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佳南
◆摘 ?要:風箏是我國獨有的傳統手工藝品,它以其獨特的造型和新奇的用途備受人們喜愛,而南通板鷂風箏作為中國四大風箏之一,以其優美的造型、精細獨特的工藝及靈活多變的紋樣藝術,成為南派風箏中絕無僅有的一支。本文主要從造型表現和紋樣設計角度分析了南通板鷂風箏的藝術設計特征,探析其獨特的藝術設計風格。
◆關鍵詞:南通板鷂風箏;造型;紋樣
1南通板鷂風箏的歷史起源
中國是風箏最早的起源地,是東周春秋時期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最早的風箏是由古代哲學家墨翟所制造。人們所知的“北鳶南鷂”中的“南鷂”指的便是南通板鷂了。南通板鷂是江蘇南通的傳統手工藝品,屬于南派風箏的一種,由于其造型如一平板,因此得名“板鷂”,俗稱“鷂子”,是南鷂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種。關于風箏起源大概有幾種傳說,其一,斗笠是古代農夫的防雨防暑器具,相傳有一農夫在耕作時,忽狂風大作,將其斗笠卷起,農夫便去追趕,抓其系繩,由于其繩子很長,斗笠便在空中飛行,農夫覺其有趣,便經常放斗笠,以此為樂,后來就演變成了放風箏。其二,傳說早在禹時便有了風帆,它借助風力向前行駛,人們便按其相同原理,扎起風箏,利用風力,放飛風箏。其三,根據風箏的造型結構特征,容易讓人聯想到鳥的形態,因而得出結論,風箏是受飛鳥的啟發。在古代,鳥被視為是祥瑞之物,被賦予了很多象征意義,由于人們對于飛鳥的崇拜以及熱愛,因此模擬飛鳥而制作風箏,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這些關于風箏起源的傳說,都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民間風尚與習俗的體現。
2南通板鷂風箏造型藝術特征
南通板鷂風箏是一種大型的板類風箏,其大多為幾何圖形,分為六角形、八角形以及多角形?!傲恰毙物L箏是最為常見的,其骨架由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組合而成,“八角”形風箏骨架由兩個正方形組合而成。其六角的造型既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風箏,又能將其作為一個基本單元,將數個六角形串聯起來,成為連星式的風箏,因此這也是南通板鷂區別于其他地區風箏最顯著的特征。南通板鷂的做工精細,要求嚴格,骨架為細竹竿,較為輕便,且便于就地取材,方便制作。就其骨架結構而言,都做到上下左右對稱均勻。連星板鷂的排列樣式分為排列形和放射形,其中七連星板鷂和十九連星板鷂分別用六角形自上而下做二、三、二和三、四、五、四、三的排列方式,但九連星板鷂的骨架結構,是以八角形為中心,外圍是數個六角組成的圓環,這種向外放射的形狀,可以使風箏無限擴大。從風箏骨架的結構中可以看出,長方形和正方形重疊處外部都是數個三角形,三角形穩固、耐壓的特點,提高了風箏整體的穩定性,使風箏在空中飛行時,受風面積足夠穩定平衡,確保風箏能在空中飛行。
南通板鷂風箏最有特色的要數風箏上的音響裝置,民間藝人將設計好的哨口,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整齊的排列在風箏面上,數量從一百到三百只不等。哨口設計較為考究,個頭有大小,取材較廣泛,板栗、白果等的外殼以及葫蘆等都可作為哨口的制作材料。不同材料的哨口在空中時會發出不一樣的響聲,哨口的雕刻造型的差異性以及哨口的大小、形狀,對于哨口的發音,都有一定的影響,使風箏在空中的哨聲宏亮清脆、音調悠長,被稱為“空中交響樂”。
3南通板鷂風箏的紋樣藝術特征
南通板鷂風箏的用途使得風箏的表面紋樣繪制有特殊的要求,既要確保風箏在靜態時的直觀效果,又要保證風箏在空中時生動活潑的動態效果。由于風箏是飛行在藍天白云之下,因此風箏的色彩大多以明亮鮮艷的為主,才能在空中突顯。南通板鷂風箏紋樣繪制較為精細,紋樣取材較為靈活多變,在色彩方面它將民間藝術與國畫筆墨相結合,這是南通風箏區別去其他地區風箏的一大特征。
南通板鷂風箏取材廣泛,包含人物、動物、植物、神話傳說、名言警句等,圖案多為表達吉祥、圓滿、長壽、順遂等意圖,體現了人們對于完滿的追求和對完美生活的向往之意。動植物為主的,大多是吉祥圖案,在民間“圖必有意,意必吉祥”,這是社會各個階層共同的觀念信仰。經過千百年的努力,動植物花卉產生出多種多樣的組合形式,充分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創造力和無盡的想象力。吉祥圖案多為辟邪、納福、長壽等。比如龍鳳紋樣是經久不衰的,龍是中國吉祥的象征,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龍紋樣的南通板鷂很受歡迎,它在空中時而盤旋時而擺尾,顯示其神威,反映了當地人民希望龍能趨吉避兇,納吉迎祥的美好愿望。人物為主的,多是歷史傳說的題材,如關公、三清、觀音、八仙等,這些源于人們對于擁有超凡神力、長生不老的神仙的崇拜,體現了他們對于長壽、健康等的祈愿之意。如八仙過海圖,韓湘子的笛子、藍采和的花籃、何仙姑的蓮花等,在鮮明顏色的襯托以及精細的刻畫下,各個入木三分,活靈活現。八仙過海的紋樣選取,與南通瀕海臨江的地理位置有關,海邊人民靠海吃海,他們希望出海打魚的漁民們能如八仙過海般順遂。
4結語
南通板鷂風箏獨特的哨口設計,濃郁的地域性紋樣題材以及優美的造型,讓其成為風箏界中的一枝奇葩,使其流傳至今,并任受人們喜愛。它的紋樣題材、造型表現、色彩繪制都凝聚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使其擁有了多樣的藝術特色,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我們應重視對這一中國本土文化的繼承與發揚。
參考文獻
[1]南通風箏博物館.風箏起源[EB/OL].http://www.cn-kite.com/?Kb/One/.
[2]方佳蕾.板鷂風箏的藝術審美與創造表現[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2.
[3]郭承毅.南通哨口板鷂風箏綜述[J].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2.
[4]吳穎.鳳鳴于天——南通板鷂風箏的藝術特點及其創新探索[J].商業文化(上半月),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