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然?劉強

摘 要:經濟與科技的迅猛發展促進了世界各國間的聯系,隨著文化交融的逐漸深入,源自日本的治愈系產業逐漸受到大眾的追捧。而游戲作為近年來發展最快、勢頭最猛的數字媒體產業,與治愈系相結合成就了不少業界黑馬。本文在治愈系游戲背景的基礎上,闡述了治愈系游戲的時代意義,并分析了其主要特點。最后,從美學表現、聽覺語言和游戲性三方面對治愈系游戲進行了具體的設計策略分析,并進行總結。
關鍵詞:治愈系;游戲;設計策略
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使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愈發頻繁與密切。20世紀90年代以來,各國文化相互交融,源自日本的治愈系產業以其特有的明亮、平和、舒緩的風格,受到大眾的追捧。游戲作為數字媒體藝術的重要類型,與治愈系主題相結合,在競爭激烈的游戲產業中,穩穩占據了一席之地。這就是治愈系游戲。
1 治愈系游戲的背景及意義
治愈系事物是指能夠撫慰心靈,給人以持續、恒久、連續的舒暢感的一系列事物。[1]治愈系產業特性符合人們的心理需求,具有良好的文化跨越性質,因此擁有廣泛的受眾與消費群體,在強調“體驗經濟”的今天,治愈系產業具有極強的生命力。電子游戲的敘事結構與方法直接為使用者提供情感交流的真實體驗,在擬仿和互動性方面優于其他媒體形式。治愈系游戲遵循互動敘事性原則,從時間(temporal)、深度(depth)、描述(depiction)3個維度對作品的故事內容、故事情節與敘事結構進行創作與完善,[2]為使用理論與滿足理論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現代社會,通過消費追求快樂的消費心理欲求不斷增大,人們的消費動機從物質滿足轉向心靈滿足。治愈系游戲是以情感體驗為導向的,游戲者在情感方面的滿足與治愈系游戲本身的特性,影響了游戲者的游戲行為,有利于積極情感黏性的產生。治愈系游戲的發展不再是物品向用戶的單向傳遞,而是產品的意義及載體在主受體之間的雙向流動。治愈系游戲與商業的高契合度,將治愈系游戲推向新的高度。
2 治愈系游戲的特點
《2018—2019年休閑游戲市場機會研究報告》與《2018中國游戲產業報告》指出,中度游戲與硬度游戲占了整個游戲市場的93.4%,休閑類游戲僅占6.6%。但是休閑玩家數量占了整個移動游戲玩家的63.7%,且主要以年輕的女性消費群體為主。由此看來,休閑游戲擁有巨大的用戶群體與市場競爭力。而治愈系游戲作為休閑游戲的主要組成部分,在休閑類游戲固有特點的基礎上更多著眼于用戶偏愛的元素,吸引用戶情感投入,以延長產品的競爭力和提高用戶的黏著度。以下簡單總結了幾款具有代表性的治愈系游戲,如表1所示。
通過分析上述的幾款治愈系游戲,我們可以總結出治愈系游戲普遍具有的以下幾個特點:
2.1 輕松且舒適的游戲環境
視覺上,2D治愈系游戲多以懷舊風格為主,3D治愈系游戲多以低多邊形(low poly)風格為主。畫面風格是游戲整體基調的把控。治愈系游戲通過絢麗的色彩搭配,構建出唯美的游戲環境,營造出輕松舒適的游戲氛圍。
聽覺上,治愈系游戲的音樂音效主要以輕快或節奏緩慢的旋律為主。有研究表明,音樂可以誘發情緒,節奏平穩、速度輕快、旋律和諧以及俏皮跳躍的音樂可以誘發正向情緒。游戲內的音樂和音效也是治愈系游戲達到治愈目的的主要途徑之一。
2.2 日常的、創新的游戲內容
治愈系游戲的主題通常都是設計者試圖表達的哲學內涵,例如親情友情至上、夢想得以成真、愛情修成正果、冒險到達終點等。奧利塔認為,后現代時期的特點就是大敘事到小敘事的轉變。[3]治愈系游戲的敘事方法就是以日常化的生活敘事或創新性的探索敘事為主的小敘事。將小敘事放在第一性,通過不斷經歷不同的小敘事來品味人性,關注自身,審視自身,以達到個體意識覺醒的效果。
2.3 細微而深刻的情感共鳴
“一種藝術,如果不能對現實人生進行富有意味的表現或反省,它就不可能引起廣大觀眾、讀者的閱讀興奮。”[4]因此,只有包含了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對玩家自身感悟的作品,才能引起受眾的興趣和共鳴。治愈系游戲反映了對日常生活的尊重和對平凡人性的探索。游戲中通過對現實生活細致的描繪,為玩家找到發現美的視角,對探索過程深度的刻畫,引發玩家達成目標后的自我反思。
