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引蘭
【關鍵詞】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讀思;自主;導練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9—0163—01
一、讀思結合,以讀促悟
初中學生自主閱讀應該堅持以“讀”為主?!白x”是“思”的憑借,是“悟”的前提;“讀”是“說”的儲備,是“寫”的基礎。多讀能迅速有效地培養語感,多讀能促進對課文內容的深透理解,多讀有利于識記生字、釋詞析句,多讀可以領悟譴詞用語之妙,學習布局謀篇之法。例如,朱自清《春》的結尾有這樣的三句話:“春天像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教師要鼓勵學生讀思結合,以讀促悟,體驗春天的“新”“美”“力”,點明全文的主旨。閱讀本課時教師應運用熱情高昂的語調,抒發心靈深處由衷的贊美之情,以情動人,以情感人,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為春天無窮的魅力感染、陶醉,從而產生強烈的熱愛春天、憧憬春天的愉悅情感。由此可見,我們的閱讀教學所應追求的訓練目標,其形式、方法和途徑應該是靈活多樣的。閱讀教學不是立竿見影、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進行不懈的探索和長期的實踐。
二、多措并舉,自主閱讀
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多措并舉,教會學生運用多種閱讀的方法,這是自主閱讀的核心,是學生閱讀能否取得好的效果,閱讀水平能否迅速提高的關鍵性因素。教師要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精讀、略讀、瀏覽等方法,通過瀏覽迅速選擇閱讀材料,通過略讀迅速抓住閱讀材料中的主要內容,通過精讀正確而有創見地理解閱讀材料。例如,文言文教學主體設計基本環節(《孫權勸學》):一讀,讀準字音,疏通文意;二讀,讀出語氣,培養語感;三讀,讀出情感,理解文意;四讀,品讀文句,體會內涵;五讀,背讀課文,積累詞句。此外,閱讀的方法還有很多,如“整體性閱讀”“尋找性閱讀”“瀏覽性閱讀”“鑒別性閱讀”“篩選性閱讀”等等,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注意不斷探索,指導學生養成圈點批注的習慣,抓住文章的精彩片段和動人之處,揣摩詞句的表現力,抓住重點句、中心句,概述文段要點;抓議論句、抒情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進行圈點勾畫、攻克理解難點、向教師和同學質疑等等。
三、抓綱務本,舉一反三
葉圣陶先生指出:“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初中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應該以“教材”為本。教師閱讀方法的指導,都必須以課本為主,并將此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來全面把握,綜合理解。離開了課文,閱讀訓練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比如,在《藤野先生》一文的閱讀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先預習課文,初讀讓學生弄懂該文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精讀”使學生領悟這篇文章是通過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來選取和組織材料的,讓學生更清晰地領會文章的線索。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反映作者思想發展的內容,并回答問題,運用中心人物思想品質安排材料的寫法來寫一篇描寫人物的記敘文。
學生每學習一篇課文,在閱讀理解方面總會遇到一些疑難問題。教師要訓練每一個學生都跳著摘果子,一是鼓勵學生開動腦筋盡量自己弄通弄懂,二是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訓練方法,三是不要急于給出現成答案,要善于進行恰到好處的點撥提示,引發學生的思維。要想方設法讓學生“跳”得勤一點、高一點,讓更多的學生享受到“頓悟”的喜悅。
四、導練結合,以趣促讀
在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應指導學生獨立閱讀,“創造性地理解作品所表達的意思”,引導學生將字詞與句段的思想內容相聯系,弄懂每一個詞語。這樣,才會收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激活學生的思維。如,《白楊禮贊》一文結尾就可以設疑:“作者在第七段對白楊樹形象的刻畫,點破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按理文章可以結束了,但作者為什么還要寫第八段、第九段,這對表達主題有何作用?”學生帶著疑問去閱讀,自然會掀起思維活動的波瀾,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自主閱讀要突出“自主”,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教學的主體。自主閱讀還要體現“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閱讀過程中,學生不能依賴于教師的牽引,不能吞食教師送到嘴邊的東西,而要依靠自己積極地讀、主動地思和大膽地問,從而獲取知識,掌握技能。語文閱讀教學還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