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翠蘭
摘 要 在精準扶貧背景下,扶貧工作已經朝著文化扶貧方向轉型,因此在扶貧工作開展過程中,應該重視扶貧工作中的文化扶貧環節。基于此,討論文化精準扶貧中的農家書屋建設和運行策略,可以在精準扶貧的原則下讓農家書屋變得可持續發展,發揮其最大價值。
關鍵詞 農家書屋;精準扶貧;運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258.2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1.051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成敗在于精準的戰略,并且讓我國在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文化扶貧人員為了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每個人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文化扶貧的工作機制也在不斷升級。在當下的攻堅克難階段,之所以要實行文化扶貧,主要是因為世界各國的發展歷史足以說明,經濟貧困的背后有著很深的文化根源,即文化的落后導致了經濟的落后。黨和政府已經清楚地認識到文化的重要性以及文化在我國扶貧工作中起到的關鍵作用,所以我國要將文化扶貧作為精準扶貧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工作。
1 鹽都區農家書屋建設現狀
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開始實施扶貧戰略,經過4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國的扶貧工作已經取得了不錯的進展和光輝的成績。精準扶貧是黨和政府提出的重大戰略舉措,更是一次偉大的戰略轉型。與粗放扶貧不同,精準扶貧是利用科學有效的辦法,對不同地理環境下生活狀況不同的貧困人群給予幫助和管理。從主觀來講文化扶貧是根據文化落后的程度,利用科學的辦法去幫助文化落后地區開展文化工作,如文化的推廣、教育和對接,讓更多的貧困人群感受文化、享受文化。通過實施文化扶貧工作,使貧困地區的文化程度大大提升,加快扶貧工作的腳步。在這樣的背景下,農家書屋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關注。農家書屋的設立主要是為了滿足群眾的需要,給農民提供他們需要的文化書籍,讓他們獲得想要的知識和文化服務。每一個農家書屋都應有種類豐富的書籍,包括報刊和電子制品等,對于一些條件好的地區可以引進網絡圖書和網絡報刊。通過這些做法,可以對貧困地區的群眾展開有效的幫助,提升他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讓農家書屋實現可持續發展[1]。
農家書屋自2005年開始建立,國家就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鹽都區每一個行政村都建立了農家書屋,藏書總量達到38 210冊,平均每個書屋有2 400冊,圖書報刊種類豐富,每年增加的圖書近100多冊。鹽都區政府的科學規劃和有效管理良好地落實了文化扶貧工作,但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2]。
1.1 農民問題
農民對圖書館的認識很淺,能夠認識農家書屋的人群也不多,因此在推廣農家書屋的過程中,很多農民對于書屋的設立抱著不關注的態度,這對于農家書屋的推行和開展無疑造成了不小的阻礙。
1.2 圖書問題
1)如今很多農家書屋在配置上還存在著基礎設施不完善和圖書種類不豐富的情況。通過調查可以了解到,目前很多農家書屋在進行推廣的過程中,主要的書籍種類還是簡單的農學書籍,其他日常生活的書籍都沒有涉及,這導致農家書屋在投入使用的過程中,農民無法及時獲取更多種類的書籍。2)農家書屋的推廣工作是影響農家書屋發展的關鍵所在。調查發現,很多農家書屋新書較少,對農民的推廣力度不夠,導致農家書屋在所屬鄉鎮內知名度不高,對農家書屋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3]。
3)目前來看,很多農家書屋的圖書管理員都是閑散農戶,在進行圖書管理的過程中,沒有掌握專門的管理技術,導致書籍在管理過程中出現破損、丟失等情況,給農村地區的文化精準扶貧造成了比較明顯的負面影響。這些問題都急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出調整和改變[4]。
2 鹽都區農家書屋建設發展方向
2.1 注重落實政府職能
政府首先要加強引導并大力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農家書屋,對于那些了解較少的農民,應該安排專門的人員為其講解農家書屋的好處,或在村里展覽牌上粘貼一些圖書的照片和農家書屋的動態信息,讓農民看到農家書屋的好處,提升農民的文化自覺,培養每一個農民的看書習慣,從而更好地落實文化扶貧工作,提升我國文化實力,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另外,應及時處理農家書屋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大資金流入,科學有效地管理,制定相關的流程制度,開展相關的文化活動,讓讀書成為農民生活中的一部分。
2.2 強化大數據技術應用
互聯網給文化扶貧人員的工作帶來了很多幫助,尤其是大數據技術,讓企業和政府能夠有效地管理大量信息。對于農家書屋的管理,也可以使用大數據技術,由政府牽頭,讓互聯網企業投資建設農家書屋大數據,實現每個農家書屋的圖書互通和信息相連,提高農家書屋的使用效率。
2.3 進一步優化服務終端
農家書屋的建設工作最終要落實在優化服務終端上,所以應該加強對文化扶貧人員服務水平的培訓,提升農家書屋服務質量,發展微笑服務模式,讓農民不僅感受文化知識,也感受到農家書屋的服務質量,讓農民更好地接受農家書屋。同時對于網上服務也要加強培訓和維護,積極回復農民提出的問題并加以收集管理。
2.4 積極組織線下活動
為了讓農家書屋更具豐富性,應該多舉辦一些文化讀書活動,積極開展“倡導全民閱讀,共建書香社會”等讀書知識競賽、“農家書屋帶給我知識”等主題演講比賽;農閑時節和逢年過節,在書屋內外的公共娛樂場所,舉辦小型文體活動,如猜燈謎、寫對聯、唱歌比賽和彩調表演等,吸引群眾到農家書屋來,既增強書屋凝聚力,又滿足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
3 結語
農家書屋對我國的文化扶貧戰略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加快了扶貧的腳步,所以今后也應該繼續大力發展農家書屋建設與發展,發揮農家書屋的自身價值,配合我國文化扶貧,提高貧困地區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覺和文化素質,改變貧困地區的文化水平,讓所有人都感受文化帶給他們的好處,從根源上解決貧困難題,實現城鄉共同發展,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 劉亞晶,闞立民.農家書屋可持續發展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08(2):12-15.
[2] 李忠香.影響農家書屋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009(11):29-30.
[3] 井繼龍.農家書屋建設可持續發展調查研究——以微山縣農家書屋建設為例[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0,30(1):30-32,35.
[4] 吳建中.精準扶貧——公共數字文化的下一個發力點[J].圖書研究與工作,2017(1):16-20,25.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