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琦
【關鍵詞】 小學語文;快樂識字;興趣;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9—0155—01
每個學生都是記憶的天才。語文教學中,低年級學生識字是難點。讀錯的字指正后仍不認識,導致讀課文也成問題。教師們也傷腦筋,“每課要求認的字筆畫太多了,學生記不住,課上記得,課下就忘……”的確,在語文教學活動中,一二年級屬于低年級學段,這學段的識字任務量比較大,僅一節課就需要認識十幾個不同結構、不同讀音、不同意義的漢字,并且要記住、運用。這就需要教師精心備識字課,讓識字不再成為學生的負擔。怎樣在課堂上讓學生們有效地記住這些生字呢?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愛上識字
人教版語文教材選編的課文具有時代性,內容較貼近兒童生活。對剛剛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的學生來說,課文內容就像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他們對此懷有極大的興趣和好奇。因此,上課之始,教師要有目的地調動學生對文本內容的好奇心,因為有了追根尋底的好奇之心,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就濃了,不愛上識字課都難。如,在上《小蝌蚪找媽媽》時,我先打謎語給學生們聽:大腦袋,細尾巴,黑身子,變變變……還沒說完,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蝌蚪”,我接著問:想知道小蝌蚪如何找到媽媽的嗎?學生們大聲回答:“想。”這時候的學生們眼睛閃爍著求知的目光,我從他們的目光里感受到了學習的熱情。與此同時,我出示一只蝌蚪(圖形),以蝌蚪的角色說:“想知道我們是怎么找到媽媽的,須叫出我們蝌蚪十兄弟的名字,才能告訴你們答案!你們能叫出我們的名字嗎?記住喲,叫錯任何兄弟的名字,那我們就不告訴你們了啊!”說完,學生們異常激動,紛紛舉手,我立刻出示了畫有蝌蚪圖形的文字,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讀起蝌蚪圖形上的生字了。這時候,我發現部分學困生還悄悄詢問同桌生字怎么讀,這不甘落后的勁頭讓我開心!瞧,這種氛圍還不能讓學生更主動、更懷著興趣識記生字嗎?在后來檢查識記生字環節中,我驚訝地發現學生們全會認讀,即使擦去拼音,學生們還能大聲、自信地讀出生字來。
二、教授方法,口訣指導學生識字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對于識字教學,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知道、掌握、運用一些方法來識記筆畫不斷增多的生字。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要認識的字有250個左右,到了下學期便增至550個。足足增長了一倍多,面對艱巨的識字量,教師要將識字方法歸納,用簡便、易記的口訣指導學生識字,并教授方法。我將識記生字方法歸納為以下幾種: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組一組、猜一猜、想一想等形式。對于筆畫繁多的字,我鼓勵學生們打謎語。如“高”字,可這樣打謎語:一點一橫長,口字在中央,門框里面一張口。對于易混淆的字,我鼓勵學生們用“想一想”方法記住,找出兩字的相似之處,如:“辦”和“為”,可以這樣記:“為”對“辦”說:“兄弟,你咋整容整成這樣啦!”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生輕松地比較出“為”和“辦”的不同之處,又記住了兩字的讀音。在我的鼓勵與示范下,學生們小試牛刀,雖然謎面不夠巧妙,但學生都愿意并主動去想、說、用。將游戲融入學習生字環節中,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又鍛煉了學生表達能力。
三、游戲誘導,學玩結合識字
一年級的學生喜歡生動有趣的游戲形式。教師可以將玩與學融為一體,以游戲等學生喜歡的形式教學可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識記生字教學環節中常采取以下活動形式:“猜猜猜”游戲,一位學生上講臺,背對其他學生指認生字,讀對了,其他學生則跟著讀,這樣的“你猜我認”游戲形式深受學生們喜歡。“開火車”識字,“摘蘋果”識字也是學生們喜歡的游戲……豐富多彩的識字游戲,將學生置身于游戲情境中,進行無意識識字,學生反而玩得開心,記得更牢。
四、溫故知新,寓教于樂
“溫故而知新”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在每完成一次識字教學之后,我指導學生在每天早讀課花三分鐘的時間復習上節課所認的生字。小學生們愛表現自己,我便鼓勵他們爭當小組教師,可以是四人一組,也可以是兩人一組。小組內互相置換“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進行練習。而我呢,則在周圍鼓勵學生們,時而給掌聲,時而給眼神鼓勵。這樣的游戲既鞏固了識字內容,又鍛煉了學生團結合作的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事物產生好奇心時,他們會全身心投入其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及學情,巧思妙想,設計一些有趣的環節或游戲,讓學生樂學愛學。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