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丹
◆摘 ?要: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互聯網與人們生活的聯系越來越密切。互聯網的廣泛使用也對傳統的黨校管理模式產生了一定的沖擊。這就要求基層黨組織要對當前的形式進行分析,充分利用好互聯網資源進行黨校管理模式的創新,適應時代發展的趨勢,將互聯網和高職院校黨校管理有機結合。
◆關鍵詞:高職院校;黨校管理;互聯網
傳播和繼承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是高職院校黨校的任務之一,因此高職院校黨校肩負著重大的使命和責任,作為學生也應該用前瞻性的視角來面對我國的優秀民族文化,發揮這些優良品質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的作用。高職院校黨校作為基層黨校組織,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緊跟時代的潮流,培養一支具備高素質的優秀黨員干部隊伍,利用互聯網擴大其社會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
一、更新傳統觀念,突破傳統道德大講堂
高職院校黨校是培養基層優秀黨員干部的基層組織之一,因此其承擔著重大的使命和責任,要充分發揮它的作用,就要提升其管理水平,在當今時代背景下充分利用好“互聯網+”的資源,對管理方式進行改革升級,把互聯網的信息化管理運用到高職院校黨校管理中來,不斷提升管理的水平和質量。
1.“互聯網+”引領著黨校培訓的新方向
2015年兩會會議上,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互聯網+”的概念,將其理念解釋為將互聯網信息技術和制造業相結合,以此來促進國際市場的開闊。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它的含義已經不再僅僅局限于某一個行業的發展,而是廣泛的滲透在生活中的制造業、加工業等等一系列行業中,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價值觀、價值取向都受到了互聯網的廣泛影響,因此,我們應該利用好互聯網,是使其為我們多展現一些正確的價值觀。互聯網的誕生對人們的傳統生活方式是一種巨大的變革:互聯網在家居行業中的應用使人們的生活實現了智能化,互聯網和在企業中的應用使企業之間的聯系和溝通變得更加快捷有效,互聯網在政府部門中的應用使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得以提升,能夠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互聯網加快了人們的生活節奏,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方便,使各個行業的服務變得智能化,使生活變得日新月異。對此,高職院校黨校應該對時代的變化做出相應的改變,利用互聯網來進行教學科研,為提升黨校的管理水平探索出一條新的道路。黨校作為傳播輿論的陣地,以往的教學方式顯然已經被時代的發展所摒棄,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做出改變,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探索高職院校黨校管理和互聯網相結合的新手段,這樣才能夠使黨校的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加強傳統文化的宣傳與傳承,同時增強課程的感染力。在互聯網背景下,信息的傳播變得快捷,只需要一部手機就可以隨時進行聯系,這對于正能量的傳播而言是一種便利的手段。基層黨校也應該把文化傳統的繼承和互聯網實現有機融合,引領新的方向,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變革,使教學的數字化和信息化功能不斷加強。
2.“互聯網+”開創傳統課堂新地帶
“互聯網+”和高職院校黨校管理的有機結合,使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再受制于課堂,也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開創了黨校管理的新手段,同時也解決了曾經黨校面對的一些難題。首先是改變了學習的方式,對學習效率進行了有力提升。傳統課堂一味注重對知識的灌輸,導致了“填鴨式”的教學這種課堂的課程內容枯燥乏味,使人厭倦,打壓了人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學的預期目標總是難以達成,這樣的知識只是一種機械性記憶,很容易忘記,這就和黨課開展的初衷相違背,因此將“互聯網+”和黨課相結合,通過建立公眾號、微博賬號等等方式進行黨課教學有利于在課后進行知識的鞏固,還實現了成員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先進的理念和思想就在這種方式中產生了,這不僅提升了黨課的教學效率,同時還調動了成員的學習積極性,使成員樂于學習。另一方面是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的變革,培訓的手段更加多樣化。在高職院校黨校的組織中有一部分的流動黨員,在進行培訓時經常出現人員不齊的情況,對于傳統的集中性培訓來說,這樣的培訓效果就達不到預期的需要,有的黨員甚至一年才上一次黨課,這對高職院校黨校的管理來說是極為不利的。針對這種現狀,我們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開創學習的新平臺,例如基地網站:與當地的黨性教育基地聯合,開展網上參觀活動,并整合為黨性培訓課程,讓成員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觀看,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黨員流動性大的問題,有效保障了每位黨員的素質都能在培訓中得到提升。三是對傳統觀念進行創新,擴大覆蓋面。對于很對人來說,黨校是一個陌生而神圣的地方,黨校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有當官的人才能夠到黨校去學習,但是我們應該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到黨校學習中來,讓大家明白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需要珍惜。
