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順英
◆摘 ?要:青春期是每個呱呱墜地的生命體都必然經歷的成長過程,也是每個孩子沿著生命曲線不斷變化的一個相對長期的成長過渡期。處在這個特殊時期的孩子在生理、心理上都會產生明顯的變化,這些變化往往會給很多孩子帶來困惑和疑問。本文旨在讓學生及家長通過了解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了解青春期學生的生理變化及心理困惑,引導學生如何正確看待自己生理上的一些變化,正確處理與同齡異性和諧相處,正確面對這些心理困惑,以及如何進行正確的溝通生活、學習中常見的一些問題,使家長、學生能正確客觀地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問題,解開青春期的神秘面紗,提高學生對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的正確認識。
◆關鍵詞:青春期;困惑;引導;教育
從懵懂幼稚的童年成長為有青春氣息的少年,會讓很多小學生既欣喜又煩惱。欣喜的是父母會抽出更多的時間關注自己的想法,生活中會有更多的機會讓自己獨立思考和處理問題;煩惱的是自己的身心突然有了一些“小變化”,以至于有點不能適應,這些不適應就給孩子們帶來了許多煩惱。這時怎樣引導小學生正確認識自己青春期的變化,并解決青春期中遇到的問題就尤為重要。因此教師和父母必須重視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青春期的教育問題,采取積極有效的教育方法,從而保證孩子們能積極陽光地面對和解決出現的問題,從而快樂健康的成長。
一、利用健康教育課堂向學生滲透青春期生理知識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青春期的到來,雖然是自然規律,卻非常需要教師家長不斷的正確引導,才能有效地保證孩子們平穩地度過這一特殊時期。讓他們輕松走出對這一時期的恐懼,擺脫他們對自己身體變化的困惑,幫助孩子們放下焦慮不安,輕松地步入下一個起跑線。
小學生青春期對生理現象的引導,生理知識的傳授一般從四年級開始比較適宜。因為到了四年級,一部分學生身體已經開始發育,第二性特征開始逐漸顯現。有些學生會為自己身體上的變化感到恐懼不安,而有些學生由于一些生理發育知識不足,甚至懷疑自己得了某些疾病,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性格上開始變的孤僻,不合群,相反有些學生對異性同學開始感到好奇,經常招惹異性同學而獲得心理上滿足。這時候我們小學教師就很有必要利用班會課或者舉辦青春期知識講堂之類的活動,幫助那些身體已經發育的學生認識到自己身體的各種變化,這是他們長大的主要表現,是正常現象,不必驚慌,以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排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同時也幫助那些身體未發育的學生對自己以后的身體發育變化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二、引導學生學會正確處理男女生間的關系
小學生到了中年級,男女生之間就會漸漸產生一道無形的墻,經常會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發生爭吵,動不動就向老師告狀,或者只要看到哪倆個男女生走的近了,小紙條就開始滿教室飛,使正常的男女同學交往都變的很不正常了。女同學開始喜歡和女同學往一起聚,說說心里話;男同學開始和男孩子在一起玩,不愿意搭理女同學等等。到了高年級,隨著孩子們生理上發生的變化,開始對異性的興趣增加,逐漸進入朦朧的異性吸引的階段。而一些膽大的學生,便故意找個事兒,與異性同學追逐打鬧,或者給自己喜歡的異性同學傳個紙條,甚至起個外號。而有的膽小的學生會對些感到不安,當他們與異性接觸的時候會出現臉紅、不自在,靦腆,羞澀,不敢與異性同學說話等等。這些青春期的現象如果不能正確處理,很容易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響。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青春期健康教育,尤其是生理健康教育不是洪水猛獸,應當讓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以更好地保護自己。因此,認真上好每周的健康教育課和道德與法治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根據教材的內容,從認識身體開始,到如何與異性同學交往等,每節課一個話題,引領學生了解自己,正確處理青春期的情感問題。還可以通過播放視頻小短片,讓孩子們明白青春期的孩子應該如何快樂成長。課下,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創造男女生互動交流的良好機會,在這些課外活動中不斷增進男女生之間的友誼,滿足他們對異性的探奇心理。
三、讓家長積極參與孩子青春期的交流互動
由于學生家庭環境的差異性,與學校進行青春期健康教育發展相比,家庭在孩子青春期的性教育發展方面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這主要是因為性教育本身具有高度的個體性和隱密性。學校教師面對的是全體學生,而學生家長們所面對的則僅僅是自己的一個孩子個體,他們在交往的話語、觀察的細致性、了解的深度上,都遠勝過教師。但由于部分家長受一些錯誤觀念的影響,在對孩子進行合理的性教育中也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和知識盲區。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一旦知道了有關性的知識就會不純潔了,還是不懂為好;有些家長認為知道了性知識會激發孩子對異性的好奇心,產生不良影響和后果;有些家長則認為性教育不必專門進行,等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知道了。當然,大多數家長能認識到生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又常常感到難為情,甚至難以啟齒,因此錯過了良好生理健康教育實踐機會。教師應該積極通過現代媒體手段、QQ、微信、小視頻等引導家長。通過開展家校互動聯系、家長會、開辦家長學校生理健康知識講座等多種方式,正確引導家長對孩子進行青春期教育,提醒家長仔細觀察孩子的語言舉動,主動和孩子聊天,及時把握孩子的身體心理健康狀況,相機引導教育。
當孩子好奇地向家長問及有關性知識話題時,家長不能大聲斥責,也不應該避而不答,應當巧妙地甚至直截了當地予以科學地解釋。正因為孩子們不知道,才更容易產生好奇,產生好奇就想刨根問底。家長應該充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以免孩子通過其它不正當的渠道了解時,受不良心理因素的誤導。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出現了某些問題需要加以引導但又不便直接說明時,家長可向孩子推薦有關生理心理健康的相關書籍,或引導孩子觀看科普頻道電視節目等,有意識地就一些敏感問題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
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教育要早抓,恒抓,抓及時,抓細致,防范于未然,為孩子們生理和心理的正常發育打開科學的大門。我們相信并期待,在家校共育的悉心關懷下,我們的孩子們一定能感受到童年的真諦,心中充滿陽光,充滿快樂,健康而有個性地奔跑在人生的起跑線上。