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益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學科傳播;圖書館
摘 要:文章在介紹新媒體內涵及特點的基礎上,從學科共享、學科增值、學科資源提取交流、學科教育等角度闡述了圖書館學科傳播的功能,并從學科資源整合、學科傳播互動、學科傳播范圍、讀者群角度分析了圖書館學科傳播的特點,最后總結了推進圖書館學科傳播的相關策略。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9)10-0102-03
近年來,國家促進媒體發展的積極政策及網絡基礎設施的改造加強,推動了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傳統媒體和互聯網媒體緊密融合在一起,從而也促進了我國圖書情報事業的發展。在新媒體時代,不僅以廣播電視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具備了信息通信功能,而且以智能手機、iPad、移動終端、社交媒體等為代表的新媒體也實現了信息資源共享和即時信息推送。用戶使用新媒體不僅能進行視頻、圖像分享,還可以實現即時信息交流。圖書情報機構的發展歷程證明,圖書館具有的重要職能是推動學科傳播,只有全面推動學科知識共享和信息交流,人類才能獲得知識,形成創造力,推動社會發展。圖書館作為學科信息資源集散中心,有責任和義務促進學科傳播,加快知識共享。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學科傳播媒介和載體發生了變化,圖書館學科傳播方式也發生了改變。新媒體平臺為圖書館學科傳播提供了新途徑,圖書館需要發揮自身的資源服務優勢,借助新媒體平臺進行資源共享和信息傳播,提高學科傳播能力[1]。
1 新媒體的內涵及特點
1.1 新媒體的內涵
新媒體(New Media)是指依托互聯網、信息通信技術、社交媒體及智能終端形成的“萬物皆媒體”的信息傳播環境。具體來說,新媒體不是指具體的信息傳播媒介,也不是指某種具體的信息傳播平臺,而是一種孕育于互聯網環境中的媒體傳播機制。新媒體包括數字媒體、社交媒體、即時通信媒體,數字媒體包括數字廣播、數字電視、數字終端等,社交媒體包括微信、微博、QQ等社交工具,即時通信媒體包括數字電話、微信、視頻電話、無線傳播平臺等。綜合來看,新媒體是寬泛的媒體概念,使用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數字通信技術的媒體平臺都屬于新媒體范疇。結合新媒體共享性、即時性、廣泛性的特點,新媒體可以被定義為通過衛星網絡、寬帶、互聯網、無線局域網等渠道,使用計算機智能設備向用戶及時傳遞信息、滿足用戶精神娛樂及社交需求的信息傳播形式。
1.2 新媒體的特點
新媒體具有以下特點:①即時性。相對于傳統媒體,新媒體的傳播速度更快,具有即時性特征。用戶借助多種媒體終端,如智能手機、社交媒體、搜索引擎等,可以及時收發信息,信息傳遞效率迅速提高。與廣播電視相比,社交傳媒可利用新媒體隨時發送信息,用戶也能及時接收、獲取信息,且不受時空環境等因素的影響。②交互性。以微信、微博、QQ、自動搜索引擎為基礎的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給傳統媒體進行社交分享提供了新渠道,也從根本上改變了用戶是信息接收者這一角色定位。用戶既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信息的發布者。任何用戶都可以是信息來源,而且用戶可以隨時對新媒體中的社交信息進行反饋、評論和補充。③超時空性。新媒體時代,用戶借助智能終端可以隨時與互聯網對接,打破了傳統媒體的時空地域限制,用戶甚至可以隨時將新媒體與互聯網平臺相連接,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發布、共享信息資源。
2 新媒體時代圖書館學科傳播的功能
2.1 學科增值功能
學科信息的快速傳播與共享有利于實現學科知識的增值。一方面,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加快了學科信息傳播的速度,縮短了學科信息傳播的時間。圖書館對學科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有助于實現學科知識的傳播和再創造,使學科信息增值;另一方面,在學科知識傳播過程中,學科信息被不斷搜集、加工、整理、篩選,但學科信息的總量并沒有減少,反而獲得增值[2]。
2.2 學科共享功能
在新媒體時代,學科的共享性進一步得到增強,圖書館可以借助多種信息傳播媒介及新媒體平臺面向廣大讀者進行學科傳播。學科資源通過多種媒介實現多元化傳播,有利于實現知識共享。借助新媒體平臺交互性和即時性的功能,每個人都可以平等地利用知識[3]。
2.3 學科資源提取交流功能
新媒體時代,圖書館可以根據讀者的個性化需求進行學科傳播,積極引導讀者吸收新知識。當用戶在學科知識傳播過程中有新的需求時,圖書館可及時推送學科資源,讀者在獲取相關學科資源后,會對學科資源進行再加工,進而產生新的學科知識,而這些新的學科知識也會重新進入圖書館館藏資源體系中,促進學科知識的不斷交流和利用。
2.4 學科教育功能
在新媒體時代,圖書館可以把館藏文獻資源拓展到移動閱讀、視頻分享、社交互動等領域。借助網絡終端進行遠程教育,可以使讀者更便捷地獲取學習資源,為其自學提供條件。
3 新媒體時代圖書館學科傳播的特點
3.1 學科資源個性化
新媒體時代,圖書館海量的學科資源將借助不同的媒介形式呈現在讀者面前,學科資源的急速分流和融合交匯使讀者能從海量文獻中根據自身需求采集學科資源,形成個性化學科資源獲取機制。圖書館可以按照學科的分類、體量、分布方式構建出新的知識結構,并轉化為可供用戶高效利用、存儲的形式。
