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生軍
【關鍵詞】 小學語文;深度閱讀;優勢;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9—0065—01
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小學階段讓學生打好閱讀基礎,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學會閱讀的方法,形成獨立閱讀的能力,對未來閱讀能力的提升和進一步提高語文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當前進行的一些語文閱讀教學方面的研究,大多數是圍繞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閱讀教學策略、合作學習等方面展開研究,大多停留在橫向的語文系統知識與技能的教授層面上,還沒有深入到學習的本質層面進行縱深研究。因此,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關注文本內蘊豐富的思維深度和人文價值,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是當前一線教師最需要、最迫切要做的事。下面,筆者就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深度閱讀的意義與優勢
在《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中就有“少兒優先,保障重點”的基本原則,強調必須將保障和促進少年兒童閱讀作為全民閱讀工作的重點,從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能力。在《語文課程標準》里也有明確的要求,要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使其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在一二年級,強調讓學生愛上閱讀,解決基本的字詞識別問題,掌握閱讀的基本技能。三四年級的重點是讓學生學會閱讀,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學會預測、學會有效提問。五六年級明確提出默讀要有速度,要學會瀏覽,根據需要收集信息。因此,學生可以在閱讀中求知、進步,從而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而深度閱讀的優勢可以從以下幾點看出來:1.有利于學生知識的增長,舉一反三。學生在閱讀中能逐漸增長自身的見識。如,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材中《蜜蜂引路》一文中,列寧追隨蜜蜂找尋養蜂人的故事,使我們知道蜜蜂可以引路;《老馬識途》中,馬也可以引路。看到這些文章,學生聯系自己生活中的事情,會從閱讀中明白很多道理,從而舉一反三,達到積累生活經驗的目的。2.有利于學生保持愉悅的心情,陶冶情操。通過深度閱讀,學生可以了解別人生活中發生的事物并聯系自身的情況進行科學對比,如此也能豐富自身的生活經驗,同時也能逐漸深化思想,可謂是一舉多得。3.有利于增長見識,培養學生想象力。隨著深層次的閱讀,學生腦海中也會形成清晰的邏輯,從而自然而然地增長見識,如此,學生也能在寫作中游刃有余。
二、實施深度閱讀教學的策略
閱讀教學是在學生、教師、教材編者和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作為教師,應思考怎么引導學生去鉆研文本,在積極主動的思考和情感活動中去加深理解和體驗,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這些做法,實際上也是小學語文學科落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策略。1.關注文本語言,增強深度理解。學生閱讀學習的主要依據是文本,且教師進行閱讀教學的源頭也是教材文本。就傳統的閱讀教學來看,教師主要是讓學生熟悉文本內容為主,不重視深入挖掘文本語言。但是語言才是閱讀的框架,文本的語言也是最值得教師深入推敲的重要部分。通過文本的語言,學生也能了解文本的意思,增進對文字的理解,同時也是學生透徹理解與靈活應用的關鍵。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留意文本語言的提煉,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文本。2.促進思維想象,進行深度拓展。深度閱讀主要是為了能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拓展,通過閱讀激發出學生的個性思維。以教學《廬山的云霧》這篇文章為例,筆者給學生展示了與這篇文章有關的圖片,并讓學生反復體會文章的重點句子,以一些優美鮮明的句子為切入點,如“眼前的云霧,剛剛還是隨風飄蕩的一縷輕煙,轉眼就變成了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通過這個句子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的想象力。這時,有學生說“云霧變薄,若隱若現的,仿佛披著薄紗的少女翩翩起舞。”這也就說明學生已經完成從理解到感知應用方面的轉換。3.體驗精神情感,提高深度感悟。情感屬于文章的點睛之筆。就深度閱讀來看,教師應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中一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感體驗,是閱讀教學中情感引導的重難點。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啟發與點撥為主,而不是亦步亦趨地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感知。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因此,教師教學時要進行閱讀拓展,引導學生深度閱讀,深入理解、感悟文本,從而有效提升語文運用能力。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