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強
摘要:適應網絡時代的發展,是電大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必然趨勢。這一重要措施在教學改革中的應用應從技術平臺、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實際應用等方面入手。網絡的作用和價值既有優點也有缺點,應合理利用網絡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
關鍵詞:網絡環境;電大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對策
前言
大學時期是學生一生發展的最關鍵時期。在當前教育背景下,社會發展變化深刻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電大學生思維敏捷,有獨立的意識,在進入社會之前開始用自己的價值觀取衡量世界,深入了解當前電大學生的思想特點,適時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引導其發揮自身最大的價值,為社會培養整體素質高的專業人才。
1網絡環境對電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產生的影響
1.1 思政教師話語權面臨挑戰
網絡時代電大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優點是師生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明顯緩解,學生對老師的認可度也獲得提升。年輕人受到網絡語言的影響,對語言幽默、思想開放的思政老師更有好感。教師在學生心中的權威地位也因為網絡時代的到來而發生改變。教師教授的知識幾乎都能在網絡上搜索到,老師教授的知識與網絡上的知識存在的不同學生也能有所察覺,這意味著思政教師的地位遭到沖擊。互聯網海量信息為思政教育增加內容提供了便利條件,思政教育的研究熱點也發生改變,其中網絡話語權和網絡語言暴力成為重點內容。社會學者開始積極研究探索網絡語言鴻溝相關問題。值得注意的是電大內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存在明顯的語言沖突,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有所加大。
1.2學生主體價值觀嚴重偏離軌道
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虛擬的網絡空間越來越廣泛。由于虛擬空間缺乏限制,無法保證學生獲取的信息都是健康的,這些信息正潛移默化改變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導致學生看待世界的眼光產生了偏差。目前電大思政教育工作面臨的一項新的問題就是大學生的多元化價值觀。事實上電大思政教育工作者在糾正學生思想時心有余而力不足。中國法律制度對互聯網各項事物的管理不夠嚴格,沒有嚴格約束互聯網參與主體的不良行為,在此條件下,很多網民的網絡行為過于隨意。長期處于網絡世界的大學生自然而然認為在網絡世界中可以為所欲為,網絡上的不正當言論有很大一部分出自大學生之手,大學生在網絡上肆意發泄情緒、謾罵他人更是常見。
2網絡環境下提高電大思政教育實效性的對策
2.1創新電大思政教育工作理念,開展網絡思政教育工作
在網絡環境下,電大思政教育應轉變工作觀念,以學生為中心,不斷創新教育理念,讓網絡技術更好的服務于思政工作,堅定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立場,通過在網絡平臺上完善和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資源,樹立以人為本、以德治校,共同發展的思政教育工作理念,以提高學生思政政治素養為宗旨,以與時俱進為教育原則,緊密圍繞學生思政水平的成長和進步來開展教育工作,真正做到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與政治傾向,關心學生的工作就業,調動其網絡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強調其在網絡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強自立,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
2.2全員合力,建立電大網絡思政教育工作長效機制
2.2.1加強專業輔導員思政工作隊伍的建設力度。只有幫助電大學生增強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的能力,才能逐步提升思政政治覺悟,因此電大需建立專業的思政輔導員工作制度,委派政治素質高、管理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教師擔任思政輔導員,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通過思政指導和服務轉變學生不正確的思想觀念,使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強化,端正學習態度,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從而明確思政學習的態度和目的。在具體思政教育活動中,輔導員可針對學生實際問題,積極利用微信、歪歪等軟件開展主題班會。例如以“知識、能力、素質”、“專業學習與個性化發展”、“愛情與責任”為班會主題,讓學生暢談各自的思想與認識,并結合學習討論、先進事跡報告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2.2.2完善分工負責、齊抓共管的思政教育新格局
電大應在學校黨團委的統一領導下,成立德育工作小組,制定每周一次的德育活動開展計劃,各系也需建立學生會和黨團支部,并配備專職生活指導員,由學生自己挑選出骨干代表,各方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深入到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工作學習當中,有的放矢的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將學生的思政教育問題擺在各項工作首位,并融合到教學、科研、管理等各個環節當中。此外,要形成思政教育工作長效機制,還需不斷完善思政工作的競爭、激勵、保障和反饋機制,并設立專門的機構和經費,提高思政工作的活力。
2.2.3營造健康和諧的網絡文化氛圍
電大需加強對校園網絡的監管力度,完善信息傳播系統,建立網上行為監管機制,針對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利用網絡平臺定期組織辯論,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思政教師需與學生在網上進行交流探討,做好虛擬情境下的人生導師,利用高新技術手段豐富各種教育文化的形式和內涵,增強校園網絡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形成積極健康、明確是非的網絡環境,例如可組織學生開展集思想、知識和趣味性于一體的網絡知識競賽和網上新聞調查等活動,將學生對互聯網的興趣轉移到科技活動和文化學習等方面,營造健康和諧的網絡文化氛圍。
2.3豐富網絡教育載體,充分挖掘網絡思政教育功能
思政教育網站是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陣地,教育工作者應將重點放在完善網站內容方面,在建設紅色教育網站的前提下,還需將思政教材的前沿思想和知識融入到網絡的趣味性內容當中,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吸收知識,可利用電子郵件、論壇、微博等網絡載體發揮教育功能,引導學生積極發表正確見解,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的思政覺悟。
結束語
綜上所述,電大思政工作者在思政教育過程中需結合網絡時代背景,在繼承傳統思政工作的成功經驗基礎上不斷開拓進取,緊密結合學生的思想浪潮和實際問題,主動適應網絡載體的教學特點和運作方式,同時做好網絡信息傳播的監管,減少網絡垃圾信息對學生思政觀念的負面影響,從創新思政教育理念、豐富網絡載體的教育功能、關注學生的重點問題等方面入手,開創電大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邢海晶.網絡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理論探索,2018 (7).
[2]秦海雷.新媒體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