治愈系游戲通過唯美的畫面風格、輕松的音樂音效、非線性的敘事交互和豐富的游戲元素等方式,讓玩家在游戲過程中體驗不一樣的情感共鳴。治愈系作品的使命是“使人們逐漸擺脫人性中的假惡丑,使人們的心理與行為逐漸變得真善美,從而達到自我完善,走向人類的更高境界”。[4]
3 治愈系游戲的設計策略
游戲設計過程中,將使用者經驗定義為玩家進行游戲時,游戲所展現出的一切。使用者經驗由設計上的3個分隔領域組成:視覺要素、聽覺要素與互動要素。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我們嘗試從美學表現、聽覺語言和游戲性3個方面提出治愈系游戲的設計策略。
3.1 契合主題的美學表現,構建美輪美奐的游戲世界
美學所代表的“表面細節”與游戲機制是相輔相成的。美學考慮是讓游戲的整體體驗更加美好的一個因素。好的美學表現讓游戲更精彩,讓游戲世界更真實,從而增加游戲內在價值。提升游戲的美學愉悅感,同時讓玩家容忍游戲設計中不完美的部分等。視覺要素方面,主要從角色、場景和界面三方面進行設計策略分析。
(1)性格鮮明的角色,促進特定情節的發展。角色是故事或事件的主要行動者,處于各種矛盾之中。治愈系游戲因為包含更多敘事性元素,所以創作一名性格形象鮮明的角色的最佳方法就是從角色的背景故事著手,從性格、造型等方面塑造平民化的角色。在角色創作過程中,特定的游戲情節或沖突需要相對應性格的角色來完成。根據治愈系游戲題材的要求,其中的角色大多“平凡化”,并且有著各自的缺點或煩惱,以此創造沖突點,隨著游戲情節的推進,角色必須獲得成長或改變。
(2)無意識的場景,承載特定情節并塑造人物形象。場景需要能夠將游戲主題、環境、劇情、心態完整且和諧地表達出來。一部好的游戲作品不光有個性鮮明的角色,還要有精心布置的場景。直觀的視覺元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整個游戲的質量。場景是進行游戲的重要空間,它既包含了劇情發生的地點、環境,又包含了劇情發生的載體,其成為塑造人物的一部分因素。不同的場景蘊含了不同的審美體驗,例如冒險類治愈系游戲中的場景給人以色彩絢麗、氣勢恢宏的感受,而常見的治愈系游戲大多擁有能勾起玩家某些情結的場景,如家、校園、超市或咖啡廳等。這些引起玩家無意識情結的場景,使玩家獲得心理上的寧靜與情感上的共鳴。
(3)簡約活潑的人機界面,功能性與藝術性并存。設計首先應該專注于人機界面的功能性。由于治愈系游戲重在游戲的內容而非操作界面,簡潔明了是治愈系游戲人機界面的第一要義;在保證了功能性以后再考慮藝術性的問題,適用于界面本身的目的是最重要的美觀因素,人機界面與游戲基調相契合并給玩家自然的感覺是關鍵。
3.2 恰到好處的聽覺語言,營造輕松舒適的游戲氛圍
音樂是整個游戲中傳達感情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游戲中,聲音反饋比視覺反饋更能觸碰玩家的內心世界。如果說游戲畫面的視覺把控是一種包含較強的理性活動因素的認識行為的話,那么對音樂的聽覺把控則往往是一種包含較強的感性活動因素的意識行為。在聽覺要素方面,主要從游戲音樂與角色語言兩個方面進行設計策略分析。
(1)符合基調的音樂,豐富游戲內容并提高沉浸性。[5]治愈系游戲中的背景音樂及插曲的選擇要以營造氛圍、推動情節、襯托角色心理變化等為標準。從音樂的波形來看,音程跨度小、節奏慢的音樂更易喚起聽者身上強烈的情感和美好的幻想。
(2)符合環境的音效,構建并完善更真實的游戲環境。游戲音效設計與場景、氛圍相配合極其重要。音效主要分為三種:背景音效、隨機音效與定制音效。在治愈系游戲中,背景音效與背景音樂同時播出,例如馬路上的車流聲、人群的嘈雜聲等等。隨機音效是在一個場景中隨機播放出來的,例如鳥鳴、哭喊等等。定制音效是隨玩家操作而播放出來的,例如腳步聲、開門聲等交互性較強的音效。
(3)符合身份的語言,塑造角色性格并傳達特定訊息。配音作為游戲中的三度創作,配音員必須在熟悉游戲情節、人物性格的基礎上,根據場景、面向對象的不同進行配音工作。優秀的配音既可以使角色變得豐滿,還能成為游戲的另一亮點。治愈系游戲中的人物配音主要以慵懶、輕快的節奏為主,給玩家溫柔、踏實的感覺。
3.3 簡單而豐富的游戲性,傳遞情感與提升可玩性
