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西燕
摘? 要:在當前教育教學工作中,提升教育質量,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使得教育工作迎來了全新的使命和挑戰。根據這一背景和調查,本文從《瑜伽與生活》這門新課程教學實踐為入口,積極探索了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際性,采取多學科教學理念,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積極展示個性化教學模式,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加強體驗式教學過程,以便實現推動教育生態平衡的目標。
關鍵詞:教學? 實踐? 思政課教學? 啟示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9(b)-0117-02
自召開十八大五中全會后,便提出了“提升教育質量”,總體部署了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教育事業。緊緊樹立并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發展中首先依靠的便是教育,教育自身也應落實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教育,教育生態平衡和高等教育都是相互協調發展。因此,文章以《瑜伽與生活》教學為起點,落實高校思政課教學,組建動態高等教育生態平衡,對實踐進行了全新的探索。
1? 思想政治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教育質量中,最重要的核心點便是人才培養質量,然而,人才培養質量占據德的首位。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培養大學生“德”性培養中具有不能推脫的責任。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效性非常令人擔心,作者通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現狀為主題,對其展開了調查,在調查中分別采取了問卷、座談、談話等方式。問卷總共發出1000份,收回有效的問卷為900份,其中大學一年級占200份,大學二年級占300份,大學三年級占400份。其中,文科生占據40%,理科生占69%,從調查的結果中可以看出,調查研究擁有代表性,其中的調查結果非常值得人們反思[1]。
1.1 教學方法單一
在上課期間,絕大多數學生認為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枯燥。如果問其課堂中都在做什么,回答認真聽講的只占8%,玩手機的占50%,做其余事情的占35%,有85%的學生覺得教育教學方式存在較大的局限性與弊端,應實施改革[2]。
1.2 學生課外閱讀時間和非閱讀上網時間反差大
通常相關調查學生每天的課外閱讀的時間只有非常少,不足一小時,每天上網時間較多,占據3~5h左右,課外閱讀時間和上網時間反差非常大,值得人們進一步深思。
1.3 傳統教學模式受到挑戰
基于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我國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方式仍然采取傳統理論教學為主,體驗性、互動性教學模式非常少,更嚴重的是一些教師在認識上存在誤區,認為只需在課堂上多提問幾個問題,多些學生回答便是改革了教學模式。在調查中可以得知,問到為你喜歡的教學模式排序時,體驗式教學和分享交流占據前幾名,當問到純理論教學模式時,只占據總數的15%。調查中問到學生喜歡哪種課程時,思想政治僅占2%,同時92%的學生認為高校思想政治課的學習有助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但是,將思想政治課經由必修課改為選修課時,依然會有20%的學生選修它,不選修的占30%,沒法確定的占36%,無所謂占13%,其余占1%。從以上可以看出,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課依然充滿矛盾性,在思想上較為認可本課程具有必要性與重要性,但是,在行動上卻表現出無所謂狀態。根據以上調查,作者覺得,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效性不佳,這是各類主觀原因整體結果[3]。然而,有一點需要講清楚,如果存在認識上的誤區,高校人才培養中“德”發生了問題,那兩種課程的責任,其余學科看似能心安理得“旁觀”,但是實際是全體老師、各種學科、教育教學共同的結晶,而并非某一教師、課程的單線產品。
在2015年我國便推出了關于增強與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其目的便是讓高校立足于學生全面發展,努力構建全員全過程的育人格局,從而形成教書育人、時間育人、科研、管理育人的長效機制,來加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全方位落實立德樹人的基本任務,努力做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由此可見,教育教學中任意學科、環節都不能將其置身事外,教育實效性便可得知,教育質量也就沒有辦法談起,更不能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便成為了一句空話。根據這樣的背景,作者慢慢走出了純理論教學,開始以實踐教學和體育教學為主,積極培養學生責任感與熱愛生活的課程,推動教師生態平衡,讓學生從新的角度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由此引出了《瑜伽與生活》。
2? 《瑜伽與生活》教學實踐和對思政課教學問題解決
《瑜伽與生活》是將音美體的理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采取多學科理念相結合,通過瑜伽體式教學為起點,采取理論教學、體式練習、音樂與美學賞析的模式,憑借其余學科的介入,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采取積極、樂觀以及平和的心態去面對,來加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采取全新的教學實踐方式。
2.1 創新
在高校中樹立多種學科相結合的教學理念,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往高校老師授課的方式都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是雙邊關系的核心。在信息化和大數據的時代,學生能從多方面甚至比老師了解的還要多、全。高質量人才應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與其余方面都能全面、均衡的發展。在瑜伽中,促進身心平衡,音、體、美等學科不斷滲透,不但不會減弱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還能補足其他方面存在的缺陷,多學科相結合的教學理念有助于建立全方位育人的大德育模式,更有助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2 協調
展示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建立新型師生關系。長久以來“兩課”都是必修課,教學過程中都是采用的大班制教學,一些人覺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不能達到個性化教學方式。本質上,我們可以從課程設計入手改革,嘗試“必修與選修相結合,設立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選修課”。《瑜伽與生活》教學中,老師不但可以起到指導與輔助的作用,還能根據學生練習情況實施個別調整,加強指導,采取個性化學習,不攀比,增強學生練習中的特點,從而加強自我悅納程度,提高認知與自信心,建立一種新型師生關系,實行個性化教學。
2.3 綠色與開發
在教學過程中,加強運用體驗式教學方法,建立合作性的學習方式,思想政治、社會責任感的培養都需建立在學生健康身心上,當他們熱愛生活、懂得生存、珍愛生命時,才能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公民,變為有社會責任感的大學生。《瑜伽與生活》教學中,音樂背景伴隨整個教學,期間可采用體式練習讓學生放松自我,在音樂的熏陶下樹立正確的理念。
2.4 共享
以往都是建立的多元化評價體系,推動了多樣學習。在以往評價體系中,多半是以理論考試為主,這樣的方式容易影響其就業。在《瑜伽與生活》教學中,明確了考核方式,可以從整體上反映學生課程學習態度、過程以及效果,調動學生積極性。
3? 結語
綜上所述,意識形態屬于黨與國家較為重要的工作,將高校宣傳思想做好,不但能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還能展示新的路徑,達到多學科和多方面互補。在目前社會中,我們需掌握好時代脈搏,方可在人才競爭中獲得主導地位,在《瑜伽與生活》教學中,走出單一的理論教學模式,探索新型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柴艷萍.堅定政治立場是思政課教師的第一要求[J].共產黨員(河北),2019(9):19-21.
[2] 黃文龍.淺析活動型思政課教學的效用[J].文學教育,2019(5):154-155.
[3] 林紅,黃妍妍.情感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理論分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5):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