3.2 學科傳播互動化
新媒體時代,讀者可以利用任何網絡社交媒體及新媒體平臺隨時隨地獲取學科信息,并依托新媒體平臺的社交分享功能實現實時互動。圖書館可以根據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將學科資源整理成易于被用戶接收的學科信息,使用戶可以借助新媒體平臺進行閱讀。圖書館還可以借助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體平臺與用戶實現交流互動,當讀者有學科知識方面的需求時,圖書館可以及時提供幫助。在學科傳播過程中,借助新媒體平臺,用戶與圖書館主客體關系的相互轉化更有利于圖書館分析讀者的潛在閱讀需求,從而有針對性地為用戶提供學科資源,提高學科傳播的效率[4]。
3.3 學科傳播廣泛化
新媒體時代,讀者借助新媒體平臺在線注冊成為數字圖書館用戶后,就能夠在線獲取文獻知識,還可以通過移動設備、計算機媒體及其他社交媒體平臺獲取學科信息,拓展了學科傳播的范圍[5]。
3.4 讀者構成多元化
新媒體時代,圖書文獻都有了新的載體形式,并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在用戶面前,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都可以借助新媒體平臺獲取學科資源,如使用智能手機、iPad等進行閱讀。同時,兒童、青年人、老年人、專家學者、中年群體等都成為圖書館的忠實用戶,他們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下載學科資源,并借助社交媒體進行分享交流和互動點評[6]。
4 新媒體時代推進圖書館學科傳播的策略
4.1 建立開放式的學科資源管理系統
新媒體時代,圖書館要進行學科傳播,就要著重推動學科資源格式和結構的標準化發展。圖書館可以利用開放式學科資源管理系統對學科資源進行管理(見圖1),該系統包括內容發布、內容服務、內容創建、內容來源四個模塊,系統可以針對用戶需求及時推送學科資源,并通過互聯網實現內容共享,使用戶可以在獲取、使用學科資源的過程中對學科知識進行組織加工及再利用。
4.2 建立學科共享共建機制
新媒體時代,圖書館應在網絡和技術升級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及新媒體信息平臺為讀者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科資源。為了提高學科傳播的承載能力,圖書館應在區域內推進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科技圖書館、檔案館、圖書情報機構之間的合作,創建圖書館聯盟,依托圖書館聯盟建立學科傳播共享機制,促進學科資源共建共享。
4.3 提高圖書館的學科資源組織加工能力
圖書館應逐漸增強學科資源組織加工能力,從格式加工兼容化、內容加工集成化兩個方面為圖書館學科傳播提供保障:①格式加工兼容化。圖書館應建立完善的學科服務體系,使用戶能在學科傳播中獲取知識。圖書館應把館藏學科資源轉換為兼容性較強、易于用戶閱讀的格式,如音頻、視頻、圖片等。②內容加工集成化。一方面,圖書館需結合新媒體平臺的特征對館藏資源進行數字化、電子化處理;另一方面,圖書館應對館藏數字資源進行內容挖掘、提純、加工,以便用戶能夠及時獲取學科信息。在學科傳播過程中,圖書館應對多種學科資源進行整理、分類,并根據用戶需求,為用戶提供各種學科知識產品、專題類學科信息及數據產品等,使學科傳播能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為此,圖書館需要建立學科資源加工團隊,對各類學科知識進行深入挖掘。同時,圖書館應制定詳細的業務流程,使學科資源供給與學科傳播實現有效銜接,學科組織加工利用趨向標準化、專業化。
5 結語
新媒體為學科傳播提供了新途徑,分析新媒體的內涵和特點有利于圖書館提高學科資源的傳播效率。對學科資源進行整合、加工及篩選,不僅可以提升學科知識的利用率,還可以發揮圖書館的資源優勢,為讀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1] 趙寧,張玲,唐振宇.移動互聯網時代下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6(2):66-69.
[2] 商憲麗.基于主題引用網絡的交叉學科知識傳播研究:以數字圖書館為例[J].情報科學,2018(8):53-59,66.
[3] 鐘永恒.基于知識管理的圖書館學科化服務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3.
[4] 王寧.社交網絡引導下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創新服務探析[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2(10):194-199.
[5] 劉航.基于5W模式的研究型大學圖書館學科館員信息傳播[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8(3):171-173,180.
[6] 楊曼.我國中醫藥大學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現狀分析及改進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編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