二、順應時代趨勢,探索黨校管理的信息化
1.對管理理念進行變革,形成“互聯網+”思維
在當前時代背景下,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觀念的現代化,管理方式與時俱進。首先是管理理念的轉變,從以往的“管理者”轉變為“服務者”,多為黨員干部考慮,推己及人,在實施信息化管理之前要進行制度公開,多多征求意見,多了解學員的需要,并盡量滿足,對于合理的建議要補充到管理制度中去,并且要讓學員明確信息化管理的意義以及其中的各種資源和它們的使用方式,多加研討,對不合理之處要進行改動,最終達成一致的管理目標。其次就是意識的樹立,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樹立信息意識,不能只做表面功夫,要把信息技術貫穿于整個管理過程中,在教學中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完成一系列的工作計劃、安排、總結。樹立創新意識是黨校管理中的另一個重要層面,要對復雜的管理流程進整合,利用信息技術對需要跨部門合作的管理流程設立協作平臺,直接打通一線工作人員之間交流的渠道,變垂直各自獨立的流程為平行交互流程,以便精簡管理層級,提高管理效率。還要把信息化的思維落實到各個管理步驟中去,作為管理人員,應該學會用大數據來對管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進行預測,及時做好準備,以避免造成不良的后果。管理者應該對成員的數據進行分析,了解學員的實際需要,進而對課程資源進行整理和安排,制定出符合成員實際需要的課程表,在教育培訓結束后,對成員的上課率進行估算,同時注重對反饋的思考,及時對課程做出調整。
2.對黨校基礎設施進行優化,加強信息融合
要不斷提升黨校網絡的應用效率,構建一體化的管理平臺。首先要擴寬網絡的覆蓋面,讓成員在寢室、學校、辦公室、大街上都能隨時隨地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同時還要構建一體化的網絡平臺,為黨校管理提供基礎和保障;要根據實際的需要對應用系統進行完善。信息化的管理要求管理人員要具備較高的素質,因此要加強管理人員素質的建設,還要對全體人員進行意識教育,使其明白管理質量和學校的發展息息相關,應該樹立高度的責任心,積極學習信息化的管理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業務的培訓可以使管理人員提升管理水平,掌握科學的方式,提升管理人員的創新素質,熟練運用各種信息化技術和手段,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出高端型技術人員。黨校管理的信息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要防止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高原期”,這就要求管理人員的對建設的發展不能局限于項目化,要有前瞻性的規劃,協調各個部門做好信息化建設,將云計算、大數據等有機結合,信息要素之間進行融合,同時還要突出“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成員的情緒情感體驗,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做好創新和精簡化,讓黨員干部充分認識到互聯網技術的有效性,通過資源的開放性分享讓更多更好的資源得到擴散,為了使黨校信息化建設得到有效的落實,就必須要對工作情況進行評價,對有問題的部分及時改正。
三、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時代要通過各種方式提升高職院校黨校的管理水平,管理者應該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利用好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的技術,同時還要在管理過程中貫徹落實“互聯網+”的理念,以學員的需要為核心,對傳統的教育模式進行改變,對管理手段進行創新,對優秀資源進行交流共享,讓有限的數據得到無限的分享,成為寶貴的數據資產,同時還要對網絡資源進行辨別,發揮好互聯網的積極作用,為高職院校黨校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馬浩淼.“互聯網+”思維下的黨校信息化管理研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7(04):75-78.
[2]謝一帆,寧金,韋武智.“互聯網+”視域下深化黨校教學改革的思路[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6,39(06):115-118.
[3]張錦華.基于“互聯網+”的黨校檔案管理問題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22):71.
[4]吳晉林.“互聯網+”時代黨校后勤服務管理創新——浙江省委黨校后勤服務微信平臺建設的實踐與啟示[J].中國機關后勤,2016(06):10-13.
[5]劉奇峰.“互聯網+黨校培訓”的基本思路和實施要點[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6(0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