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


[摘 要] 數學作業是數學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它能最直觀地反映出學生數學學習的基本情況。在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的模式里,其傳統數學作業均是以書面練習為主,這種單一的作業模式,其內容和形式也比較枯燥乏味,使得學生負擔較重,對數學提不起任何探索求學的欲望。小學數學作業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可以演變出豐富的新形態。因此,我們應該勇于探索未知地帶,開辟新途徑,將“互聯網+”模式進行充分利用,并加以更進一步的推廣。
[關鍵詞] 互聯網+;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及優化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已經在人們的生活中普及,信息技術也與課程整合實施了多年,這也是課程發展的必然趨勢,信息技術的加入,使得學生在學習方式上有所改變,讓學生能夠盡早接觸到社會的新面貌,得到綜合健康發展。現階段,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已經廣泛引用到了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的各方面,并且又做了更加充分的融合,所以,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工作中,首要實現小學數學作業的創新發展也成了眼下最重要的任務。
一、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我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長期以來,均是以傳統書面作業作為數學教學的基礎教育部分,雖說具有良好的效果,但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以往較為傳統的數學作業也出現了弊端,具體一些則包括以下幾點:
1.作業的功能單一
目前,小學數學作業的功能較為單一,其主要的學習方式幾乎是反復鞏固課堂上所學的一些數學知識,很少有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擴大視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功能。為此,筆者私下做了一些詳細調查,根據調查顯示,小學生對數學作業的態度基本是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為考試做準備、應付老師檢查、提高數學能力(如表1)。由此可見,數學作業的真正功能并沒有充分得到體現。
當前的小學數學作業功能相對而言還比較單一,當然其主要學習方式就應該是反復性地對課堂上所學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鞏固,這就使得數學作業缺乏增強學生學習能力和幫助學生擴大學習視野以及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的功能。基于此,作者對其做了相關的一些調查,而根據調查顯示,小學生則是對數學作業抱以完成任務的態度。
2.作業的內容和形式過于枯燥乏味
據有關調查顯示,小學數學老師在布置作業時大多數以書面練習和教科書內容為主,讓學生課后查閱資料、實驗、觀察、探索、調查數據等實踐性作業卻比較少。這種作業布置分配不均勻,單純地加強了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學習是為了實踐,這樣一來,數學作業便成了小學生需要竭力完成的一項“力氣活”,而且數學作業布置都是統一的,缺乏層次性和差異性,有一些學生甚至直接拿別人的作業來抄。
3.作業的負擔較重
在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作業負擔較重是一大關卡,是深深困擾基礎教育界的一道難題。雖然近年來開始嘗試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但見效甚微。通過相關調查發現,25%的學生認為數學作業很重,45%的學生認為數學作業較重,就這兩部分人相加,比例都已經達到了七成,可見小學數學作業在學生心中的壓力有多大。所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的途徑絕對不應該只是盲目地增加作業量,而是要結合現代化發展的具體要求做進一步的考量,通過“互聯網+”有效優化數學作業的基本形式以及基本內容,以此來有效地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
二、問題的原因分析
1.現行考試評價制度的制約
當前小學生數學作業中具體存在的問題并非單一地來源于作業,而是遭受現代化數學作業考評制度的約束。即便目前所提倡的是民主社會和素質教育,然而口號叫喊了許多年,同樣探索實施了許多年,但考試的制度卻依舊沒做任何改變,仍然是目前教育的主體,而這樣的考試制度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基礎教育過于追求成績而忽略了學習過程,這也成為目前教育中的一種常態。
2.家長對孩子的考試成績過于重視
老師給學生布置作業是無奈之舉,是為了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而一些學生家長有一定的功利心,希望學生的學業能夠取得理想的成績和排名,而需要取得理想的成績和排名,其方法仍然是學生的解題能力。這就造成了一些家長要求老師必須給孩子布置大量的作業練習,以希望通過大量作業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三、“互聯網+”背景下作業設計及優化方法
以目前的小學作業的現狀以及其存在的問題分析來看,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找尋小學數學作業進行優化的路徑。而小學數學作業課程標準中又明確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特別是針對小學生而言,數學作業已經不僅僅是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補充手段,而是相對應地給學生提供技能和知識的一種途徑。互聯網的盛行使得信息化知識愈加豐富,同時也為小學生的數學作業提供了基礎條件,讓學生的數學作業內容更豐富多彩。相關調查研究表明,“互聯網+小學數學作業”相較于以往傳統的教學而言更具優勢,因此又理所應當通過“互聯網+小學數學作業”來有效助推學生的綜合發展。那么,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數學作業除了一些比較基本的書面習題之外,還可以是寫一些數學文章,且閱讀一些數學故事或者觀看一些數學視頻等。
1.閱讀型作業
目前,普遍認為閱讀是語文學科的事,數學只要學習好演算步驟就行了,這種認知是錯的,忽視了對數學語言的理解。數學中的閱讀型作業是為讓學生通過閱讀來獲取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更深的認知。可通過互聯網平臺信息技術建立數學數據庫,讓學生可以在數據庫中自由閱讀。這種閱讀數據庫設計應當注重幾個方面:第一,控制閱讀時間,避免學生閱讀時間過長,造成負擔,影響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也要避免閱讀的進程過短,學生來不及思考,這樣閱讀也只會流于形式;第二,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和閱讀理解能力安排合理的閱讀內容,年齡較小、閱讀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可采用講讀的方式,以此來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2.口頭交流型作業
課堂中,老師可抽取一些時間讓學生分組交流學生問題,在課后學生作業布置中,則可以通過互聯網搭建一個網絡交流平臺,布置相關作業的主題,讓學生在網絡平臺上完成口頭交流作業。另外,在建立這種交流平臺時,主題一定要吸引學生,要顧及每位學生,避免有的不善于表達的學生更加自閉,這種利用互聯網建立的口頭交流平臺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操作實踐型作業
比如,在學習“梯形的面積”教學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計算出梯形面積,可利用計算機技術將兩個一樣的梯形旋轉180度,之后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者長方形,在此過程中,學生很容易知道計算梯形面積的方法。這類操作實踐型作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還深化了數學課堂教學。
責任編輯 王?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