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莉清
【關鍵詞】 學前教育;內涵式發展;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9—0027—01
一、學前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內涵
內涵反映著事物的本質屬性,在邏輯學上相對于“外延”而言。馬克思指出:“如果生產場所擴大了,就是在外延上擴大;如果生產資料效率提高了,就是在內涵上擴大。“內涵式發展”指基于實物某種根本特性并加以催化而形成質變,主要利用形式邏輯關于概念的特質交待實物發展的形式與軌跡。基于邏輯層面,“內涵式發展”與“外延式發展”不存在邏輯關系,因此,“內涵式發展”是基于實踐層面而形成的學前教育發展內容以及發展軌跡的關注。學前教育內涵式發展關注以質量提升為目標,關鍵要抓學前教育機構的軟實力,搞好頂層設計;以結構性優化、持續性創新、走特色辦學路線為基礎的內涵式發展路線。堅持學前教育的本質任務,即開發智力與培養能力、構建良好的性格與情商、加強對幼兒個性發展提供平臺,以及為促進幼兒全面發展保駕護航。
二、 我國學前教育內涵式發展存在的問題
1.學前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農村地區學前教育相對落后以及資源匱乏,最能夠體現其學前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性。基于我國目前教育體系而言,學前教育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存在,政府部門對于學前教育的經費投入較少,而農村地區學前教育的師資力量、教學質量、教育教學體制等方面的現狀,使得城鄉學前教育之間的差距日益明顯。從學前教育即幼兒教育的歷程著眼,無論從教育教學的起點、過程以及結果來看,都反映了現實中城鄉學前教育的差距以及學前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合理性。
2.教師隊伍能力參差不齊。作為學前教育內涵式發展,必須將教師隊伍能力的建設與梯隊構建作為關鍵環節之一。現階段的學前教育教師隊伍能力與素質的問題包括:教師隊伍綜合素養的提升即全面加強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與形成師德建設長效機制不健全;教師的專業化認證與評估制度與標準化體系不系統;相關教師培訓層次、體系以及制度有待提高;學前教育體系對于高端教育教學人才的工作缺乏系統性規劃與實施。基于教師資格、應聘以及從業資格等方面的制度與體系缺乏全面性布局,導致不具備相關資質與能力的從業者降低了學前教育層次的提升。
3.政府部門之間協作效應缺乏。作為學前教育內涵式發展而言,其改革與發展依靠于社會、教育部門以及政府相關部門之間形成的有效并長期的協作關系。作為參與學前教育的各方應該各司其職,將教育教學中各方責任清晰地劃分并給予積極的配合與響應,而目前學前教育的現狀則呈現為責任定位不清晰、管理多頭化嚴重、無效批管現象層出不窮等現象。2003年《關于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建立由教育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參加的幼兒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并對教育部門、衛生部門、財政部門、民政部門、勞動部門、編制部門、各級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和婦聯組織的相關職責進行初步規定。但由于各部門的規定缺乏細化與針對性,導致在實際操作中各部門頻發責任定位不清、多頭管理、批管分離等現象。如,有研究指出,城市街道幼兒園在行政上由街道辦事處管理,業務上由區托幼辦指導,在人事工作的銜接上由區婦聯主管。當幼兒園經費陷入困境時,誰也拿不出解決的辦法。
三、學前教育內涵式發展策略
1.構建學前教育教師學習型團隊。首先,明確團隊的教育理念與管理制度的融合,進行教育教學目標和教育方法的合理化制定,構建團隊教育教學的良好軟件環境與資源保障,以及建立教學評估制度。其次,創建學習型教師團隊應注重以“人”為內涵式發展的根本要素,只有教師將終身學習與學習型團隊理念得到貫徹,才能完成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園的孩子才能得到真知。并且,學前教育內涵式發展背景下的教師學習型團隊的建設,是學習型學校、學習型社會建設的根本需要。最后,教師學習型團隊應重視團隊型思考模式的建立,構建整體化意識體系。教師應該在學習型團隊中得到更多的權力下放,使得教師能夠主動思考、主動學習、主動自我完善并且形成團隊化學習鏈條,民主自由地執行教師的權益并促進其團隊化成長。
2.優化學前教育管理。學前教育管理制度的公平與長效是管理制度可持續性的保證,避免制度真空與無效現象的出現是學前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基礎。落實專項財政制度并進行分配優化是保障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尤其是公辦與民辦學校教育機構的教育教學質量存在嚴重差異的今天,這種保障尤為重要。因此,社會與政府部門應各司其職,真正建立協同合作機制,將實惠留給提供學前教育的幼兒園以及接受教育的孩子。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