做好農村生態文明全面建設工作的一條最佳途徑,能夠使人與自然之間的發展變得更加協調[4]。本企業則將圍繞生態農業示范園區總體規劃,按照高水平、高標準、高起點和高檔次的要求,通過創新試點形成適度規模形式多樣、產業鏈條完整、業態豐富、與農民利益聯結緊密,將一、二、三產業各項優勢資源巧妙整合,實現三大產業間的相互促進、相互協調,著力將“南昌市政公用生態農業示范園”打造成為農業轉型升級的新高地、秀美鄉村建設的新亮點、農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農業農村改革的新標桿,使之成為全市乃至全省現代農業發展先行區和示范區。公司計劃一年建基礎、二年現規模、三年見成效,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園的宏偉藍圖,通過傳承農耕智慧“智”造高效農業,“慧”建綠色農園,實現綠色農業、生態農業、科技農業的發展目標。
三、結束語
本篇文章首先從土壤資源方面、動植物資源方面、水資源方面對農業生產環境成本核算方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提出了做好土地多樣性維護工作、做好節水灌溉推廣普及工作、做好農村生態文明全面建設工作這三個農業生產環境成本控制方法,以期提供一些可供借鑒的實例,給企業做好農業生產環境成本核算方面和控制方面的重要工作提供有力的借鑒和依據,使企業能夠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進而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與進步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馬開遠.企業環境成本核算與管理探析[J].北方經貿,2017 (7):76-77.
[2]李鴻亮.淺談農業生產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7 (03):197.
[3]沈俊偉.環境成本的核算與控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 (19).
[4]王成利.環境會計:要素界定、成本核算與信息披露——環境會計基本理論回顧與展望[J].山東社會科學,2017 (07):147-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