希德·邁爾(Sid Meier)曾將游戲性定義為“一連串有趣的抉擇”,筆者在此基礎上擴充定義的內容,游戲性就是在一個虛擬的環境中,由于因果關系而被結合起來的一系列挑戰。[6]治愈系游戲的主要挑戰在于側面思考挑戰與道德挑戰,多以謎題、探索的方式應用于游戲中,即將敘事與游戲形式相結合。
(1)交互式敘事模式,傳播情感的主要途徑。治愈系游戲的設計方向可以采用“心理圖案學”,即多關注玩家內在的想法,由此得出治愈系游戲的主要樂趣在于敘述與感受。根據特定的受眾群體,切實地選擇符合受眾審美品位的題材,是創作者建構故事的根本依據。治愈系游戲的劇情選材主要集中在勵志成長、校園友情、家庭親情和甜美愛情4個方面。游戲設計師需要引導玩家往偏好的主題前進,玩家的行為推動游戲劇情開展,玩家的選擇最終導致意義的產生。[7]治愈系游戲是心靈生活的戲劇模式,給玩家的情緒提供發泄的機會。玩家們雖樂于在治愈系游戲中不斷感受新的刺激,但同時也期待在游戲中找到認同感。
(2)多樣的游戲機制,豐富玩法的重要手段。治愈系游戲形式主要以經營與冒險為主經營類游戲是由玩家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對游戲中虛擬的世界進行經營管理。這是游戲樂趣中真實世界與照料生活的體現。在體驗真實世界與照料自己所屬地點的同時,經歷與其余游戲元素的交互點,例如每個游戲角色所構成的小故事,每個游戲場景所喚起的個人情感等。冒險類游戲是由玩家扮演冒險者,通過探索、解密、過關的方式體驗游戲樂趣,獲得游戲過程中的滿足感與通關時的成就感。敘事模式與游戲形式相輔相成,使治愈系游戲正確直觀地向玩家傳達愛、信任、羈絆、遇事時的進退兩難、主觀的狹隘判斷、自我價值的實現等人性的主題。[8]
(3)合理的游戲動力,激勵玩家的特定方法。內在動機能夠更有效地激勵人們的某些行為。內在動機具有能力感、自主感與歸屬感3個特點。能力感在于治愈系游戲玩家通過完成任務、解決問題、克服障礙等過程收獲的成就感,例如《風之旅人》的闖關、交互機制可以讓玩家獲得完成游戲時的喜悅與玩家間的相互關懷。自主感在于讓玩家根據自我意志作出他們認為有意義的選擇,例如《關東煮人情故事》的選擇機制可以讓玩家獲得決定游戲走向的自由感。歸屬感在于游戲活動與外界事物有所關聯,其中可能包含了某種意義或目的,例如《昭和雜貨店物語》的游戲元素喚起了玩家對過去事物的回憶。
4 結語
治愈系游戲從視覺上對角色、場景、界面進行設計,構建出特定的游戲世界,從聽覺上對音樂、音效、配音進行設計,夯實游戲的整體基調,從內容上對組件、機制、動力進行設計,給予玩家豐富的游戲體驗。游戲的初衷都是透過游戲向玩家傳遞某種情感,它特有的交互性使其異于電影、動畫、電視等其他藝術形式,在情感指引、教育方面有無限的潛力。在科技飛速發展、各國文化相互交融的今天,宮崎駿動漫,羅英錫綜藝在世界范圍內大火,都說明了人們對慢節奏、治愈系數字媒體的根本需求。治愈系游戲以獨特的視角讓玩家收獲感動,引起人們的共鳴。
參考文獻:
[1] 韓思齊.日本“治愈系”的文化分析[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25(02):48-50.
[2] 劉研.電子游戲的情感傳播研究[D].浙江大學,2014.
[3] 馬克·柯里(英).后現代敘事理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4] 彭詩云.溫情治愈系動畫創作模式研究[D].江南大學,2014.
[5] 孫亞楠,劉源,南云.音樂對情緒的影響及其腦機制的相關研究[J].自然科學進展,2009,19(01):45-50.
[6] 吳璽璽.游戲設計入門[M].重慶大學出版社,2005.
[7] 陳少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動漫化傳承與傳播研究[D].山東大學,2014.
[8] 王冬雪,劉國文.《解憂雜貨店》中的人性及其現實意義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6(11):164-165.
作者簡介:徐浩然(1995—),男,蘇州科技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
劉強(1976—),男,蘇州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