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興軍
摘要:處于最基礎的小學階段,每個學生都對寓教于樂式的教學方法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而對極其傳統的方式表現出不以為然的態度。為了滿足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可親可敬的教師應該為滿足小學生對體育運動單純的熱情而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制定合理妥善的措施和方法,這樣,既能大大的喚起小學生內心底處對體育學習滿滿的熱情和興趣,又能使小學生在最基礎的年齡鍛煉身體,增長自身防護的知識。教師的辛勤備課和刻苦鉆研,不僅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意想不到的作用,還有對小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質量;途徑與策略
一、前言
小學體育教學質量一直不能提高的原因顯而易見,那些被看做重要科目的語文,數學,英語獨占鰲頭,被可憐的視為副科的體育一直處于一個不受家長和學生重視的地位。在中國應試教育中,只有到了初中以后,體育才被提上了一點點的地位,也僅僅是因為它與考試成績掛了鉤。對此,教師和學生都應該很清楚很明確的意識到只有擁有一個好的體魄,才能在生活甚至社會上發揮自己的重要作用,只有提高個人的體質,才能有更多的精神和意氣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大大的發揮自己的潛質。資本的擁有讓個人的夢想更有動力的放飛,這樣想要的生活也就隨之而來了。
二、體育教育的重要意義
1.體育教育的開展有利于學生個性和人格特征的形成。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心志和想法還不唯一懵懂的階段,他們對待一件事情沒有自己的主見,事情的對錯也難以判斷,一旦對一件事物產生了初步認知就會一直堅持此觀點是正確的。我們應該根據小學生在發展過程中的這個特點,制定合理的體育教學計劃,然后在穿插實踐讓小學生對體育的學習有很大的認可,熱愛體育,并且傾情投身體育。這樣的話,學生以后身心健康的良好發展有了一定的保證,也有了一定的幫助。所以基于這個基礎,為了小學生個性和人格特征更好的形成,我們要加大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力度。
2.體育運動的開展有利于學生自我調節能力的提高。最基礎階段的小學生,處于開始接受文化教育的階段,從每天和年齡相仿的小朋友嬉戲玩耍的階段沒有防備的過渡到學習知識貫穿新思想的階段,可想而知心里壓力會迎面撲來,為防止小學生不能正確處理自己有壓力的心理而精神萎靡,我們更應該大力的了解什么更適合小學生緩解壓力,什么活動更適合小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新技能的心情。基于此,我們制定出對體育教育的合理的安排,因為這樣,我們既提高了身體素質,又能有一個有效率的課堂學習。所以,體育教育事業的開展,也是學生自我調節能力增強的重要途徑。
三、體育教育事業提高的途徑和研究策略
1.創建有利于小學生體育學習的學習氛圍
學習的主體毫無疑問的肯定是學生,所以說無論是在主要科目的學習中還是不被重視的科目的學習中,教師都應該做一個好的引導者,“人文化”的學習氛圍應該被小學體育教師更好地計劃起來,小學生課堂氛圍需要教師“激活”起來,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依然已經作為小學以與教學中的“核心”。為了更有效的實行,首先,教師應該創建一個合理,有熱情的學習氛圍,教師的良好心態也對學生對體育的學習有強大的作用,教師以愉悅的心情面對學生,課堂上的微笑是必不可少的,讓學生壓力的緩解更是重中之重,自由,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是每個小學生所需要的。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要讓學生盡全力的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學生的課堂,學生才是主體,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肯定離不開自己親力親為的活動。
例如:小學三年級教材中“原地高抬腿跑”的教授時,教師應該保持一個微笑的面龐,有一個和藹的態度,最后加上溫和的言語闡述原地高抬腿的重要作用“高抬腿跑是一個輔助訓練手段,是許多田徑項目的基礎素質訓練練習,對鍛煉學生身體素質有著重要作用”,然后動作要領的講解肯定也是必不可少的“上身勻直,兩腿交替抬至水平,頻率越快的同時,我們就會感覺效果越好”教師做到這樣的話,一堂課的進行,和諧的學習環境不僅增加了教師與學生的親密感,還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身體鍛煉的效果,增強了體育教學的質量。
2.教師在制定備課計劃的時候要有創新的意識,一些傳統的授課觀念要摒棄,創新的課堂思維有助于帶領學生進入新的滿懷熱情的領域,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積極性主動性被帶動起來,這樣,在小學體育教學領域上也算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學生也會樂此不彼的信賴學校,從而有助于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例如:小學科過程中的“三十米換物接力跑”的教學中,教師要先制定好教學目標,教學生正確掌握在三十米接力跑的時候的正確姿勢,教師在發展學生快速跑的同時,也要對學生靈敏度和協調能力進行一定的指導。顯而易見,為了更好地讓小學生對體育科目有更大的興趣,我們要采取“競賽”的教育,處于初級階段的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里特別強烈,這樣的競賽方式,有效的鍛煉了學生各種起跑姿勢和背向側向聽聲的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學的體育教學質量。
3.言傳身教一直是中國倡導的教學方式,我們應該摒棄這些傳統的觀念,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定的主動性,教師的創新和改革肯定是要實行下去,要把課堂上的主體定為學生,授課過程中與學生多多的交流,多多爭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課堂教學活動也需要學生參與進來,老師與學生多多進行的互動交流,這樣也在很大的程度上達到了課堂上創新的想法和理念。
例如:教師在教授小學體育課程中球類運動的時候,我們要改變傳統的觀念,先讓學生積極主動的發表個人的意見對什么球感興趣,對什么球能營運自如,教師掌握了這些硬性要求,才能在教育過程中得心應手,課堂上老師和學生打成一片,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調動起了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很大一方面還增進了師生間的友誼,更大程度上的有助于我國全民身體素質的提高,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歐陽曉曉《當代體育科技》2016年第03期
[2]慕容辭實《中國培訓》2015年第03期
[3]蔡園晴晴《現代教育(教育版)》2013年第22期
[4]王詩詩《赤子(上中旬)》201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