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應用本科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向產業化實踐創新應用教育轉型,藝術設計人才匱乏問題日益突出,學校的藝術設計人才培養落后于社會需求。教育部強調:“深化文化藝術類職業教育改革,重點培養文化創意人才。”對于文化創意人才的培養,要求將學生的創新思維養成及創新意識培養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才培養模式。而將藝術設計“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貫穿大學生高校學習生涯,能降低學生進入職場難度,使其適應職業崗位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在此基礎上再借鑒其他職業教育模式,對課程改革、教學方法進行系統梳理,可以使學生不但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更具有較強的實操技能,成為“勤動手、善工藝、強設計、厚基礎”的創新藝術人才,這對于緩解我國當前創意文化產業人才匱乏問題,促進應用本科高校改革和產業升級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應用本科高校;藝術設計;“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
基金項目:2017年河北省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課題“應用本科高校藝術設計“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GJXH2017-55);2017年河北省教育廳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研究與實踐科研課題(2017CXCY226)研究成果。
在我國經濟蓬勃發展中,藝術設計行業的發展為經濟帶來了新的增長力量。高校希望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優秀設計師,而市場急需高技能、高素質的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但由于部分高校未能重視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導致培養的藝術設計人才難以和市場需求對接。目前部分高校培養的人才仍滿足不了設計行業的需求,體現在學生知識結構單一,實踐能力較弱,技術水平不足,職業素養有待提升,這就造成了產業發展與職業教育相脫節。隨國家關于“現代學徒制”的政策出臺,“現代學徒制”職業教育模式已成為應用本科高校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改革的熱點。
一、應用本科高校藝術設計“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的內涵與現狀
(一)藝術設計“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中國自古就有秉承師徒制的文化傳統,這一制度是培養技藝的重要模式,但由于理論缺失和傳統影響,無法科學有效地與職業結合。“現代學徒制”是將學習和工作融合,通過一定的項目,在專業導師的指導下,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實踐工作,以此來培養市場所需的應用型高素質藝術設計人才。
(二)應用本科高校藝術設計“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現狀
我國高校藝術設計近年來進入發展的瓶頸期,人才培養發展緩慢,主要原因是長期以來的教育觀念未能轉變,使得人才教育與市場的對接出現滯后。目前我國藝術設計“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藝術設計培養定位不清。目前我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定位目標較高,與相關行業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崗位差距。
二是課程體系與現實要求有差距。應用本科高校的課程體系相對于行業發展來說較為滯后,造成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素質和職業崗位不匹配。
三是校企合作不充分。校企合作沒有形成有機互動,使得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不能得到合理開展,常常流于形式。
四是教學基礎課程缺乏目的性,與實踐結合性不足。基礎教學的教學目的不明顯,使得相關的教學無法靈活地轉向社會行業需求,在實訓中也缺乏基礎課程和專業技能的相互穿插互補。
五是教師綜合專業技能有待提升。藝術設計行業需要高技能的人才,教師要能承擔學生藝術設計技能培養的工作,不但要有綜合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實踐從業經驗,對學生進行實踐指導。若教師無實際項目經驗,一線的專業技能和實踐成果就無法反映到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就受到很大的影響。
六是學校管理機制不足。學校的培養方案總是滯后于企業一線實際的需求,而企業要考慮生產效率的提高,很難與學校進行深入合作,需要更有力的合作模式來加強校企合作,增加學生的實訓效果。
二、應用本科高校藝術設計“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我國“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與國外相比還存在差距,需進一步通過“現代學徒制”培養藝術設計學生的實踐性、創新性及專業適應性,解決教育與產業不能對接問題,從而推動學校內涵建設。
第一,應用本科高校藝術設計“現代學徒制”可以將教育與職業市場有機結合,解決人才培養滯后問題,促進學生的就業,帶動校企合作,促進產學融合。
第二,藝術設計“現代學徒制”可在提高應用本科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水平的同時推動產業的發展。高校職業教育中的“現代學徒制”突出企業的重要作用,突出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實操的過程,使得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不再形式化、淺表化,而是尋求深度合作和雙贏,有利于加強職場與教育中的師徒關系的對接。
第三,“現代學徒制”是通過學生的理論和實踐,使學生在學校和企業兩個環境實現身份轉換,將學習和未來的實踐崗位對接,這種教學模式符合社會對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需求。
第四,“現代學徒制”以技術與藝術結合為手段,以校企結合為基礎,強調教學實踐。當我國的藝術設計教學向“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過渡時,國外多元的人才教育模式發展得很快。例如,現代設計的源頭包豪斯學院強調教學理念和精神,摒棄傳統教學方法,在學校中只有“師傅”“技工”等稱呼,并一起勞動和創作,畢業后取得技工文憑,突出了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堅持從車間到工作室情境化師徒實踐教學,突破傳統教學的局限性,提高校企合作緊密性。這種藝術設計教學與工藝科技相結合,影響深遠,使得技術與藝術、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
總之,“現代學徒制”能解決學生藝術基礎不足的問題,能使學生的成果轉化獲得收益。“現代學徒制”能解決學校人才培養和企業用人的困境,并服務于地方經濟。
三、應用本科高校藝術設計“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創新模式路徑研究
“現代學徒制”可以加強企業與學校共建,實現學業與職業對接,形成校企優勢互補,培養出高素質、有創新、懂技術的人才。
(一)提高技能培養,實現學業與就業的有效對接
健全應用本科高校藝術設計“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和實踐培訓機制。由單一教學向藝術設計教學、科研、產業實踐一體化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轉變。
加強藝術設計“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實習基地和專業設計工作室的建設。
實施多元文化設計平臺的項目化教學,提升藝術設計“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創造能力。
在實踐中改進藝術設計“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行業、企業、高校“三位一體”的聯動教學。
重視有經驗、有創新創造能力的教師人才隊伍建設,對藝術設計“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導師評聘、培育,以及導師的育人能力方面進行研究。
(二)更新教學理念
構建“工作室教學、職業對位、崗位工作轉化成各個項目”,以課程為核心的項目課程。樹立系統的以實用型人才培養為目的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創新理念,構建厚文化、寬視野、強創意的藝術設計“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新型課程體系。
“現代學徒制”教學理念是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結合,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扮演實際崗位的角色,并成為課堂的主導者。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創作實踐和企業的生產需求達到一致,提升學生素質,滿足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
(三)改革實踐教學模式,提升學生職業綜合能力
在“現代學徒制”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學校和企業中,進行多元的實踐活動,提高應用技能。教學中要使得教學知識結構與企業生產協調,并深入了解企業的崗位需求,以此滿足對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要求。例如公關能力、溝通能力、項目提案的能力等,這些是高校藝術設計“現代學徒制”培養的重要能力。
(四)加強教學空間環境的合理規劃
應用高校在實施“現代學徒制”時,應將校內的實踐場所進行合理規劃,并有針對性地加強實訓、實驗設備建設,保證實訓設備跟上企業生產設備。例如,燕京理工學院藝術學院完善了陶藝設計生產工作室、首飾生產工作室,使得學生的理論知識可以在實訓基地進行實踐,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也模擬了企業的真實生產狀態,使學生提前適應企業崗位環境,并為校企合作的構建打下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可降低學生進入職場的難度,使學生適應職業崗位發展,提升其核心競爭力,并帶動產學融合、校企合作、工作室項目制等職業教育模式的開發。在“雙創”教育背景下加強應用本科高校藝術設計“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能夠凸顯應用本科高校創新創業的模式,提高學生職業競爭力。借鑒國際上人才培養的成功經驗,為獨具特色的應用本科高校藝術設計“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提供具有價值的建設方法和途徑。
參考文獻:
[1]盛玉雯.藝術設計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12).
[2]李慶祥,覃麗萍.基于“現代學徒制”理念下的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雙師制”的研究[J].才智,2017(27).
[3]曹慶梅.現代學徒制在藝術設計專業方面的應用嘗試[J].現代裝飾(理論),2016(7).
作者簡介:
陳旺,韓國首爾世宗大學藝術學博士,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副高職稱),燕京理工學院/韓國世宗大學。研究方向:藝術設計學、美術學。2015年入選國家文化部文化創意產業“雙創人才”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